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是从宋元民间艺人的讲史演传过来的。在内容上,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以历史故事、英雄传奇为主,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即是代表。而对妇女问题、家庭问题的反映多是宋元的小说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由于题材的限制,在明代中叶以前的章回小说中,很少有写得出色的女性形象。直到万历年间出现的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金瓶梅》中,才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其中不少人写得活灵活现,颇为生动,充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但由于作者格调低下,这些女性被写得猥亵不堪,  相似文献   

2.
明汲古阁刻本《六十种曲·四贤记》凡38出,叙元代乌古孙泽、妻杜氏、妾王氏、子良桢一家四人忠孝节义事。此本传奇,系万历间江苏昆山鹿城人狄玄集所著;明代吕天成《曲品》著录云:《四贤记》,《辍耕录》中,载此乌古保事,内配最贤,可以风世。吴书荫先生笺注说:查今本《南村辍耕录》,不载此事,或为吕氏所误记。(《曲品校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一宗刊刻数量相当大的专类图书。它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记载。被人们誉为“史料的宝库”。我国地方志的编纂历史十分悠久,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袁康、吴平的《越绝书》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安徽地方志的编纂可以推溯到东汉朱玚的《九江寿春记》,该书今已亡伕不存。清代王谟有个辑本,收在《汉唐地理书抄》里,还可略见其梗概。据近人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所载,宋元以前的安徽通志有四种(三种有辑本,均见《汉唐地理书抄》),  相似文献   

4.
缪小云 《兰州学刊》2008,(2):188-191
福建建阳是明代小说刊刻的中心之一,嘉靖、万历年间刊刻小说数量居全国之冠,文章将这些建阳书坊刊刻的小说称之为“建阳本小说”,介绍了建阳本小说的概况,20世纪以前对建阳本小说的评价,20世纪以后出版学和小说学两大学科中建阳本小说相关的研究指出建阳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导言此前 ,笔者以文书史料为主 ,探讨明代前期徽州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 ,揭示了老人及里长参与同族或村落等的调解 ,辅助官府对官司作出判决 ,在纠纷处理这一构架中起着接合点的作用① ,本稿意欲通过对休宁县茗洲村吴氏族谱————《茗洲吴氏家记》(万历年间抄本 ,以下简称为《家记》) ② 的探讨 ,进一步考察明代徽州一宗族处理相关纠纷的实态。同书卷十《社会记》 ,以年表的形式 ,记录了明代中后期长达一百数十年间吴氏家族发生的各种大事 ,其中 ,包含有许多与其他宗族之间的纠纷 ,卷十二《杂记》中也收录了一件有关大规模诉讼案件的文书 ,…  相似文献   

6.
明代传奇《断发记》,明清戏曲总集、合集未曾收录,现仅有万历十四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一种,藏于日本,已是孤本。而且,该本没有明确标署著者姓名,前后亦无序跋,论者难以了解其创作意图、作者生平甚至创造年代,加之明清《曲品》之类著作的有关品评传抄有误,因而上述问题,学界分歧不小。根据《断发记》的内容和李开先的创作经历,可以推断其作者并非李开先,应是明朝初年无名氏的一部戏曲作品。  相似文献   

7.
黑水城出土的宋元时代的文书主要藏在英国、俄国和中国,以西夏文文献居多.汉文文学文献主要藏在俄国和中国,有佚名歌词、佚名诗、趣闻轶事集、《刘知远诸宫调》《薛仁贵征辽事迹》《千家诗》残卷等.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了许多典籍未见的新材料,填补文学史上的一些空白.例如:《千家诗》写本反映了《千家诗》从刘克庄本过渡到王相注释本的部分面貌,也印证了《千家诗》在宋元时期经历了不断增减的过程;《刘知远诸宫调》在我国讲唱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继意义;《新雕文酒清话》则是中国诙谐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8.
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在《三国志演义》刊行流传演变史上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版本。对于周曰校刊本的初刻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周曰校初刻的是万历十九年的插图本,周曰校从事刻书活动在万历年间,"嘉靖壬子"不可能是周曰校刊本的初刻年代。  相似文献   

