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觉得自己性格外向,所以选择了干销售,但销售业绩不好,无形中增加了很大压力,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长进,老板看着我也不顺眼,自己感觉就像白拿薪水一样,所以半年后我最终选择辞职。后来,我进了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做销售工作,主要负责和零售商打交道。公司在杭州是属于拓展市场阶段,所以我做得非常辛苦,每天的工作量非常  相似文献   

2.
佚名 《公共关系》2001,(4):40-40
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读者,实际上每天都在从事公关活动,只不过有些人是在无意识中去做的,做好做不好有些随意性。实际上在从事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同时搞好公共关系工作的关键在于系统引进公关意识,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对读者的服务,使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和”的最佳状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处在同一个整体中,老师和学生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项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包含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奉献。工作人员要把自己与读者置于一个和谐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主要手段,展开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以实际行动来获得读者的理解和好评。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与领导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领导者要想把自己所在的组织管理得更好,讲究上下左右内部外部的公共关系艺术是十分重要的。领导公共关系水平高,往往能够使领导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搞好领导公关,需要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当有人问是男性还是女性更适宜于做公共关系工作时,通常会得到这样两种回答:其一是公共关系工作没有性别歧视,它对男性和女性是一视同仁的;其二是女性更适宜于做公关工作。而男性更适宜于做公关工作的说法,一般是极少听到的。对上述两种回答,我愿意趋同前者,虽然这种折中的说法答非所问。对于后者,我虽不赞同,但这一回答却令人产生这样的思索: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认为女性更适宜于公关工作呢?我想或许是因为较之男性,女性在公共关系领域中的行为与活动有着特别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对女性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做一点探索可能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表妹是个沉默内向的女孩.大学毕业后,表妹开始找工作.她本来学的是财会专业,做财会工作也适合她细致沉稳的性格.但看周围很多人都在跑保险,表妹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始跃跃欲试.她满怀信心地对我说:"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知道自己不善言辞,卖保险要跟更多的人打交道.我这样做,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我不信我做不好.书上说古希腊有个演讲家,小时候口吃,后来他嘴里含着石子锻炼,终于成为了不起的演讲家.我一不口吃,二不笨,怎么会做不好呢?"  相似文献   

6.
创造关系     
华赞 《公共关系》2000,(12):1-1
公共关系实际上不需要以前的关系,而只需要一个方法。在欧美国家,公共关系不是拉关系,而是创造关系。一个陌生的企业我自己去应聘,我有个方法。我自己就能创造那个公共关系。真正的公共关系不是拉关系,不是拉亲戚朋友的关系,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个形象,建立一个可信度,实现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表达并让对方明白,然后接受。  相似文献   

7.
已届耄期的爱德华·伯内,因为长寿,得以对他本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创造的“公共关系‘做一番深刻,长期的观察。虽然大师因“公共关系”而名满天下,但是现在的他却对”公共关系“大为不满。在位于剑桥的家里,大师接受了记者的访问。”今天的公关可怕极了,任何混蛋、傻瓜、白痴、都可以自称是公共关系专家。“大师说,”几周以前,一个年轻女子打电话要我给她的工作提点意见,她自称是公关业者,我问她做些什么,她说她在哈佛大学门口发传单。“大师对这位女子滥用“公共关系”之名、极为困扰。  相似文献   

8.
《公关世界》曾多次发表讨论公共关系理论核心概念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一直留心拜读这些文章。对公共关系理论核心概念的探讨是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早在1990年,我就发表文章,主张将“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协调”作为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些年,我不断地在思考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本文尝试对公共关系协调的概念和公共关系协调的客观必然性进行探讨。 协调,字面意思是指事物间配合得适当。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张杰的妈妈我儿子今年14岁,上初二。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热情善良,从不惹事。我和他爸爸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对别人要宽容,也经常给他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我常常对他说,如果和别人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相似文献   

