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朝琴是近代中国台湾能人志士之一,他和其他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初掀起了台湾新文化运动浪潮,在《台湾青年》(后改名为《台湾》)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创了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运动弱化了日本殖民同化教育的效果,在台湾及祖国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警惕台湾被殖民当局从思想上“灭族”,批判日本殖民政策;提出拯救台湾需要普及民众教育;他和同时代有识之士把中华民族的身份和文化认同根植于台湾民众心里,并指出台湾民众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相似文献   

2.
宣扬“脱亚入欧”和“大亚细亚主义”的日本殖民者曾将其殖民扩张美化为“文明的义战”,宣称日本的统治将使台湾民众“从地狱来到乐园”,当前某些人也不断鼓吹日本带给台湾“现代化”的论调。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以现实主义的描写撕破这一谎言:法律苛严和贪赃枉法令台湾民众饱受欺凌;殖民经济导致台湾农民破产;“皇民化运动”则难以更改台湾人民固守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民族独立运动的澎湃发展,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空前高涨和殖民体系的日益瓦解,是当代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事件之一。全世界人民都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注视着它。过去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而今天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对于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更是百倍的关心和同情的。人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性质、殖民体系的瓦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前途等等。特别是在亚非各国史  相似文献   

5.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作家吴浊流的长篇小说,小说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境遇,还展示了主人公胡太明在这种情境下的“孤儿意识”.这种孤独、迷茫的“孤儿意识”是自我认同危机的一种表现,是自身的身份遭遇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内在体现,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的表现才得以呈现显性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他者的多方面不认同和个人化的矛盾认同.胡太明外在的孤儿表现,体现了这种自我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殖民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外在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制约.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群众革命运动。根据斗争纲领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整个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1899年10月平原战役以前为第一阶段,这是义和团初步发展时期,从山东地区开始,展开了以反帝为主的“灭洋反清”斗争,表现了略具民族革命性质和一定程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力论述了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当局的“理番政策”及其对台湾少数民族的影响。在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过程中 ,日本“理番政策”的手段是剿抚兼施 ,其间根据情势的变化有所侧重 ,以图达到培育“日本情结”,使台湾民众心甘情愿做日本“顺民”之目的。在日本“理番政策”作用下 ,台湾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及社会文化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本文认为 ,这些变化反映了台湾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对新的情势的一种调适与反应  相似文献   

8.
E .M .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 ,即旷久的民族壁垒问题。作者明确无误地驳斥了殖民帝国主义所谓的“东方主义”的殖民意识 ,展现了被殖民地人民反帝反殖民侵略的具体行为 ,同时也呈现了在殖民和被殖民问题上自身分裂的双重心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包括美国着手瓜分中国领土。 这时,在太平洋彼岸,坚持反殖民传统的美国民主派对中国人民深表同情与支持。民主派建 立全国反帝同盟,在全美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同盟反对美国参加远东的国际竞争,认 为“门户开放”政策是表面上为了扩大对华贸易、实际上参与在华国际竞争的帝国主义政策 ;谴责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的镇压是史无前例的暴行。反帝民主派的业绩是中美关系史上珍贵 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台湾先进青年深感只有祖国强大才能解救被日本殖民者奴役的台湾,因此,他们纷纷参加祖国大陆的革命运动。1926年12月,在祖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广东的台湾青年学生在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为了更好声援台湾人民反日斗争,1927年2月5日,戴季陶应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之邀,在黄埔军校作了名为《孙中山与台湾》的演讲。该演讲使台湾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孙中山在临终之际,不仅关心台湾同胞及其革命事业,而且还高瞻远瞩,放眼东方和全世界,把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与世界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出了联合世界被压迫民族和无产阶级共同打倒帝国主义的建议,进而为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纸老虎”一词由来已久,在不同时期的使用蕴含不同的意指,但其最初本意一直延续。在近代风云变幻的时局中,“纸老虎”大量出现在政论家的话语表达实践中,指称不同的革命对象:清政府、帝国主义、国内外反动派,不一而足。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早期共产党人将其初步建构为反帝革命话语体系的构成要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成为“纸老虎”语词的核心指向。“纸老虎”表达了民众对侵略者的贬斥和憎恨,同时也是动员国民抗战到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话语斗争武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系列论断,系统深刻地解答了如何认识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命题,不仅构成了毛泽东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反帝话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甲午战争后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积极推行“去中国化”的“皇民化运动”。“皇民化”中培植起来的“皇民”成了战后“台独”的骨干分子,日本成了“台独”的源头和主要活动基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右异势力一直视台湾海峡为自己的生命线,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从事分裂活动,扮演了台海危机幕后黑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台湾反蒋民主运动是继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其所遭遇到的第一场反对运动.对台湾近几十年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场运动与20世纪头10年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关系和不同语境,有益于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台湾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有益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殷海光作为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思想史个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具体地分析论述了台湾70年代“乡土文学”运动与大陆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运动在精神文化内涵方面所由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革命阶级广泛参加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其中包括上海的“三罢”斗争,全国的反帝风暴和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在这场空前规模的斗争中,党在前此确认的联合战线主张指导下,运用统一战线这个革命武器。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积极性,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反动气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场斗争,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时期 ,“关东州”的女子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为日本殖民地教育样板的“关东州”女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表现为女子初等教育的平等性 ,中高等教育的不均等性 ,职业教育的不均衡性。这既是日本本土近代重视文化教育传统在新拓殖民地的一种延伸 ,同时也有其直接的目的 ,即把女子培养成为殖民统治所需要的贤妻良母。由于殖民教育体系的双轨制 ,大多数中国人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之外。“关东州”的女子教育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以何种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家主义派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鼓吹所谓全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与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建国方针”,得到一批拥趸,混淆了部分青年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恽代英揭露了国家主义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批判其反苏俄、反共之行为,主张联合国际革命势力,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想,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了稳固殖民统治,对朝鲜族人民采取了语言"国语"(日本语)化、"创氏改名"、"内鲜结婚"的民族同化政策;"尽忠天皇,崇敬皇室,信仰神道"的奴化教育政策;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拉拢利用政策。但广大的朝鲜族人民并没有被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阴谋所欺骗和收买,反而更加坚定地同汉、满、蒙等民族团结在一起,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民族同化和分裂政策。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香港同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19世纪末以前,这种斗争尚处于自发的分散状态。20世纪以后,香港同胞与大陆人民反帝斗争的联系日益密切,香港工人阶级则成为历次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同胞以各种方式参加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期的反帝斗争中,“离港返省”最清楚地表明了香港同胞强烈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