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它们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种属关系,而是两个交叉概念。(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主观与客观是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主观是指意识、思维、精神,客观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主观的物质承担者是大脑,主观的内容是客观实在,主观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摹写、摄影的产物。主观对客观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观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思维、精神活动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和指导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意识——这朵"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2页)开放以来,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关注.但究竟什么是意识?目前人们对它的说明还只是停留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定义上.按照这一定义,就有许多东西既无法纳入物质范畴,也难以划归意识范畴.比如书本、雕塑等凝结着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化了的精神产品,说它们是物质吧,显然不具备物质的特性.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而书本、塑雕等精神产品则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不能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没有人也就没有精神产品.说它们是意识吧,又同目前的意识定义相龃龉.因为目前的意识定义只规定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认识、映象.书  相似文献   

3.
人类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在于他们具备一种发展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人脑,并有其特有功能——精神活动。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精神活动,也就离开了根本。精神活动的实质是物质(人脑)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人脑与外界相互作用中,经由自身一系列物质过程的综合所产生的一种新质的存在形式。人脑既是自然发展(生物进化)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三大革命实践)的产物。如果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原因引起人脑机能活动失调,就会发生精神疾病。表现为精神活动紊乱,精神活动能力削弱,精神发育不全以及人格异常。精神疾病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在与社会的关系上,不仅病因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而且疾病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精神:一种动力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来津  张燕 《理论界》2004,(1):82-83
人的精神建构及精神生活状况反映着人的深层本质。从精神生活中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据,找到生存与生活的意义,精神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精神是一种活力因素,并始终发挥着作用。一、精神的动力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从属于物质的第二性的东西,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但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有时还起决定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力的表现。黑格尔也…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本质是分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图从脑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认为精神是脑对外界事物的表达,脑又通过“精神分子”对精神进行表达,“精神分子”是大脑神经元合成的氨基酸序列及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6.
民间性叙事:赵树理和他的乡村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民间性叙事是不同于启蒙和革命话语的以物质生活为内核 ,以日常生活为表层的一种叙事 ,文章以此构筑了一个物质与革命、物质与民间诸人际关系及物质与民间文化的阐释空间 ,从而对赵树理文学世界的真相给以一种新的但又切合实际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自然物质的精华,思维是物质运动的结晶,反思自然宇宙之本是人类的当然使命,是人类思维的必然追求。 人类并不甘心居于自然世界产儿的位置,人脑也并不仅仅遵循物质运动的一定之规,人类的理性一经产生,便超越于自然物质世界之上而自由驰骋。何况,人类的大脑也远远不止一个,思考自然之本的答案也就难以划一,由此便形成了人类各民族五花八门的哲学宇宙观。在历史上长期无文字的各个民族民间保留至今的古老口承文化中,人们不难看到各色各样的原始形态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8.
精神本质论     
关于精神的本质问题,国内学术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精神是非物质;二、精神是物质;三、精神是一种物质过程;四、精神是一种场物质。本文试对上述观点做简要评述,并阐明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一、精神是非物质哲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精神是一种非物质,例如裴峰等人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170题问答》中就明确提出“意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非物质的东西”。萧焘在《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一书中也说:“尽管思维、精神作用是物质派生的东西,但它本身又是非物质的东西。”这种非物质的东西是什么,作者没有交待…  相似文献   

9.
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对庄子<逍遥游>的价值和意叉进行新的阐释可知,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具有根本的差别,老子之"道"是一个处于"无"、"有"之间的混沌整体,而庄子之"道"则是一个在想象中万物并呈的现象整体.庄子以其之"道"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精神世界的心灵自由和物质世界的行为自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绝对自由及相对自由,提出了人的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庄子在<逍遥游>中还广泛地涉及了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政治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真实性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事物的精神价值与实用价值等一系列哲学命题,构筑起内涵丰富的精神自由的观念,并成为其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思想基点.  相似文献   

10.
人类理性认识的形成从表面上看 ,是人脑各种思维形式协同活动的产物 ,而人脑思维能够产生理性认识 ,从广义上来说 ,主要是思维训练效果的反映。因为人脑总体神经元减去用于驱体功能部位后 ,尚有巨大的待开发的神经元 ,而且天赋遗传素质仅提供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可能性 ,大脑对于思维的先天性影响较之后天教育训练要小得多。所以 ,有计划 ,有目的地为增强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所进行教学训练活动对于人脑思维能够产生认识特别重要。既然思维训练对于人的理性认识的产生如此重要 ,那么 ,人的理性认识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 ?从深层次探讨这个问题 ,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