10.
每年“3.15”,很多厂商都感到最要下功夫处理的公共关系是怎样对待消费者的投诉。处理得好,“化干戈为玉帛”;处理得不好。犹如乱麻缠身,难以理顺,稍不注意还会受到惩处,以至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11.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用心去学,努力去做,我们一定能比别人学得更快,做得更好!""有一次,我被一阵大风连车带人吹倒在了路边,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当时我含着眼泪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北京做出个样子来!""下岗之后我做过很多工作:推销员、洗碗工……但是直到进入这一行,我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里更能实现我的价值,因为我喜欢孩子。"  相似文献   

12.
刚退休那几年,我仍和"在岗"一样,每天"三点一线",在省图书馆做自己喜爱的"码字工作"。有单位同事见了,说:"您这么爱上班,干脆跟我换了算了。""出去旅游唦!怎么还围着这儿转?"对此,我惟有付之一笑,不好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陈银 《现代妇女》2013,(10):102-102
一、案例背景 我是第一年担任班主任。班级工作从理论认识慢慢走向实践,从开始的没有头绪到慢慢进入正轨,其中酸甜苦辣很多。人们常说工作做好做不好是能力问题,怎么去做是态度问题。我始终以虚心的态度去学习,积极的处理班级事务。班里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我只选取一例谈谈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4.
毕业找工作那会儿,《自荐书》中最喜欢用的一句话是:“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地球。”后来,工作过几个单位,感到求职并不算难,难的倒是受聘后那段试用期。干好了,留下;干不好,便得走人——困难总在试用期。记得我乍来海口滴塑制品厂做公关部长时,短短一年试用期里,考验我的难题接二连三而至: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大学毕业后,谋职成了我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我清楚,像我这种来自农村,没有任何背景又没有经济后盾的穷学生,要在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份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并非易事。瞄准了这家几万人的大公司后,我就憋足了劲,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可得重视它。在这里,我得感谢《公共关系》杂志,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其中“形象宝典”、“帮你策划”、“处世魔方”等几个栏目真是太精彩太实用了。  相似文献   

16.
董礼学 《职业时空》2005,(11):48-51
从同乡好友加盟说起 她,我的一位同乡好友,一个结过婚的独身女人,一个人还得照看孩子很不容易,到北京已有4年之久.刚到北京那会儿,步入而立之年的她开始在一家市场做服装生意,谁都会知道目前服装市场竞争的激烈,生意不好做,她经营几个月下来,几乎扔进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没办法,骑虎难下,摊位费是交一年的,她还得咬牙坚持到年底.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我的这位同乡好友愁眉不展的时候,她的一位做服装生意时认识的同行引见她,使她有缘接触"天狮".  相似文献   

17.
她遇到了"相见恨晚"的人,在丈夫和情人之间无法抉择;他看得出妻子的落寞和抱怨,却不知道是妻子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做得不好。以后的生活,该怎么继续?  相似文献   

18.
文杰 《公关世界》2009,(4):35-36
为了全面反映浙江省公共关系发展的全貌,浙江省公关协会要求一些活跃在公共关系舞台和在公关世界进行理论探索的同行对自己的公关道路进行回忆和展望。浙江大学熊卫平教授说:十年前,学生要求我给他们开设公关学的课程,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与其说是我主动的选择了公关不如说是被动地为学生们寻找着一些答案,自始至终都让我觉得自己能力实在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想得通、看得惯、睡得香是人生三宝"。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不少事想不通看不惯,如:"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问题困扰着这部分人,让人闷闷不乐,甚至吃不好睡不香。虽然不可能对什么事都完全不放在心上,但大家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把自己的"心理筛子眼"放大,从而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20.
自我测试     
1你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做一件事,快做完的时候却发现这件事你做得毫无意义,这时你会:   A马上停止。   B硬着头皮做下去。   C另寻出路。   D不肯承认自己的徒劳无功。   2你在服装店里发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几个伙伴都说不好,这时你将:   A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喜欢我就买。   B知道不适合自己穿,但还是想买下来。   C恋恋不舍地放弃它。   D听取大家的意见,转变观点。   3你在雨中等公共汽车,很长时间了,车也没来,于是你:   A打辆“的士”离开。   B再等一会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