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了"的教学入手,分析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模式,以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以句法结构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求在语法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了"历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盐城话"了"字的各种用法,并从语法化的角度对与"了"相关的各种格式作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黎锦熙在其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中创建"句本位"并始终坚持"句本位","句本位"语法体系不仅符合教学语法的种种特质,而且在汉语教学语法学史上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被我们推崇为经典教学语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这么"和"那么"既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又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实的情况是语法教学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交际"和"应用"的口号下,语法教学被忽视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然而,目前许多关于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证明,语法在外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法教学是帮助学习者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并从新的角度看待语法、教授语法.  相似文献   

6.
词汇化、语法化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涉及到词汇化的内部层次和语法化的先后进程.针对"再说"及一组相关形式(包括语法词、固化短语、照应模式等)的调查说明:"再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交叠发生,词化后继续语法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词汇词是"再说"词汇化的终点,但并不是它语法化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句法组合情况和历史属性,现代汉语中的"怪不得"实际应该分为三个有区别、有联系的语言单位.三个单位的形成,反映了汉语发展史中的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通过语料分析,探析副词"偏"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认为副词"偏"的语法化是以词义变化为基础,同时受到认知变化、句法位置、语义预设、主观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法能力与英语专业语法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教学是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都学习了语法,所以如何在高校进行语法教学、如何编写该类教材是英语教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也是没有定论的问题。本文试比较常规语法现象和非常规语法现象、现代语法教学与传统语法翻译法教学;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出发探讨语法教学的定位、语法能力以及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认为培养语法能力应是现代英语语法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实词和虚词的区分。虚词大都是通过实词转变而来,通常是由于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或者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意义。本文对"却"、"了"两个虚词的语法化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演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英语教学既要防止一味偏重语法教学的传统模式,又要避免在"淡化语法"教学时抛弃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语法教学经验。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来突出语法的精髓,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无论采用何种语法教学策略,都应该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让学生在练中有悟,在练中获得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提高。这样,语法教学才具有活力和生机,才能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法与中学语法有许多不同之处。在体系选择上,大学语法具有任选性,中学语法具有决选性;在问题分析上,大学语法具有多样性,中学语法具有单一性;在价值取向上,大学语法具有唯理性,中学语法具有唯试性;在内容配置上,大学语法具有开放性,中学语法具有封闭性;在技能训练上,大学语法具有思辨性,中学语法具有移植性。要处理好大中学语法的衔接,首先,师范院校语法教师要把中学语法内容揉进大学语法教学中;其次,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既要领会大学语法精神,又要熟练掌握中学语法;第三,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语法教学的“度。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无法从语音形式上分辨虚词"了"的语法意义类型,本文根据安徽宿松方言与它对应的四种语表形式(哆、脱、倒、在)分析和验证普通话"了"的语法意义类型.  相似文献   

14.
连词"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一个让步从句.在中古汉语时期语法化为一个复音连词,位于从句之首,表达一种容认性的让步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Ⅹ味"     
"味"的本义是指物质性的实体(实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语法化进程加速.目前以"X味"形式产生新词(语法意义上的词)的能力增强.本文试从"X味"结构中"X"的构成类型,"X味"结构的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语法化(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日b"句式是"问"字语法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问"的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日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文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17.
"到"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到"的三种语法化现象:(1)"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周全"义的形容词,(2)"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介词"往";(3)"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结果补语,并尝试探讨其语法化的特定语境及虚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是国内外语法书刊上经常出现的关于动词语法教学的论题,然而这一论题是不正确的.就英语动词的语法范畴而言,所谓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质上经不起分析,实践中容易造成种种混乱.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专家语法是具有学术性的 ,而教学语法只是将专家语法所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因而教学语法缺乏学术性。而本文在分析了整个现代汉语语法史上教学语法有代表性的语法论著所反映出的众口称誉的学术成就的基础上 ,指出了教学语法的学术价值。从而否定了教学语法无学术性的流行说法  相似文献   

20.
"动词+到"的类型及其性质的认定,在语法界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它是一种处于"中间态"的语法现象,是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中介物",并表现出一种由短语向词转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