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宜庆 《可乐》2011,(4):34-34
1933年,启功21岁,笔下的书画文章已有佼佼之色。祖父的老世交、藏书家傅增湘拿着启功的作品,找到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意在为启功找一个工作。傅增湘回来后,高兴地告诉启功:"陈校长说你写作俱佳,对你的印象不错,可以去见他。无  相似文献   

2.
<汪容甫先生手札>辑存汪中手稿七篇,多未经刊行.此册经傅增湘、陈垣、启功、傅熹年诸先生鉴定,确为汪中遗文.<手札>真切反映出汪中的若干生活片段与治学实践,包含汪中研究经学、小学的重要见解.其中关于音训的论述可供今人考见清人发明此种古语训诂方法的过程和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3.
我在1956年考入北京十三中读书,到现在还十分留恋那段校园生活。北京十三中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辅仁附中的前身是辅仁学社,辅仁大学成立以后,辅仁学社改为辅仁大学预科学校。1920年,预科学校改为辅仁附中,原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曾兼任该校第一任校长。校址在李广桥西街(即现  相似文献   

4.
陈秉公 《21世纪》2001,(9):8-13
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世界一流大学的闪光历程都是与同样闪光的大学校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成功的学校教育不仅不能离开素质相当的校长,而且,在完成教育的过程当中,校长,起到提供原动力的作用。可是现实当中校长的责任繁冗众多,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相应的,关于校长素质构成的看法也就不一而足。然而,在这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头脑、智慧的较量的世纪里,人们终究无可回避这样的诘问:谁有资格当校长?著名人格学学者陈秉公先生从人类生存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出发,证明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塑造;籍此确定了校长在教育过程当中的角色和职责,继而描绘了新世纪校长蓝本的精神构成:清醒的办学理念;宽容的民主精神;深切的人文关怀等十个方面。欢迎读者也来信讲一讲你对校长、对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垣在校勘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为科学地概括出了"校勘四法",使这门传统校勘学趋于系统化和科学性;另外,从陈垣的校勘学与历史考证学的密切联系中,可见陈垣校勘学所体现出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垣先生早期的史学思想与他的史学名著《元也里可温教考》的形成有极大关系。《元也里可温教考》对陈垣的史学研究道路意义非凡,陈垣先生的许多史学思想和史学研究方法在此著中也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陈垣不仅是一名史学研究大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与教育事业密切联系在一起。本文从陈垣的从教经历、教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他一生的教育踪迹。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现代中国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冥诞一百二十周年。我没有受过陈垣老的直接教诲,虽有这种机会,但都交臂失之。我跨进大学门槛的时候,垣老已年逾古稀,仍担任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但我考进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垣老是所长。那时中国科学院史学系统各研究所正进行调整,我一到所,垣老就卸任了。因此,我两次失去接受陈垣老亲炙的幸运。好在垣老留下了那么多佳作,供后辈揣摩、学习。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以培养自己,推动史学进…  相似文献   

9.
陈垣的史讳研究是避讳研究的一部分,它与修辞关系密切,从史讳视角所探讨的有关避讳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功用等,与从修辞学视角探讨这些问题有某些重合之处。陈垣是我国研究"史讳"演变史的第一人。他的探讨也为从修辞学视角研究避讳史甚至修辞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陈垣被誉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其开拓意义不仅在于领域的拓荒,更在于研究态度和方法的现代性转变。陈垣宗教研究的现代性体现在对客观性的重视以及对信仰外宗教的平等与尊重。结合中西宗教学术史背景,可以发现陈垣代表着中国宗教研究三方面的现代转变:其一,视角上,从教内信徒宣教式的宗教研究转向兼具教外视野的、客观的、为学术而学术的宗教研究;其二,方法上,从护教性的"神学"式宗教研究转向描述性的"史学"式宗教研究;其三,态度上,从区分优劣差等的不平等的宗教研究转向平等的宗教研究。从宏观时代背景看,宗教学术研究的出现是传统中国学术从"通人之学"转向"分科治学"的产物,时代变局和中西学术竞争都影响了中国宗教研究的现代转变。当时宗教界特别是基督教界的宗教研究蔚为大观,陈垣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享誉国内外。然而,先生不仅字写得好,对书法理论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我将先生的《论书绝句》及《札记》等辑编在一起,经先生提议名之曰《启功论书杂著》。先生精湛的书法理论可以说大部分汇集其  相似文献   

12.
张风塘 《中华魂》2013,(2):42-43
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他谁写的书法最好,启功先生幽默地说:“自古以来,中国两种人书法写的最好,一是三岁孩童,二是积学大儒。”启功先生的话道出了书法艺术内含的本质与境界,给人很深的启发与思考。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就是启功先生所说的积学大儒,他的书法艺术,犹如他的国学成就,让人产生无限的仰慕。  相似文献   

13.
《陈垣学术思想评传》将陈垣1948年4月25日游颐和园照片题词中的“厓岸”解释为“厓山”.并引发出关于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的议论.这是评传作者不明训诂、蹈空立意的误读。评传的说法较有影响.特此辨析。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2004,(12)
我曾经是京郊某县职业高中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2001年在学校上了高职预备班,准备参加2002年的高考。2003年5月,就在我已报名高考填了志愿以后,校长汪××到高职班上来说出国一事。校长介绍说:交8万元到英国某学院学习9个月时间,前3个月在校学习,后6个月学校安排实习,毕业后发该校的毕业证书,国内承认大专学历。班上的同学都是农民子女,担心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校长说,学校可以联系信用社贷款,出去后在实习当中根据个人的能力至少能挣回一半的学费。校长又向我们介绍了某中介的英籍华人赵某某,赵除了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外,在回答学…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发表过关于“大师”的一些想法。启功先生仙逝后,许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承认, 启功先生是“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他有那么多的  相似文献   

16.
多重身份与多方成就是启功为人称道之处,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教授、博导、清室后裔等等称谓一直环诸其身。无论人们把多少荣誉和称赞加于其上,都不如启功自述的那般真实和动人。  相似文献   

17.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度与人"品质的体现,教学效果甚好,培养了不少史学名家.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向他求学、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启功先生患了重感冒,为了谢绝来访者,就在门口贴了个字条:"启功冬眠,禁止敲门,如有违犯,罚款一元。"下面还挂个"罚款袋"。但还是不能完全挡住那些热心的来访者,而"罚款袋"却是空空的。刘绍棠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95年,他患了一场大病,连行走都需家人搀扶。医生嘱咐:"务必静心  相似文献   

19.
正介休市张兰一中始建于1949年,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793名,教师94名,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自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介休市龙凤中学、市教委教研室,绵山中心校校长、绵山一中、介休七中校长、张兰镇中心校、张兰一中等学校任职,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到乡镇中心校校长、中学校长,我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这方热土。特别是2008年担任张兰一中校长后,凭借多年的校长经历,我带领校委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立校长学的几点思考王铁军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了学校的角色群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仅要研究教师和学生,还必须把学校的中心角色——校长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校长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研究的文章和论著不断问世,但是尚未把校长研究系统化、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