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部宇之吉是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日本新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1902-1909年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对京师大学堂多有贡献。又在京师创办女学堂,为中国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作为半官办学的日本人,他主张对华扩张侵略的思想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一个物质的感性存在,他受限于自然并依存于自然。但是,与此同时,人有能力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于他的最大胆的理念和计划。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在人的帮助下改变自身。人通过他自身的工作而人化,这部历史正是一部解放史的开端。为了真正地解放自己,为了完成发端于最初人类的东西,人必须克服当下异化的东西和异化的社会经济制度,并代之以一种与其理性的、开明的愿望相符的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3.
赵薇 《北方论丛》2013,(1):95-99
白鸟库吉提出的“尧舜禹抹杀论”以对中国古史高度打压的姿态,催生了日本史学界在学术研究层面上对汉文化的反思,引发了人类学视角下对汉文化的讨论,带动了其后日本东洋史学的发展与繁荣.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核心观点包括抹杀尧舜禹和推崇儒教,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还原到当时代日本东洋史学发生之初的文化背景中,通过考察对《尧典》记事真伪的讨论剥开“尧舜禹抹杀论”的实质内核,通过廓清“尧舜禹抹杀论”对甲骨学的无视之状明晰白鸟库吉所谓的“实证”史学方法,白鸟库吉对日本传统汉学研究态度与方法予以解构,对以日本为核心的东洋史学文化框架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孔子教阵营参差杂然 ,而且其对孔子教是否是宗教的看法也五花八门。服部宇之吉是近代日本宣扬“孔子教”的代表人物。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提倡孔子教的目的在于护教、护国和辨诬三个方面。他宣扬“孔子教”的出发点是作为文化教育宗旨的“尊孔” ,其后逐步发展到将孔子之教解释成醇化皇道、维护国体的教化工具 ,最终沦为军国主义的鹰犬。服部宇之吉的思想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儒学在近代日本的存在形态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在史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出现过强劲的疑古思潮。中国自古史学遗产丰厚,疑古思想的发展也源远流长,至清代乾嘉时期,有崔述撰著《考信录》,学术成就粲然,对近代日本和中国的疑古学者都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引进德国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理念,结合中国传入的考据学方法,形成一股近代化的疑古思潮,发展至20世纪20~30年代,形成津田左右吉的"日本神代史抹杀论",中国在同一时期则出现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引发一场学术论辩。由于中日两国具体国情、文化背景和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日本的疑古思潮取得最终胜利,而中国的疑古思潮则被排斥、抑制而失败。分析这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可以得出必须清算"二重证据法"给历史学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确立历史学以求真、求是为第一准则等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无产阶级为什么要赢得解放,以及如何获得解放?这是作为共产主义者的马克思必须始终面对的两个人学问题。他的人学方法论就是为了这些问题的解答而建立的。按照学界一般的见解,马克思曾建立过两种不同的人学方法论: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人本...  相似文献   

7.
彭湃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最早为无产阶级找到了广大的同盟军。他领导著名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南方上空的一颗明星,照亮了中国农民解放的道路,推动了广东以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无数事实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要有坚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且还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阶级力量的对比,确定各种斗争形式、斗争口号,灵活掌握进攻和退却等等一系列的策略原则,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彭湃在农民运动中,正是由于掌握了斗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彭湃对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他在农民运动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司马史观"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日本自明治时代开始,为了修改日本和西洋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就以西洋为目标对自己的历史做了修改.其目的,是使日本拥有一个和亚洲不同的历史外套,并使其具有"欧洲血统",以便使日本拥有一个更符合当时国际、国内现实需要的历史."司马史观"的出现,也是日本在取得战后的经济腾飞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经济胜利的心理需要而出现的产物.但是这种无视历史的客观性而按照自己主观意愿编纂出来的"历史",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对于要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日本政府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堂.吉诃德》的写作动因,中外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以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实际上,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骑士小说的形式,以反骑士小说的名义寄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宣泄心中的情感,展示卓越的才华,叙述多舛的命运,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本文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采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探求其写作动因,希望能为《堂.吉诃德》写作动因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兹莫统治时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所研究的课题多半是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而较少探讨其历史问题。列宁曾强调指出从基本的历史联系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说:“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其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笔者认为,对他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应当给予足够的评价。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很短的时期内就取得了成功,而中国却拖延了很长一个历史的期。这使得本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待李大钊踏上日本国土之际,中国的留日学生已经数以万计。按说,当时他去日本留学已不算什么奇事,但他这一段经历对其一生却产生了不平常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支柱性命题.在这一政治哲学视野中,邓小平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使命就是实现对政治解放的超越,尤其是追寻超越政治解放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路径.把握邓小平的这一政治主旨,首先要建树这样的观点在当代世界,政治解放并没有造就历史的终结,政治社会并没有在形式平等中"热寂".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把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善于利用政治解放的文明成果积累超越政治解放的社会历史条件.这就使邓小平的政治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史上开始了一次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文认为,中国现代化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解决现代化的终极价值问题。作者在评析历史上曾有过的两种发展价值观的基础上,探讨了以马克思主义发展价值观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问题,提出“人的全面解放”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得以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并取得完全成功的最终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面临着三个现实挑战:一是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三是要不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为何不能直面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已结束 5 0多年 ,但日本至今不能直面历史 ,更不要说道歉。日本不能直面历史有许多原因 ,其中主要是历史及文化原因。日本不能正确认识自已的侵略历史 ,就不能走向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16.
历史科学的现状如何,史学界颇有争议.甚至历史科学的作用,也有人提出异议.这里我想就当前历史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谈一些看法,至于存在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也想简要地提及. 一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科学的关系研究历史要不要指导思想,我想还是要的,就是要以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人物传不能没有陈独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华大地无数英雄豪杰,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历尽艰难险阻,奋斗不息,终于在1921年7月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①最终取得了1949年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社会物质基础,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这三个发展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人类解放的实现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政策在中国的具体执行者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对于鲍罗廷这样一个在中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以及诸多矛盾问题的探讨还很不透切,甚至有的还很片面.事实上,鲍罗廷一方面在中国要执行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他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使他在如何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蒋介石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将鲍罗廷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就其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方面作一粗浅的评述,并求教于同行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