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石器中期,在黄河上游地区指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地区,尤其在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渭流域和西汉水流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旧石器中晚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在仰韶文化之后,有新石器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远古至秦汉,中日交流可分为四个阶段。截止到公元前1万年前,中日两国的旧石器表现出“文化相”上的相同,它是否是文化交流的结晶,尚需深入研究;此后直至公元前2500年,是日本列岛与大陆文化交流的间断期;时当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中日文化交流再度萌芽,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春秋时期至东汉,中日文化交流臻于繁荣,不仅是物的往来,更重要的是人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古代河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从一个侧面了解河北地方史,本文拟就河北历代政区(文化)的沿革作一些简介,期望史学界给予指正。 (一)远古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历经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遗址遍布河北各地,说明了河北地区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诸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典型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涿鹿以西的泥河湾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4.
中日文化交流,一般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三世纪。也就是我国秦代,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即绳纹文化的晚期。其主要证据是秦汉之际,大陆上的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器铁器铸造等的先进生产技术传入日本列岛,带来了日本文化的黎明,对于具有划的代意义的弥生文化的展开,起了极其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这已成了日本学术界的通说。不过,也有持不同见解者,如栗山周一氏早在三十年代就认为铜铎民族进入日本,应上溯到公元前四、五百年,比前说提早了二、三百年。  相似文献   

5.
日本古代的倭文化,具有海洋稻作的特质。它与中国南方由扬子江下游至云贵高原诸区域的越文化系同源文化,内含上有众多牵连。而其中之东南区,则为日本倭文化之滥觞。 一、中国东南土著文化是倭文化之源 公元前第1个千纪到来后,日本列岛以绳文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中出现稻作,是为倭文化之肇始。之后,在约当公元前后各3个世纪的弥生时代和紧接它的古坟时代,倭文化在日本列岛文化中占居主导地位。而这一文化的面貌,却与中国南方稻作区越文化一致。虽然它  相似文献   

6.
考古资料表明 ,欧亚草原是最早沟通东西方的一条通道。早在旧石器时代 ,人类就已经在草原通道上往来迁徙。但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极其微弱的。从新石器到青铜时代 ,草原通道逐渐成为一条独特的游牧经济带 ,东西方文化通过草原通道进行比较频繁的交流。至迟在公元前2千年代 ,中国北方游牧地区与黑海沿岸之间已经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往 ;中国中原地区已经通过草原通道与欧洲的最东部发生了某种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7.
云南原始文化族系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类型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研究,提出滇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系氐羌先民创造的原始文化;洱海地区和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氐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氐羌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滇池地区、滇东北、滇东南及西双版纳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主要是百越族系的先民。同时,在新石器时代,滇池、滇东北地区也有氐羌先民居住;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是百濮先民。  相似文献   

8.
古代日本的吴越移民王国王勇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日本列岛绵延了数干年的新石器文化淬然而止,先进的金属文化伴随水稻农耕出现在九州北部,并迅速扩散至列岛各地──这便是绳纹时代与弥生时代的历史性交替。突如其来的弥生文化,绝非绳纹文化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高度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 14测定数据等材料 ,本文将东北八个新石器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生、发展和扩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栾丰实 《文史哲》2005,(6):41-47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基点,稻作农业还渡海传播和扩散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区,并进一步向日本列岛扩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层峦叠嶂,遍布炭酸盐类岩石。在变幻奇特的溶洞中,先后发现了1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这些洞穴的考察,对于贵州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的问题是,贵州旧石器时代蕃衍的古人类,以后是否消声匿迹了呢?自五十年代初,我省征集到一批新石器以来,贵州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长期局限于实物标本的采集,对该时代文化的分布和  相似文献   

13.
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畴主要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石器时代又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小的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应该以磨制石器和农业经济两项内容的同时出现为标志。作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中间环节,中石器时代的存在可能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在具体演化模式和转变速率上各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文化内涵至少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铜石并用时代"一词没有实际意义,概念本身存在较大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西域同内地的历史联系由来已久,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少人认为这仅仅是张骞凿空西域后的事情,但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雄辩地证明,远在凿空之前的若干世纪,西域就同内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象一条割不断的线,牢牢地把西域和内地、把两地的各族人民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一、从原始人群及部族的迁徙来看两地之联系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新疆地区迄今还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遗物。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解放以来则多有发掘。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的遗  相似文献   

15.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长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引人瞩目,长沙南■大塘遗址就是湘中地区相近于大溪新石器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100年。长沙腰塘遗址和浏阳樟树潭遗址则分别是5000年前屈家岭文化和4500年前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典型,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长沙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居我国南方之首。宁乡出土的商代乐器大铜铙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11件铜铙组合起来,至…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得不到重视。虽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海丰等地已有一些发现,但不免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事业获得了新生,并迅速蓬勃地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全省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约三、四百处新石器遗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简报、报告和文章,为广东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又发现近百处遗存。其中,曲江石峡、佛山河宕等较大面积的发掘,为粤北、粤中等地有关遗址、墓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西樵山遗址的复查、试掘,“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被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七十年代广东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与此同时,粤东“浮滨类型”青铜早期文化的发现和初步确立,对探索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分新石器时代的下限年代,有着重要作用。1982年以来,全省各地更广泛地开展了文物普查,又发现将近二百处遗存,填补了一些市、县的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全省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包括遗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占琉球,清政府爱莫能助,坐视日本的侵略扩张.1895年,日本窃占钓鱼台列岛,又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等.民国前期,中国知识界对琉球问题鲜少研究,社会大众一般也不知道琉球沦亡的经过及其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蒋介石早有收复台湾、琉球之志,因实力所限,收复琉球并未上升至国民政府的大政方针.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收复台湾、澎湖、东北等失地,建议中美在战后共管琉球.为了战后建设一个新中国,胡焕庸等人深感中国必须汲取东部沿海遭到侵略的历史教训,不但要收复台湾,更应将与台湾相连的琉球群岛收归中国版图,来保证中国东部大陆有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他们努力搜集资料,汇编成册,介绍给社会大众,毋忘琉球,提出收复琉球的建议.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书》,中国将收复包括钓鱼台列岛在内的所有失地.因美军攻克整个琉球群岛,中国需与美国交涉,来收复钓鱼台列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原系我国内河,其流域河流众多,山脉纵横,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黑土先民,形成了多元文化.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虽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与中原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华民族文明渊源之一.由于中华文化的北传东渐,使得黑龙江流域不仅是东北亚腹地文化的集中区域,又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北亚腹地文化向日本列岛、美洲大陆辐射与传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赫哲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边的街津口、八岔乡,乌苏里江边的四排乡和松花江边的敖其镇,人口约4200余人。阿伊努族(史称虾夷)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到今仍居住在北海道的千岛群岛、叶索群岛等处,人口约20000人口。 近几年来,笔者在对这两个不同国籍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拟从原始信仰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民族的“飞由合”与“伊纳乌”的崇拜现象进行比较,揭示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元4到6世纪的中日(倭)之交在文献上记载不多,有时竟然长期空白。但若从文物考古的角度看,古代日本列岛上的居民在学习中国大陆文化上一直热情不减,此时来自大陆的文化渗透更宽泛。埋葬制度的变革,阴阳界的观念,佛教的传入,汉文字的使用,对大陆北方民族文化的吸收等等,皆始于斯时。在长达两千年的中日友好史上,这200多年的历史值得进一步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