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中国动画产业--潘鲁生博士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发展迅速 ,但与世界发达动画国家相比 ,仍处于劣势 ,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动画片所占据。作为有着五千年古代文明历史的大国 ,中国的动画产业怎样走 ?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工艺美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潘鲁生博士。潘博士认为探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道路 ,关键在于摒弃“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观点 ,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资源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确立文化战略意识 ,以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塑造民族动画形象 ,让动画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潘博士的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或许对于正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动画产业是大有稗益的。  相似文献   

2.
"轻舞飞扬"与"带着镣铐跳舞"--外国动画与中国动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欧美及日本动画片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与国外动画片相比,中国动画在创作定位、题材选择方面还受到诸多限制,在情节编排上还不是很完善.但国产动画创作的素材非常丰富,且长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创作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和传承的手法,如水墨画、剪纸、蜡染、木偶等手法.针对我国动画业的客观状况,要进一步发展动画事业,须从重树自我理念、给动画创作重新定位、完善自我的动画产业等方面着手,倾力打造中国的动画品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动画片市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动画片市场的繁荣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繁荣"的背后透射出伦理道德的危机。因而,深入分析我国动画片的伦理现状,阐述动画片伦理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同时进一步厘清动画片中伦理缺失的多种原因,才能最终为构建动画伦理和实现动画市场和谐的实践路径明确前行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片种。它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笔墨节奏、审美空间意识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呈现“动画化”的水墨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节奏化自然、“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再从属于电影范畴的水墨动画片的视听语言角度来阐述水墨艺术仅仅“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化”,才能表现出比传统水墨画更有意蕴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5.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艺术家在灿烂的民族艺术的传统之上发展起来的一朵奇葩,是把水墨画和动画电影融为一体的一项杰出的创造。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影响的不断深入,水墨动画片也产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部水墨动画片的分析与比较,清晰地阐述了在数字艺术的影响下,水墨动画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从诞生到文革结束、从1977年到1999年、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取材于民族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短动画片到史诗风格的影院长动画片,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在叙事形式、视听设计等方面一直进行不懈探索,鲜明的生态意识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的重要艺术特征.今天在中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带动下,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动漫产业的兴起,这都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10):262-263
<正>近些年,国内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动画片、动画大电影以及动漫书籍层出不穷,质量颇高。中国动画产业目前正由弱小逐渐壮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肖永亮编著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介绍了当前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发展的概貌,其中对动画产业发展的独到认识,对于动画产业相关从业者有丰富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8.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形式,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动画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向前发展,以高科技数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为技术手段的动画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动画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动画创作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从中寻找蕴涵着传统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尺度和价值观念.作为朝阳性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不断探索完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的同时,需要引导动漫产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迪斯尼动画叙事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转型过程,它对于中国卡通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选择《白雪公主》故事为案例,分析这一故事原型以及其后的现代主义改编和后现代解构,通过这个故事历史演变的过程,介绍迪斯尼为代表的西方动画片将传统童话改造成为现代化童话的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迪斯尼动画叙事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转型过程,它对于中国卡通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选择《白雪公主》故事为案例,分析这一故事原型以及其后的现代主义改编和后现代解构,通过这个故事历史演变的过程,介绍迪斯尼为代表的西方动画片将传统童话改造成为现代化童话的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本体论和创作论两个角度,讨论中国国产动画的创意缺失,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国产动画创作由于忽视动画的本质特征,将动画完全等同于一般影视艺术,致使大量的动画作品缺乏动画的独特性;同时,由于一味模仿日、美动画,国产动画也普遍缺乏独创性。正是由于独特性和独创性都缺乏,所以目前中国国产动画创作表现出了全面的创意缺失,这将严重影响国产动画艺术和中国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动画片长期以来创新力十足,不断推出具有新特色的动画作品.要了解其中的奥妙,必须从美国动画片的文化背景入手,了解美国文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发展脉络,才能寻找到美国动画片创新力量的源泉所在.本文试图通过梦工厂制造的《怪特史莱克》,介绍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型之后,美国动画叙事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解构主义在动画创作上的产生的诸多影响,从而了解美国卡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动画片长期以来创新力十足,不断推出具有新特色的动画作品。要了解其中的奥妙,必须从美国动画片的文化背景入手,了解美国文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发展脉络,才能寻找到美国动画片创新力量的源泉所在。本文试图通过梦工厂制造的《怪特史莱克》,介绍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型之后,美国动画叙事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解构主义在动画创作上的产生的诸多影响,从而了解美国卡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郭笑莹 《南方论刊》2012,(6):99-100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可以说他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没有他,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其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动画角色作为整个动画片中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一部动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部动画作品,如果从动画角色造型上就不被人所接受,那么这个动画片可以说是失败的。本文从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入手,通过角色设计、性格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动画角色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一、典型宣传形式的独特创新2006年3月,由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总策划、湖南宏梦卡通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中国男孩》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这一看似平常的事情在中国动画史和典型宣传史上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第一部以动画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重大典型的先进事迹的动画片正式诞生,也使典型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品种有了一种崭新的形式。《中国男孩》共12集,每集10分钟,它以“2005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洪战辉的先进事迹为线索,通过对洪战辉成长经历的描述,从生活的不同侧面反映了主人公面对生活逆境而坚韧不拔、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动画产业形成了为日本和美国代工制作动画片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于产业资源集聚,台湾因此一度成为世界一流的动画制作中心。到了21世纪,由于日本和美国的产业转移,祖国大陆动画产业崛起,台湾动画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对此,台湾地区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动画产业走向自制创新发展模式。闽台动画产业合作是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由于闽台两地具有共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产业对接合作基础,本文着重探讨闽台动画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为鼓励动画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培育和资助动画企业的成长。10年过去了,经过打磨和历练后的中国动画产业,并没有实现产业发展的预期,相反还出现了诸多诟病。本文基于"时空压缩"的视角,针对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症结问题,从分析我国动画企业利润来源入手,挖掘隐匿在动画产业运营中的"两大杀手",即:体制问题和市场问题。两个问题的相互交织,便引出了新时期下的中国动画产业的"双重怪圈",即:经济怪圈和文化怪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创造学学科建设及其发展体现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学理之一。由此,中国学创造不能囿于跟踪与模仿国外的"小创造学"思维怪圈,而应立足于创造的多学科交叉的深刻性,宇宙人生的宏大性,从而形成"大创造学"思维观。在合理借鉴、应用国外现有创造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同时,尤其要深入挖掘中国"生生、宇宙、生命、天人"的优良文化内涵,与当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媾和、交融,架接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之道。  相似文献   

20.
"娜拉"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她仿效于"西方"却又植根于"传统",以走出"父家"且回归"夫家"为己任,最终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放"闹剧,并且也完全曲解了西方"娜拉"的深刻内涵。中国"娜拉"与西方"娜拉"的本质区别,主要是表现为做"女人"与做"人"的认识不同;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机械模仿,极大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