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也许,正因为文学批评是由批判与直觉、意识与潜意识、反思与感知等诸多元素和品格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对批评家们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维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批评家."确实,文学批评家,必须禀具感性心理结构和理性心理结构两种交叉的心智状态,拥有感性直觉思维和理性分析思维双重心理能力,才能在面对具体的文学现象时不停留在直接感受、欣赏对象的美,而更进一步,对感受做反思,对不确定性予以摒弃,着意寻索、阐释、评价、判断作品的价值.假使说,批评中那一下子发生的对价值的整体赏鉴等感性思维大都面对的是单一的艺术作品及其直观的审美结构,那末,价值理性确定和判断所面对的,往往是较为复杂的审美对象.对这类复杂文学现象内  相似文献   

2.
误读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对他种文化和历史文化审美过程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说,有关误读的理论,主要是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活动的展开提供着理论支持。具体到文学领域,误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别有所解,是对文学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永远不能穷尽其文本内含的解读现象。一部文学史,是人们接受的历史,也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误读的历史。进一步讲,误读是在审美过程发生的,不断揭示审美对象的内含,逐步接近其审美价值本真的解读形式。正因为审美接受过程中有误读的存在,在文学史上才有所谓说不尽的哈姆雷…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茅盾在其文学批评活动中呈示出的思维品质,具有独异的个性化特征。这种思维个性,是其审美个性与批评风格的重要构成和突出标帜。探询这种思维个性,对理解茅盾文学选择与批评的文化心态,把握茅盾所标示的社会的文学批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检视茅盾的文学批评,我们便会发现,它具有这么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价值特性,二是实践特性。 从五四时期起,几十年来,茅盾高张“为人生”的文学大纛,努力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积极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成为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在这方面,他不仅身体力行,以其大量的现实主义创作,跃居为现代小说史上的社会剖析派的代表,而且,在文学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家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在欣赏基础上的理性化符号传达和二度创造的过程,其特征表现在审美体验、审美意向、意义表现三个方面。批评家的审美体验贯穿于从审美感知到艺术理解的过程中,这种体验是一种多元体验,它综合了批评家对对象的全部认知和理解。批评家的审美意向性活动突出了批评对象的特征,它通过简化行为和强化行为两种方式实现了批评活动在批评主体与对象间的连接。批评家的意义表现行为体现于从意蕴领会向理性表述的转换活动中,以“事实性描绘”和“表现性描绘”的手段显示了文学批评的理性整合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到文学欣赏的桥梁,因此文学批评承担着揭示文学作品意义的任务,而其最终展示给的对象却是文学欣赏者——读者。所以,作为文学批评目的端点的读者应当在文学批评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家在批评中当他以作品为出发点时也不要忘记他的最终服务对象——读者,读者在作家心目中应该是神圣的,在批评家心目中也应该是神圣的,而这并不是每个批评家都能注意到的。金圣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我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诸多规律,而且在于他的文学批评给予读者的重要地位。金圣叹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欣赏者以特定的文学作品为对象,用感情观照的审美方式去把握、体验、发现的过程。因而从本质上说,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接受,这种审美接受的客体是文学作品,主体是欣赏者本人,既然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接受,它对文学作品就有一定的依赖性,受到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制约。这一点已为一般文学理论工作者所注意到了。但是,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接受,更有一种超越特性,而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特性极为突出的审美活动,与文学主体的文学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文学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于文学价值的认识看法,以及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点或观念,它包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审美理想和审美判断等内涵要素.文学价值观念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文学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等文学实践活动中,关乎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以及文学的价值评判与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古典模糊美     
模糊是一种审美型态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体认和传达,不可能是用精确的数学分析;即使是数学,也还有模糊数学。模糊体验和模糊表达,是审美的一种属性。在主体、对象、关系所构成的人类多边型审美活动中,对象世界的变动不居,审美型态流动性的特点,使得客体现象形态往往是模糊的。人们对客体对象的审美把握,只能凭借某一参照物,去加以相对的确定,这就带来  相似文献   

