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事后素”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孔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中。孔子借用“绘事后素”来解释庄姜“素以为绚”的美,子夏又将之引申到习礼的过程中。后人对“绘事后素”的解释,有绘事“后于素”和“达于素”两种,从商周时期衣帛彩绘的实际过程出发,认为将“绘事后素”释为绘事“达于素”,更贴近孔子的原意,更切合当时的织绣工艺的实际,从训诂上讲,这一解释也不违背先秦时期“后”字的常见用法。  相似文献   

2.
绘本作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在孩子的心灵成长、想象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绘本的历史发展、内容形式等方面无一不表现了“儿童本位”的观念.目前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在以知识教育为主导的观念的指导下,“儿童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运用,绘本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施,孩子的阅读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与绘本阅读教学的初衰背道而驰,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绘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读物,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有效实施绘本阅读教学,是“儿童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最好的渗透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绘本是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价值。笔者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安庆某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存在教学计划无绘本,绘本选择有局限,绘本认知有偏差,提问低效与应答策略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等问题。为了实现绘本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在绘本教学中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绘本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升教师绘本选择与研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此册为项圣谟、吴必荣等诸家合绘王维诗意图,共十六开,内项圣谟所绘为两开。第一开,本幅自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崇祯二年二月晦日,项圣谟补图明知不入世眼,自得其致已耳,何必向画中人察其声色,”钤印:“项圣谟印”、“孔彰父”。本幅有鉴藏印记“张绗私印”,裱边有鹪题记并藏印二方。  相似文献   

5.
情绪主题绘本是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媒介,选择绘本是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目前,幼儿情绪绘本的选择依据模糊笼 统,3-6岁幼儿在绘本市场往往被归为同类绘本阅读主体。为细化选择标准,利用NVivo11.0分析软件对50本幼儿情绪绘本的 文本内容进行编码。结果发现,绘本内容中的情绪理解事件最多,情绪调节次之,情绪表达较少,且内部要素间存在明显的年 龄差异。因此,绘本选择需从浅表的“适龄圈”向内在的“适读点”聚焦,根据不同年龄幼儿情绪能力维度的发展特点,接纳幼儿 负面情绪,合理利用人际支持,从幼儿阅读视角出发,科学选择绘本。  相似文献   

6.
体绘的确迎合了时下广州年轻人爱惹眼的心理,愈来愈多的后生仔以引人注目为荣,体绘正成为时髦而重要的演示方式。在冬天,图案绘在手背;春天绘在脖子;夏天绘在胸膛;秋天绘在手腕。不在乎图案内容,只担心不够显眼。 体绘收费不菲,价格依面积和图案复杂程度而定,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以至上千元。据说,光顾体绘店的,除了一些演员、歌手、形体教练等演艺、体育界人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与古希腊绘画艺术“黑绘”及欧洲绘画艺术“黑绘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可以阐明歌德的“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远在启发精神”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在《论语·八佾第三》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文中“绘事后素”一语,自古以来就被一些学者阐释为孔子的绘画美学观点。对其所包含的意义有各种注释,理解上有很大的差异。诸如: 汉末郑玄注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诸子集成·论语正义》第49页)古代学者,多从其说。  相似文献   

9.
十六世纪初,文征明初绘《金陵八景》,创一代风气之先。这位大画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冲动,是他几游金陵发现这一“江南佳丽地”是必需用丹青留下历史痕迹的。 步其后尘的是其从子文伯仁,绘《金陵十二景》,清初“金陵八  相似文献   

10.
绘本游戏是基于对绘本阅读整体性功能的认识,通过儿童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快乐的游戏,以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游戏活动。“课程创生”视域下绘本游戏的类型和表现形式都是多样的。借鉴课程创生的内涵和特质理论,在指导绘本游戏时应以游戏精神为引领,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情境与儿童经验进行整合和补充;以儿童本体为前提,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个性化解读进行呵护和支持;以情感共鸣为目标,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思想情感脉络进行梳理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绘本”作为一种早期阅读材料,具有简洁的文字、精美的画面、美好的故事情节,十分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儿童从中进行学习。绘本可以为五大领域的教学提供很多素材,又因为绘本本身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因此,将绘本与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对完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推动幼儿园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山崖石壁上刻划图形和文字,随着人类狩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而发生。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里,绘有野牛和古象等图画。我国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房子里,也发现了绘有人和动物的“地画”。至于把图形刻之于山洞崖石之上的所谓“岩画”,在我国的内蒙、新疆和云南等地多有发现,特别是阴山蕴藏着不同历史  相似文献   

