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达能力是未来社会中人们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承载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职责,教师要让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冯炜 《金色年华》2008,(Z3):36-38
<正>课程改革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个性的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面对改革大潮,有些教师为了充分体现课改的所谓"新理念",在教学中不断花样翻新,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特质。语文课改似乎进入了"高原反应"期。开始面临着一些"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钟良娇 《职业》2015,(8):129
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作用,能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语文课充分体现"更鲜活、具有职业特色"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是生动活泼、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在技校课堂上却变得"曲高和寡".大家常无奈地说,在语文课上,一边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一边是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提问的时候,学生低着头,拼命把自己藏起来,如果"有幸"被老师点到,就一概翻书找答案.要学生写张请假条、毕业设计说明几成奢望,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写份自我鉴定,居然有以"该生"自称的,令人啼笑皆非.种种现象表明,技校的语文教育陷入了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文能力,但是"说"这项能力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课前演讲训练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即结合八年级语文课程特点探索出初中语文课前演讲训练的一些途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演讲能力。  相似文献   

7.
钟良娇 《职业》2015,(2):133
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语文课充分体现"更鲜活、具有职业特色"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秦艳 《职业》2014,(6):128-128
技校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分析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语文课的实用性优势,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陈夏平 《职业》2014,(8):36-37
对中职学生来说,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中职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薄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学难以开展成为常态。为此,教师要从课堂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语文课的内容,提升其内涵,搞活其形式,让学生能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基于此,将天台山"和合文化"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嵌入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是笔者学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技校学生的重要基础文化课,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大部分学生因语文效果不外显而觉得学来无用,兴趣不浓.本文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探究技校语文教学策略,打造"趣味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令人担忧,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教学问题很多。本文对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课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课应主要从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中职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尝试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上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职校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对语文缺乏兴趣,不重视.如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科学结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谈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如何将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如何通过语文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和素质服务的问题。分析中职语文课难以吸引学生且缺乏中职特色的原因。基于个人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探索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种新形式"和"突出中职语文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两个层面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语作为语文课堂的关键切入点,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入语设计的好坏甚至直接决定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导入语"又称"开场白",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它是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程序或轨道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王晓伟 《职业》2008,(29):47-47
<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能提高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只有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而这个过程实现的关键,往往取决于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改已经进行一段时期了,但是如何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以求达到素质教育和"不用教"的目的,却至今没有一个叫大家满意的答案."满堂灌"不好,对这一点大家早已达成共识,但取而代之的"满堂问"、"满堂练"、 "满堂乱"也到了要改革的地步.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在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学生的主体意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求知.  相似文献   

18.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保证.语文课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职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技工人才,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一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母语的语文课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眭桦  朱炼 《职业》2016,(1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说"是最基本的,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众所周知,技工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地方性的方言、口音比较重,因学习成绩差而导致的自卑、内向更让他们不敢表达.因此,从技校生自身的发展来看,在语文课上进行口语训练十分必要.本文针对技校学生的口语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在一些语文课上,多媒体替代了学生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挤压了学生凝神静思、用心体悟、尽力思维的时间,语文丧失了"只可意会,无以言传"的神奇韵味.语文的诗情画意不再,语文的丰富想像不再,语文的个性张扬不再.学生也就无法品尝到那"笔锋常带情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文味了!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