9.
评点小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学遗产,对于探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民族独特性,发掘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对于评点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把小说中的评点部分剥离出来,作为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的方式加以研究,以考察当时文艺理论或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一是把评点家的某些话语,作为研究小说的参照,对小说的具体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等加以考据或评价。然而,把评点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则不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共同组成同一审美对象,这正是评点小说的独特之处。作为这一特殊的审美实体,它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也存在着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0.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也是大批评家.作家的茅盾和批评家的茅盾两相比较,不但批评家的茅盾先于作家的茅盾,而且,在创作活动中止之后,茅盾始终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文学活动,便是文学批评.他是现代文学批评,特别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拓者之一,是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流派的杰出代表.茅盾的文学批评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文艺战士和思想战士的茅盾,以文学批评为武器,在剧烈动荡、复杂曲折的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坛,不断地进击和战斗.特定的时代和文学历史进程,培植了茅盾特定的人文心理,和对于文学批评的历史使命的认识,为他的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提供了舞台,也形成了他的批评的优势,还有局限.他以现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即信息"的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文学形态及其审美的变化,还带来相应的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随着媒介地位的提升,文学批评的标准从艺术性、审美性向技术性、商业性转移。信息交互带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对文学话语权的掌控,使得文学批评的主体得到扩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对象——文学文本也发生巨大变异,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学、话本小说、微文学等批评对象的审美特性及运作机制与传统文学相比差异较大。由于学院派、媒介、读者、作者等不同批评主体秉持的传统审美理念,不能有效地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文本进行有效阐释,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及物、空洞化、批评标准的模糊性、批评实践的以偏概全等问题。我们呼唤建构一种立足于文本自身的本文诗学,以应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文学批评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迎来了中国文学事业的春天,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终于告别了极端功利的批评倾向,使文学艰难地回到了自身。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很快就迷失在"商品化"、"市场化"的时代潮流中,在告别了"政治投机"之后,却再度陷入了另一种投机状态。这种对"方法论"的态度使当代文学批评形成了一种"理论至上"的文风,最终导致了文学创作界与理论批评界的隔膜。与这种尴尬的批评现状相伴生的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迷失","文学价值"和"批评价值"的双重迷失,理论界需要对这种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相信,随着批评家的理论自觉,学术评价制度、匿名审稿制度、期刊评级制度的逐步完善,一种独立、自由、健康的文学批评局面或可形成。文学批评不是为某位作家、某部作品而存在的,它所捍卫的是文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陈阳 《理论界》2004,(4):152-153
目前,学术界常常为文学批评的失错、为文学批评家地位的失落、为文学批评在理论界的萎顿而感叹。要改变文学批评的眼前局面,所依靠的依然是文学批评学者的反思与振奋。为此,对文学批评的价值辨认和学术定位,将会有助于颓局的收拾。 一、文学的自性 莎士比亚说过:“人类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人类历  相似文献   

14.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历史文学批评的含义:文学批评性质的三点共识。文学批评的文学性辨析;批评家的工作目的和思维成果同作家的比较。文学批评的科学辨析:批评作为特殊的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比较。从上述比较中把握文学批评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思维方式。文学批评的功能由文学批评的性质所决定。批评的四种接受群体与批评的四大功能:门)批评对读者欣赏的指作用。读者文学反应的自发性与批评家指导的必要性;批评对读者文学阅读的指导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提高艺术品鉴能力和理解生活、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2)批评对文…  相似文献   

15.
一些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著述,只注重梁实秋以新人文主义或古典主义批评五四文学或“普罗文学”,忽视了梁实秋在建构文学批评学科上的贡献,而梁实秋在这方面的努力才是他作为现代重要的批评家的主要方面。梁实秋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严格的界说,并且对西方批评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反省,这是现代其他批评家所没有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真正的文学批评家,总有他面对文学现象的研究质点。他通过作家作品阐释他的美感经验;并表达关于文学的整体观念,因而显示鲜明的学术个性。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那么,批评家则通过他所体验、理喻、感悟和思索所获得的,赋予作品更新的精神和意义,使读者从评论中获取第二次感动和审美感受。我想说,批评昭示了作家更内心的东西和作品与世界间更深刻的美学存在。这种认识,是我在读文学批评家饶芃子的文学批评论文结集《艺术的心镜》之后感悟到的。首先作为一位比较文学学者,长期的学术探索和对涉及中西文学史现象的大量的资料掌握,使饶芃子的文体风格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宽广的精神视野和对文化背景的关注。集子的前五篇均是关于中西文艺理论问题的学术论文。灵感说、性格理论以及戏剧艺术的诸多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7.
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没有影响全国,与陕西文学创作叫响全国不甚相称.陕西批评家不能像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批评群体,及时关切文学新人新作,并为70后等年轻批评家提供发展平台,他们在省域内自我满足.孙新峰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认为,陕西文学批评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或说明陕西文学批评出了问题,其主要症结是批评本体观念迷失、批评家身份认同迷茫、批评与对象间关系错位.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要焕发活力与生机,其批评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即:重置批评活动的本体观念,将批评视为文学文化活动整体的一部分,承认批评作为批评对象"他者"地位的存在;重建批评家的身份认同,批评家要认同和建立永不妥协、疏离而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身份;重构批评与对象间的关系,批评要通过不断自我警醒,与批评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与精神距离,进而建构起对位于对象的精神文化上的"反抗"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是文学评价,它既关联着文学本身的价值内涵,也关联着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标准.文学评价应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审美趣味与社会价值诉求契合起来,才能使文学批评的价值功能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实现.文学评价的有效性在于其应有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足以影响现实的价值导向.文学评价标准的形成机制,一是基于对文学特性及价值内涵本身的理解;二是离不开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认识评价中形成的某些价值标准和审美规范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而且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文学经典进行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者以及文学批评家的必备素养,是普通读者提高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大众感受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的一种方式.本文将参照当下文学现实,从文学经典对于创作者、批评家和大众读者三类人群,以及对于文学生态和整个民族所具有的意义角度,来阐释文学经典所具有的参照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