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已经90周年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对《资本论》所作的巨大贡献。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二是通过为《资本论》写序言、插入语、加脚注,亲自写第三卷第四章和为第三卷写增补等,补充、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作为对恩格斯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最近,记者从世界权威的SMR钢铁、金属产品市场研究中心获悉,2010年世界特钢强企排名已正式揭晓:天工国际工模具钢年产能及综合实力,紧随世界名企奥地利百禄钢厂(BUAG)和德国S+B特钢公司而名列第三,成为特钢世界三强之一。同时以"龙头老大"的实力,位列中国第一位。2008年,天工国际在世界特钢企业中排名第八、中国第三。短短两年,天工就成功进入了世界前三、中国之首,缔  相似文献   

3.
孙俊骅是上海天工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他选择这个专业纯粹是自己的爱好。孙俊骅从小就特别喜欢摆弄无线电、电视机,有一次,为了修电视机他甚至两天一夜没睡觉。他说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全心投入,而不感兴趣的事就是逼也不会有结果。也是这一原因,他初中毕业时放弃念高中(分数线已超过)而选择了职校,并且在音响技术这个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1998年毕业后,孙俊骅在上海的一家音响公司实习,由于资历浅,刚进公司的时候他只是一名送货员。但他在送货时却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讲解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还不知道那顿没吃饱的晚饭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多大影响。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能补偿。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空在一生里,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击败我。 那一天我忙了什么,现在一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天黑时又饥又累回到宿舍,胡乱地啃了几口干馕便躺下了。原想休息一会儿出去好好吃顿饭,谁知一躺下便睡了过去,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  相似文献   

5.
与安舵主面对面,笔者在他的温厚和善背後感受着一个国企掌门人的指点北汽江山的“王者”风范——记者:您小时候生长於沈阳,而长春是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的地方。据说,您身处东北工业基地,很小的时候就有了造汽车的梦想?安庆衡:小时候应该说是朦胧中有这个理想。小学作文的时候,长大的理想是干汽车,所以阴差阳错後来考上了汽车学校,一毕业就到了北汽,职业生涯就开始了。後来一干是几十年,不是精心设计的,小时候是朦胧的想法,但是一步步越发坚定了。记者:你的这些经历既单纯又很难得,很多人都没有干自己理想中的事情,你小时候在作文里就体现了,…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7,(10)
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  相似文献   

7.
萤火虫 《市民》2006,(7):4-4
贵刊上期的独家策划“我们时代的居住理想”里,来自大都市的作者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房子、社区,乃至国家。但除了李春燕那篇《碎米雪曾落在枕畔》可以说与农民居住理想有关外,九亿农民失语了。农民有什么样的居住理想?这个问题不重要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采取一些与前朝不同的减轻剥削、缓和矛盾的政治经济措施,有的人称之为“让步政策”;有的人则叫做“反攻倒算”。这个在史学研究中既关系到对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评价,又涉及到对封建统治者的政策和历史人物的估量的重大问题,史学界断断续续地争论了十几年,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下面就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理解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拿破仑曾说:中国是头“睡狮”,一旦醒来,将会震惊世界。 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世界惊呼:中国这头“睡狮”真的醒来了! 谁也不曾想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的一纸协议书,引发了当代中国由农村到城市的第二次革命:改革。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废墟上诞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老先生说过"中国的市场在农民的口袋里".农民的口袋里没有钱,中国的市场就难以启动.如何让农民有地方赚钱,乐意花钱,是理论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为,要使农民的口袋里有钱,关键在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农民,让农民迁居到小城镇变成市民.这样不但迁移走的农民有地方赚钱,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能赚更多的钱,农村市场也因此才能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丁老师:您好!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更加想念我逝去的小孙女,眼前全是她的音容笑貌。一想到她已经走了,我的心就好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任何规劝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在国家统计局核算司挂职,当时的工交司司长曾经问我: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吗?此前我还从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问题,当时只是打着哈哈胡乱应付,并没有给出确切回答。此后数年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我心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以下借这篇短文将自己的三层思考作简单介绍,就教于各位读者。(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不是统计,这确实是一个问  相似文献   

13.
欣民 《华人时刊》2006,(4):26-31
有了网络,一切都在改变。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做生意的方式。提起做生意,人们会想到要勤快,要多出去跑,脚板底下出黄金;脑海里会浮出这样的画面,背着大大的黑色的塑料袋的零售商,天还没亮 4、5点就赶长途车,穿梭于各类批发市场,与批发商讨价还价:富于想像力的还会闪现出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镜头,在云南山高谷深、水流湍急的茶马古道上,马铃叮铛,马蹄声声,一队队满载货物的马帮长年累月来回奔波,马蹄的印痕越踏越深,串铃的声响也越传越远……说到买东西,人们会想到去店铺,反复挑选,货比三家不吃亏;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女士们吆喝结伴,满街头转悠,回来后又扎堆把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把计算机语言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最低层次,即教师是主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这个层次里教师完全控制学习;第二是中间层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这个层次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控制学习;第三是最高层次,学生完全自己控制学习,在这个层次里学生原则上脱离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唯西方化"背景下的都市化法律 讲这个问题有两个大的背景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是中国30多年的发展.如何认识中国这30多年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不知道身处其间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它的发展脉络,我们是很难对它进行发言的.但凡按照西方的逻辑性知识来认识中国——无论是赞成中国模式还是反对中国模式——都是不靠谱的.西方的逻辑知识在解释"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发展途径乃至"他们"取得的成就时都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我们的学术语言说就是非常有效,但是拿到中国就不一样了.比如做买卖的问题:西方人一讲到买卖马上就会想到交易成本并且马上就会谈这个问题;中国人做买卖也会想到交易成本,但中国人做买卖怎么做?喝酒、拍胸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半生活动战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所以,他多次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可以看出,他对农民怀有特殊深厚的感情。他认定: “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 “中国有五亿农民,如果不团结他们,你有多少工业,鞍钢再大,也不行的,也会被推翻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相似文献   

17.
在 2 0世纪里 ,中国共产党曾经三次以苏为鉴 :中国革命以苏为鉴 ,获得了成功 ;中国建设以苏为鉴 ,中国共产党已开始注意探索自己的路子 ;中国改革以苏为鉴 ,苏联由错误地反思历史到否定历史进而酿成解体垮台的失败结局为中国鸣响了警笛 ,中国引以为戒 ,采取谨慎的态度 ,实行稳步的改革 ,最终取得了改革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心里就想到自己的妈妈,心里暖暖的,舒服极了。记得我小时侯身子很弱,动不动就生病。每次生病妈妈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抱着我上医院。又是挂号,又是拿药……可她自己生病从不上医院,总说自己身子骨好,过一阵儿就好了。今天是母亲节。我想送妈妈一件礼物,让她高兴高兴。送什么好呢?放学后,我在礼品店里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自己心仪的。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只带勺子的杯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想到小时候妈妈一勺一勺喂我的情境,我决定送妈妈这个杯子。买了杯子,我又回家找了五彩纸写上…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李有才板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同志说:《李有才板话》是写农民诗人李有才“作快板的话”的。应当怎样去认识这部小说的重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请同志们指正。 为人民文艺写史 据说,在《李有才板话》等三篇小说发表的当时,有人就指出:赵树理在作品中描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严重不纯,描绘了有些基层干部是混入党内和政府里的坏分子,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