13.
绘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包涵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四大领域中。教育者应努力挖掘绘本的“内在意蕴”,在实施前应先与作者进行“深层对话”;在实施中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思路记录策略”,调动幼儿经验或创设模拟情境,鼓励幼儿天马行空地想象与创造,充当“自由表达”的指导者角色;在实施后应引导幼儿一次次阅读,让“无限循环”的绘本内在意蕴因读者生命的成长而被无限延展、再生。  相似文献   

14.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礼后乎”前后语境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理性的分析,证明了孔子在此文中所表述的精神内涵是关于外表形式与内在美的关系,而不是在述说“礼”与绘画理念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儿童丧亲主题绘本的疗愈效用,以哀伤辅导理论为指导框架对《小伤疤》等9本丧亲主题绘本进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丧亲主题绘本多数都构建了完整的哀伤历程,分为5个阶段:“故事开端:叙述过去映射正向情感联结;第一次转折:以委婉言语表达死亡事实;情绪高潮:主人公强烈宣泄负面情绪;第二次转折:寻求超越死亡的生命意义;故事结尾:与过去挥手告别开启新生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优化。例如,绘本创作要直面亲人死亡的生物性事实,建构亲人“永生”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创新。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丧亲儿童的心理健康,灵活运用绘本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帮助丧亲儿童走出哀伤。  相似文献   

16.
南林蒋氏藏敦煌千佛洞所出古画,上层画观世音菩萨象,下层中央写绘像功德记,左绘男子一,幞头,黑衣,署曰:“节度行军司马(中缺)校司空,兼(中缺)曹延(下缺)”;女子一,署曰:“女小娘子口口持花一心供养”。记右绘女子二,一署曰:“慈母娘子口氏一心供养”;一署曰:“小娘子阴氏一心供养。”记末署:“乾德六年岁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题记”。按乾德六年即开宝元  相似文献   

17.
“红色主题”是儿童绘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围绕传播爱国主义情感而进行创作。红色主题绘本以第三人称叙事、突出红色主题故事的真实性、关照儿童的故事表达特点;以符合故事内容的色彩和笔触刻画红色主题、融汇摄影和电影等艺术创作方法、画风契合儿童的情感特征、结合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阐述革命故事,对于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红色主题绘本在创作和推广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培育红色主题绘本创作团队、以红色主题绘本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以亲子共读促成红色主题绘本传播等方式是创作和推广红色主题绘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96页4行 在中元元年四月…… “中元”有专名号,与全书标点年号之例合。但81页“中元元年春正月”、次页“改年为中元”及全书累见“中元”并无专名号。 103 7 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事者 《三国志·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蔡邕《明堂论》云:“更”应作“叟”。叟,长老之称,字与“更”相似,书者遂误以为“更”。“嫂”字女傍叟,今亦以为“更”,以此验知应为“叟”也。裴又云:邕谓“更”为“叟”诚为有似,而诸儒莫之从,未知孰是。按: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11亦谓更当为叟,则从蔡邕说。  相似文献   

19.
《成才与就业》2009,(11):56-57
我今年79岁,学习瓷绘已有4年时间了,从“门外汉”到了解它,掌握它,并喜爱上它,学习瓷绘给我的晚年生活中带来一份惊喜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北大画法研究会会刊《绘学杂志》将“提倡美育,发扬画法”作为创刊宗旨,并刊发丰富的理论内容和艺事资讯。透过《绘学杂志》既可管窥当时北方画坛中国画教学教育的基本面貌,也让该刊成为众家阐述自我观点的“学术阵地”,见证着中国美术转型的开端。而关于“写生”,是《绘学杂志》所刊内容里被集中讨论的主题之一。重新整理与此相关的各家言论,并析纳出当时北京画家们如何看待“写生”,又如何构筑起自我阵营的写生观内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