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10年日韩合并前后,许多朝鲜革命者流亡海外,从事反日民族独立运动。他们在延边地区的反日斗争,曾将朝鲜民族反日独立运动推向最高潮。这种局面的出现,同中国当局的同情和庇护是分不开的。中国当局曾设法抵制了日方的出兵威胁,抵制了日本企图利用中国军警取缔或日中共同取缔朝鲜独立运动的种种阴谋,为朝鲜民族的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中国当局的这种同情与庇护也是必然的,因为朝鲜独立运动团体的反日斗争与中国反对日本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侵略扩张的斗争的立场和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3.
东北“易帜”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指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由悬挂五色旗改为悬挂青天白日旗。它是中国现代史、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一、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一)日本"满蒙"政策及日与英美在东北的较量。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即后来所说的大陆政策。它把侵略扩张的矛头首先是对准与最邻近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其中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东北地区不仅是日本涉足最早、下赌注最大…  相似文献   

4.
近卫笃主张强化天皇的专制统治 ,以顺应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甲午战后 ,他提出日本应以“镇护极东”为己任 ,并组织东亚同文会搜集中国情报。义和团运动前后 ,他相继提出“联邦保全论”、力主分裂中国和“黄种人同盟论”。日俄战争前 ,又抛出“扶掖朝鲜论”。其侵略思想和活动的实质 ,是以维护扩张日本国家利益为前提 ,以黄白人种竞争为说教 ,以同文同种同洲为诱饵 ,以所谓“保全中国”、“扶掖朝鲜”、“对支那予以指导与提携”为口号 ,培植亲日势力 ,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庸 ,将朝鲜变为日本的一部分。其侵略思想是日本由资本主义迈向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思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朝鲜作为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首当其冲,而20世纪初日英同盟条约的缔结及其修订成为日本侵略朝鲜,最终实现其保护国化的主要国际支柱,如何理解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日本外交的一把钥匙。本文着重从三次同盟条约内容及其交涉过程的角度,并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日本近代外交的特点,以及冷战以来日美同盟条约内容逐步修订对朝鲜的影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亦称韩国)后,朝鲜大批革命志士移居中国,从事反日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境内朝鲜革命志士的反日独立运动予以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中国境内的朝鲜革命志士积极参加、支援中国革命,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中朝人民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日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两国,演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沙俄对于远东地区早就怀有觊觎之心.它所以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旨在随时可以“饮马于黑龙江”,“并指向朝鲜或印度境界而先开事端”.这固然同日本“攻取朝鲜,以制辽东”的战略方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沙俄在亚洲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所以沙俄在朝鲜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在“中国愈弱,对俄国愈有利”并乘中国削弱之际“在太平洋沿岸获得自由通路”的这样一种复杂心理的支配下,沙俄政府或多或少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起了纵容日本对华侵略的作用.中日战争结束后,沙俄政府为中国的惨败而感到高兴,沙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曾进言俄皇道:“中华帝国在今日被破坏的情况下,即使北京政府会进行一些必需的内政改革,亦很难  相似文献   

8.
生存主义与日本侵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涵 《中州学刊》2003,3(4):107-109
近代日本坚持民族生存至上的理念 ,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它从中国掠夺的巨量财富和经济资源 ,不仅直接支撑了日益扩大的侵华战争 ,而且壮大发展了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 ,战争乃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又成为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服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征台、侵琉、征韩的侵略活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李鸿章对日本"为中国患"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开始从中国地缘安全的切近关系审视朝鲜问题,酝酿实施将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和近代"均势政策"相结合的新的对朝政策。从劝导到主持朝鲜与美国立约通商,李鸿章意在把列强势力引入朝鲜而令其彼此牵制,以杜绝日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确保晚清中国在朝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一系列军事要塞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处 ,通过对它的分析 ,可清楚地看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前苏联侵略扩张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二战"前,日本出现了以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学。日本出现这种研究的动力在于: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形成与确立,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学;西方社会科学的输入,为现代中国学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和方法;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学与现代中国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朝鲜人社会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其后,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广开水田,并营造了典型的农村型社会,其阶级属性仍属农民阶级;移居到日本的朝鲜人,则被纳入到日本各地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中,成为城市雇佣工人,形成了典型的都市型社会。当今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在两个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3.
鸟居龙藏是日本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对“满蒙”地区的调查活动中,鸟居龙藏及其家族成员将其专业研究与“满蒙”调查活动相结合,书写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鸟居龙藏的学者形象,亦在其与家族成员深入当地社会内部进行调查、获取原创性的调查成果并努力确保调查结果相对客观的情况下得以塑造。然而,鸟居龙藏调查活动开展的时间节点和所涉及的地域同日本侵略扩张进程高度重合,调查所受资助与日本当局密不可分,在调查中提出“日蒙亲近”的研究结论为日本侵略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事实又构成了鸟居龙藏作为调查者服务于日本侵略扩张政策的政治面相。帝国主义政治驱动下的“国策研究”使鸟居龙藏家族的“满蒙”调查活动始终处于日本殖民政治的暗影之中。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把中国列为重要的侵略目标之一,为达到永久占领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之目的,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为此,日本制定了“满洲移民”的完备计划,对东北的土地进行残酷掠夺,致使大批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列强共同掌控到日本逐渐独霸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日本始终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角,东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虽然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段时间的东亚稳定,但日本的东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并为此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拼凑起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政策遭到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间岛朝鲜人的国籍问题,在“日韩合并”后日益突出。日本公然宣称间岛朝鲜人皆为“日本臣民”,企图破坏《间岛协约》体制,并将其领事裁判权扩大到东北全境。为了获得土地所有权和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凌虐,间岛朝鲜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政府亦将间岛朝鲜人的归化入籍视为阻止日本侵略的有效手段,相继出台“国籍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朝鲜人入籍由严加排斥和限制逐渐转为积极海纳和鼓励,借以扼止日本势力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帷幕,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国民党政府逆来顺受,推行绝对不抵抗主义,仅百余日,东北三省就全部沦入敌手。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于九月二十二日发表宣言,提出“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高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和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吞并朝鲜、对中国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经历了一个野蛮、狂暴的征服过程,充满了欺骗和血腥,激起了朝鲜、台湾人民的坚决反抗。征韩、征台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具体步骤。对韩国的征服和对中国台湾的占领,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气焰,也为日本积极筹划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提供了战略物资基地和兵员库。  相似文献   

19.
10-13世纪中朝日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0-13世纪,中国文化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朝鲜和日本。同时,随着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异质成分、创新成分的不断增多,日本、朝鲜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日益明显起来。这对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朝鲜开化派知识分子在探索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创办报纸的重要性,并开始向日本学习办报经验。利用朝鲜创办近代报纸的迫切希望,福泽谕吉派出其学生井上角五郎等人“帮助”朝鲜办报,从而得以深度参与朝鲜首份近代报纸《汉城旬报》的各项工作。井上角五郎为贯彻福泽谕吉“排中入朝”思想,利用职务之便在《汉城旬报》报道的筛选、编辑、撰写过程中,有意歪曲中国形象、美化日本形象,为诱导近代初期朝鲜疏远中国、走近日本制造了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