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校长经常和我们老师说:"做校长不容易啊!"我们当时听了很有些不以为然,感觉做校长很容易,毕竟学校的事情都是校长说了算,只要一句吩咐自有老师来做。但今年暑假因江苏教育报记者要来校采访,我找校长汇报接待事宜,我才从校长头上不知何时白了的发梢以及平添的许多皱纹里,似懂非懂地读到了校长的不易。记得那天,校长感慨颇多,和我谈了许多他心中无处发泄的苦闷。后来,回到家,细细碾磨校长的话语,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校长开学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可乐》2007,(10)
一票难求年年都盼过年回家,年年都为火车票犯愁。年关又近,我决定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校长好像看出我的心事,让我别发愁,他帮我弄票。为了双保险,校长同时托了两个学生家长。过了三天,校长把两张卧铺票放在我桌上:"看好,两张下铺。双保险吧?不过,你得想办法退一张。"我连声道谢,赶紧付钱。  相似文献   

3.
正勒紧校长的"裤带",除了怒,是时候该做些什么了!始作俑者未必是陈在鹏,然而的确是他引发媒体对校长性侵学生事件在短时间内的集中曝光。毋庸置疑,当事人罪该万死。然而,一夜之间,所有的校长抬不起头了。校长性侵孩子,全社会都骂校长,同时感觉所有校长都坏了。这就是中国,一片谩骂,没有思考,没有针对,乌云滚滚。有帖子恶搞"校长":"晚上陪朋友吃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管理中,校长和教师之间,其实在不断地呼应着,达到浸润教师心灵,让彼此朝同一个方向眺望。如果校长的"呼"都能引起教师的"应",同样教师的"呼"都能得到校长的"应",教育管理应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那天中午,我到班里拿作业,刚走到隔壁班门口,只见小夏老师生气地往第一排一个男生头上拍了一记。与小夏老师四目相对之后,我没有停留脚步,到班里拿作业后就回办公室。关于师德师风,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大会小会讲过多少次,我估计谁也数不清了,但打学生是万  相似文献   

5.
正理想的校长还应当是一个学习者,一个终身学习者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眼里,校长不只是一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一个岗位,昭示着一种责任,是服务者的代名词,它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多年来,我遵循着"待人以诚,做事以真"的不变信念,践行着"真情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生于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里,由于崇敬教师,也因为对政治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毅然违背父愿选择了"三尺讲台",也学会了默默耕耘与坚守。在这二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历任校长、许多恩师和同事身上,明白和读懂了校长的艰辛、教师的责任和教育的伟大,也深深体会到了校长工作的繁杂与压力所在,更领悟到了爱的力量。现结合自己多年校长工作经历,谈谈对校长工作的一些认识和领悟:爱并快乐地工作着校长是什么?是家长,是孩子王,是榜样,是领头羊……社会给予了校长许许多多美丽的"称呼"和"光环"。但无形中给校长带来了压力。有一位市长曾说:"挑选一位  相似文献   

7.
正回首过往岁月,检视走过的人生旅程,伴随着感慨,我头脑里隐然出现八个大字:你若努力,便是晴天。求学之路:惊险往复锲而不舍回视我的求学之路,一路走来看似顺畅,但也险象环生、一波三折。先说顺畅: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纵向来看,我的求学之路可谓一路绿灯、畅快淋漓;此外,我还赴加拿大接受培训3个月、去美国参加"加州影子校长"培训两个月、参加教育部专题培训和上海市名校长培训等,诸多培训与学习不仅让我夯实学科基础、洞悉前沿的教育理论,还取回了众多"真经",这一切都为我的专业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做了扎实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正我随父母到法国图卢兹市生活后,进入了乔利蒙特中学读书。有一天,汉克老师带着我们上体育课,打了一阵篮球之后去了球场另一侧。几分钟后,我的同桌艾德文忽然问大家说汉克老师去哪儿了,我说我们哪能管得着老师,玩自己的吧,可同学们都不赞同。最终,大家在球场的另一侧找到汉克老师,他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与教学无关的书。艾德文走过去说:"汉克老师,你在工作时间跑到这里来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是非常不应该的!"汉克老师面带愧色站起来返回球场。同学们还向校长作了汇报,校长对汉克老师作出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相似文献   