9.
今存黑水城出土的《刘知远诸宫调》是辽代刊刻金代配补复流入西夏的作品,其作期和著作权问题涉及创作产生年代和写定年代的时间及空间朝代归属两方面因素,须以复合思路综考。从刻版和避讳字特征先分判最晚1100年代故事已经产生;以《董西厢》为参照坐标再绾合用调、用韵等多重内证推定和刊刻年代等,考定最后写定年代在金正隆元年至五年(1157—1160);最后逆向整合考定"北宋后期作年"不能成立,辽刻《刘知远诸宫调》非北宋流入者,其"著作权"空间归属辽代。《刘知远诸宫调》辽金西夏三地传播个案具有内在和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新声演出的传奇,同时,它首创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种创作模式,开拓了传奇的题材领域。耐人寻味的是,从产生《浣纱记》的嘉靖末年(约十六世纪中叶)到清初的顺治年间(约十七世纪中叶),前后长达一个世纪,其间却没有出现这种模式的作品。从顺治九年(1652)吴伟业创作《秣陵春》传奇始,在不到半个世纪里,却产生了《秣陵春》《长生殿》《桃花扇》等一批这类作品,而且这种创作模式不断完善、不断趋于成熟。探讨其中的原因应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不揣浅陋,试作尝试。  相似文献   

11.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在晚年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字存中,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在世六十五岁。《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客居京口梦溪时期撰写编定的。《笔谈》的最初刻本当是三十卷本,内容也比今本要多。这一点可从南宋初年江少虞编的《皇朝事实类苑》和明朝万历年间华亭陈继儒、秀水沈德先辑刻的汇秘笈本《补笔谈》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文人传奇和曲论的空前发展为背景,深入探讨吕天成《曲品》在对待民间南戏的文化态度、传奇文体的体制构架、本色当行的曲学意义等戏曲批评内涵,从而就其关涉的重要曲学命题作出富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明代浙江湖州府岘山结文学社团的现象颇多,前后继踵.在几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从正德年间的"苕溪五隐"社到万历年间的"岘山逸老社",文学活动绵延不绝.从正德到嘉靖末年(1508-1566),以刘麟为中心,形成了从"苕溪五隐"社到"岘山逸老社"的演进过程.刘麟等人去世以后,岘山社或有中断,但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许孚远薪火相传,复举岘山社集.他们有着基本相同的理学思想和丰富的风格,与前后七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李生六一天缘》考陈益源《李生六一天缘》,文约三万五千字,其间穿插诗词达一百首,是明代中篇传奇小说中篇幅较长的一种,收录在万历一、二十年间的通俗类书《绣谷春容》,其他类书或小说汇编均未见。大连图书馆藏有清抄本《艳情逸史》,第一、二册虽为《李生六一天缘...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它的早期流传,与我国当时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的首领袁中郎、袁小修兄弟,具有密切的关系。袁中郎的《锦帆集.思白》,袁小修的《游居柿录》最早透露了《金瓶梅》抄本传世的信息。但是,这两个信息出现在什么时间,目前国内外学者的考证结论几乎都是错误的。袁中郎致董思白书云:“《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美国学者韩南先生、我国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认为,是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十月。笔者通过考证认为,是信写于万历二十三年秋。这就是说,《金瓶梅》抄本传世的第一个信息出现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而非万历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6.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正>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的“湟中三捷”是明代边疆战斗史上重要的战事,但是《明史》、《甘肃通志》、《西宁府新志》等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本子,是弘治甲寅年(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年(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说明这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取材于三国的历史,加以敷衍、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9.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20.
《二郎宝卷》与小说《西游记》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宝卷》因其卷末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的字眼 ,一般被认为是嘉靖年间的宝卷 ,但根据宝卷所载的一些内容 ,如吕祖归圆等祖师的事迹以及《伏魔》《泰山》《十王》等宝卷 ,可以判断它是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一部宝卷 ,有可能出现于崇祯元年。理由一 ,宝卷所记之归圆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 ;理由二 ,《伏魔宝卷》产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理由三 ,宝卷提到戊辰年 ,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戊辰年 ,应是崇祯元年。尽管《二郎宝卷》晚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 ,但并非是小说《西游记》影响的产物。在南方刊行一系列小说《西游记》前后 ,北方的民间宗教中普遍流传着西游故事 ,这些故事不论在故事形态上 ,还是宗教譬喻上 ,与小说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还留有明初《西游记平话》的痕迹。民间宗教家们基本上是农民 ,知识有限 ,他们接受宗教思想基本上是口耳相传 ,不可能成为小说的直接读者。这说明在北方可能流传着以唐僧取经为底本之讲唱文学。这种讲唱文学可能与百回本《西游记》都是明初之《西游记平话》的后代 ,其最终形态的差异 ,应该是传播过程中 ,被不同接受群落改写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