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区域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特征,京津冀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是天津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文杰 《城市》2002,(3):10-13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与京津两市密不可分,多年的实践证明,京津客源市场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是京津旅游向高层次发展,疏解京津旅游点游人过度拥挤的最直接场地。只有将京津冀北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配,才能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发展都市郊野一体化的旅游产业,把京津冀北地区建成国际商务、国内购物、国内外会议展览、文化体育、都市郊野风光、休闲度假等专项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3.
《城市》2002,(1)
京津冀北地区地跨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承德、张家口、沧州9个城市,土地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 4000多万。它既是我国的首都所在地,又是我国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因而该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京津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城市》2008,(6):12-17
一、双核城市群背景下的京津冀经济依存分析 北京和天津在空间上临近、在经济上相互影响.构成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双核城市群.京津的直接影响范围涉及蒙南、晋东、冀北、辽西等地。如图1所示.受京津强烈影响的区域是张家口-承德-唐山-保定这一由虚线围成的范围.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天津城乡历史名城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影 《城市》2002,(3):17-19
一、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旅游要素构成分析 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在中国旅游地理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夏文化名山沃野海滩风光旅游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数量种类最多、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  相似文献   

6.
王海乾 《城市》2002,(4):23-26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环绕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是大北京地区水源的主要发源地,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大面积的林地、荒坡地、草地被开垦,出现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等生态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和上下游地区资源环境的矛盾,对下游地区人民生活和首都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是京津生态环境的心腹之患,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为从根本上改善京津两市生态环境,强化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大型机场与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融合而形成了临空经济,并对城市发展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类型及一般特征,并通过对国内外临空产业布局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组团式圈层布局、组团式偏心布局、点轴线形拓展布局与混合型四种结构模式,为其它机场地区临空产业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1993,(2)
城市(本文中的“城市”,是指县级以上的建制市,除非特别指明,不包括县城、镇、集等小市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区域和现代经济的载体。在国家和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城市居于主导地位,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完善和发展城市布局体系,合理选择城市化道路,是发展西北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其开发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北城市布局及城市体系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京津两地实行经济联合与协作,对于打破条块分割,发挥地区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效益经济、开放经济,为了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尽可能地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求打破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的OAG计划航班数据,重点分析了全球机场群的空间格局,并以纽约、旧金山、日本湾区为全球城市区域机场群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三大湾区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除美国和欧洲的英、法、德、意等国外,中国、日本、泰国和巴西等国的机场群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发展最为成熟的机场群,呈现出多核心的发展模式,机场体系较为完善,但辅助机场潜力善待挖掘。从空间距离来看,世界三大湾区机场群内机场布局更为紧凑,而旅客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间流通的时间成本仍旧过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题下,未来应注重打造多功能国际航空门户,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挖掘辅助机场的发展潜力,完善机场等级体系,加快建设高效的地面交通疏散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