9.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这天中午,我顺手将喝剩的开水倒下楼去。只听见楼下一“声哎呀”,我朝下看,糟了,我把水倒在校长的头上了。只见校长擦掉头上的水,向上看了看,不声不响地走了。“哎呀,完了完了完了,你什么人不好倒,偏偏要倒在校长的头上。都怪你‘这臭手’……”我的心里紧张得要命。下午第二节是校长的思想品德课,我的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一直在想着校长会怎么批评我。我偷偷看了校长一眼,校长正微笑着给我们讲课呢——他还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看来,他不会罚我了。可一想起他那湿淋淋的狼狈相,我又怕起来。终…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香格里拉。张学勇作为小学校长,也不例外。2012年秋,开学在即,张学勇正为缺少老师的事情发愁。突然,接到通知,北孙徐小学调来了六位老师,男女各占一半。其中一位女老师个子很高,几乎触到了学校办公室的上门档。张学勇开玩笑地对她说:"我是校长,你比校长高这么多,太抢镜头了。以后和我并排走的时候,你要半蹲着。""遵命,校长!"女老师立即半蹲着和张学勇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中,有的子女会过分在意父母到底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他们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会把父母的喜、怒、哀、乐扛在自己身上。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这种感觉叫作"愧疚"。如果今天父母不快乐了,我会觉得愧疚,所以我要让他们快乐;如果今天父母过得不好,我会觉得愧疚,所以我一定要让他们过得  相似文献   

12.
正校长与干部们是同事,是上下级关系,更是亲密的战友。回想起我与我的战友们共事共处、相识相知真是一种缘份。由于领导的信任,我都是"空降"到学校与老师们共事的。多年的校长生涯,我深深地认识到:校长是靠经验和思考立足的职业,在自身之外获得的支撑极少。校长的基本职责是服务、管理、专业引领、策划与经营。服务靠的是校长的一颗心,管理靠的是能力,专业引领靠的是水平,策划与经营靠的是见识。当好校长确实不容易,除了自身素质过硬外,最重要的在于调动教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调动了干部们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最初知道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的名字,是在1966年,那时我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读初中,"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匡亚明校长就受到冲击,被套上走资派、叛徒等帽子,备受摧残,名字登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全省全国都知道。1978年春天,我考进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招生制度改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匡老刚恢复工作,复任校长。匡校长非常  相似文献   

14.
李凤林 《社区》2011,(23):37
记得我刚到春夏社区工作时,说话办事,还处处显露着学生时代的青涩。周围那些好心的大妈经常提醒我,小李呀,你得让自己"厉害"一点儿,要知道,咱这社区里,啥人都有,可不都是讲理的,"难缠户"多得很啊。听了这话,我总是一笑了之,我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的,更何况现在是法治社会,我坚信只要我站得端行得正,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和平解决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和睦相处的。  相似文献   

15.
正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和校长花钱买名额,这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已成为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而按照"惯例",职称名额由校长"标价",遇特殊情况还可以"打折"。记者近日从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获悉,涉事校长刘某已经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3月16日新华网)堂堂一校之长,居然将职称名额"标价"进行买卖,无耻到如此地步,操守还剩几何?涉事校长刘某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可谓是咎由自取,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严惩不贷,给所有领导干部敲响一记警钟。那么,这位卖职称的校长都丢了哪些"操守"呢?  相似文献   

16.
正继"教授"、"干爹"、"专家"等称呼被毁后,最近"校长"这一神圣高尚的称呼也未能幸免,陷入泥潭。声称自己是校长成了难以启齿的事。微博实名认证的某记者爆料,外号是"校长"的著名歌手谭咏麟公开宣称:"以后不要叫我校长!""校长"何以猥琐至此,让人唯恐避之不及?这直接源于近日传得沸沸扬扬的"校长开房"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始建于1827年的英国洛雷托学校(Loretto School)是一所苏格兰传统的独立寄宿制学校,也是一所志向远大的"小规模"学校。在这里,创新的教学方式,一流的教学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体验,使其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校长格雷厄姆·霍利(Graham Hawley)博士说:"小规模学校有两大优势。首先,彼此互相认识会让孩子们有身处大家庭的感觉;其次,每个孩子都有许多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9,(1)
过了29岁生日后,我决定在年内找个帅哥把自己"处理"掉。每天傍晚在小区散步,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眼睛也瞪得异常大。一晃就是一个月,一无所获的我又恢复了原形,穿件旧T恤、靸着人字拖就下了楼。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是学校的领头羊,肩负的担子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校长是一面旗帜,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如果跳出管理看管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管理不仅仅是校长一人的管理,学校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断想     
一 看中央二台的"对话"节目:《对话北大·耶鲁校长》.其中北大校长说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而耶鲁校长说,学生的第一任务是要培养质疑一切的品格."质疑一切的品格",说得真是掷地有声!我们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种"怀疑精神",我们习惯了唯书、唯上、唯老师,这种"习惯"扼杀着我们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