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文章认为,区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外贸易主体:在微观层次,影响外贸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对外贸易活性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两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对外贸易模式打上了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对外贸易对区域文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地域文化日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特色、区域发展环境、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创新的影响作用,探讨了东北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效应,提出了基于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的东北地域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区域与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因而文化区域的划分亦应是具象因素和非具象因素的统一;文化区域的边界有软硬之分,而区域文化性格却没有边界;文化区域是历史形成的,但在历史演进中往往被行政区划分割,而分割后的行政区随着历史积淀往往又形成新的文化区域;区域文化性格在文化区域中形成,但它与以地域为载体并具有外部特征的区域文化不同,它作为内化于心的文化要素,以人为载体可向其他文化区域四处流动。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开放,就出现了一个在层层嵌套、复合交叉、互渗融会、动态演变的文化区域系统中对不同的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20世纪中国各民族文学而言,它无疑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生长、发育和形成的。它不仅从民族地域文化、民族口传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写作资源,而且广泛接受了时代主流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与文学的互动虽形态各异,却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民族文学话语形态乃至表述方式的生长机制,并显示出民族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凸显出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文化动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发育存在时代差异与地域分异现象。就河北地区而言,总体积极上升、间有波动升降为经学演变的一般规律。具体到形成原因,则至为复杂。然大概言之,河北经学在魏晋时期的上升态势主要归因于自然环境的演变、经济基础的发育和文化传统的流衍,在北朝时期的经学鼎盛局面则主要受制于政治形势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文化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产业集群的生成发展中,除了产业链、价值链等因素影响外,文化因素作为背后深藏的“无形的人文之网”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产业集群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而发展,两者互为影响,彼此推动。本文通过讨论地域文化和产业集群文化的相互关系,给出基于地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文化培育策略,从而实现地域文化中的显性内容演变为产业集群文化中的正式制度性安排,地域文化中的隐性因子顺利植入并涌现为集群文化中的缄默因子,完成由文化竞争力向集群根植性竞争力的艰难一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秦地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展呈的世纪性的文化轨迹,也在较大程度上折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历程。本文侧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大致梳理了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轨迹,揭示了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视角、时代视角、地域视角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准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入理解长安文化。长安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长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为古代各政权认可并极力推动、普及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文化,记载着中华传统的辉煌与骄傲;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多民族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变迁影响到人类社会、文化的演变 ,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来论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境内生活着义渠、乌氏等北方少数民族,统称“西戎”,因而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以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风格鲜明的动物纹北方系青铜器为主。秦汉时期,固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出土文物的文化风貌与中原一致。文章从考古资料探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固原地域文化的变迁,认为地理环境和政治意识形态是此阶段该地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空间转换的影响,不同戏曲文化之间会引起交融、互动与整合,进而导致戏曲文化生存空间的演变。对农耕、工业、知识三个时期(10-21世纪)影响山西戏曲文化生存空间因子权重值的定量化分析可知:戏曲在社会空间中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次要地位;宗教、礼乐和娱乐走向纯娱乐形式;全民性参与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戏曲活动转化为少数人的"商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距离"的消失发展为文化的同质化并且造成戏曲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艺术特征的消失。戏曲文化的生存空间呈现萎缩态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区域文学史,闽文学的发展轨迹深深烙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其形成是在静态的福建地域文化和动态的外来文化的双向影响、润渍下完成的。闽文学史的发展是一个在融汇中不断走向疏离的过程。在融汇中,闽文学史走向了成熟;而在不断地疏离中,闽文学史最终获得了新生,从而确立了其作为学科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文化的价值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燕文化是在燕国时期形成而在后世得到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燕文化具有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燕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整个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该地区的人文、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及生产方式、地区风俗和发展历史所构成的。区域文化和整个民族文化的总体一样,它具有深刻的默化功能、激化功能、系情功能和楷模功能,而且与整个民族文化相比,更使人具有亲近感、亲切感和紧迫感。区域文化的这些功能与特点,决定了它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展现区域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结合它的特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是整个思想的重…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高校学报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高校学报要立足于世界期刊之林,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一些高校学报结合本校所在地域特点和优势学科开设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栏目,发表了一些实用性很强,有力度、有深度、有影响的优秀文章,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为祖国积累区域文化史料,反映区域文化新貌,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各高校今后办学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政治文化是随着政治实践发展不断变化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演变对政治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政治实践的发展对政治文化的演变也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主流政治文化的发展面临多元化的挑战,对中国政治建设形成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文化与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文化的基因、底蕴和特色是以地域划分为单位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文化传延的载体,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地域文化则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创新、促成消费形态转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演进又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着重分析西口文化产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经济移民、商贸发展和政府经济开发政策对其产生和演变的影响.同时从军事文化、移民文化、商业文化等西口文化的主要表征分析其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当前发展区域经济和培育区域文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阂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为适应川西地域环境,川西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同时川西客家民居也保持着客家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构建技术、空间、对外关系上保辑着对原乡客家民居传统的承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