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它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还是一种客观必然性?我们说,这就如同当年中国革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现代社会实行市场经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代社会无论那一种社会制度都得搞市场经济,因为经济运行方式的演变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自然产生和发展的。这个过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就是封闭式经济走向开放性、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就是商品化、市场化,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2.
反“和平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格局,看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自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便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并存的历史时期。尽管国际资本主义曾企图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扼杀在摇篮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也曾一度把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在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然而历史发展却表明,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必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内部矛盾较为稳定,生产关系具有调整能力,能够允许生产力进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制度并存主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共同存在现象。社会制度的并存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它究竟有何特征?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它?如何从社会制度并存的角度出发认识现实社会?这些问题对目前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 一、社会制度并存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阶段,并且具有显明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民族形成的时间、文明发展程度等原因的差异,不时地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社会性质并存的特有社会历史阶段。如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全面确立,就存在着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历史阶段。中国始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  相似文献   

4.
一 、我们党怎样当好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世界上一切社会制度一样,同样有产生、发展、从不完善不成熟到逐步完善逐步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首要的是要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又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制度的演变往往从维护这种社会制度的思想道德的演变开始。因此,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理应从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腐朽思想将长期存在,放弃社会主义教育,诸如极端个人主义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论证的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能“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是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两种社会制度和谐相处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有利于从深层次上批判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从成熟走向哀亡和社会主义制度从新生走向成熟,同样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是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着这样的科学内容: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还是不成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所决定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过程,都有其生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系具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国家权力可以主动创建作为社会关系表现形式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性,社会制度则以动态方式体现生产力的客观性质。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处境又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对于社会制度建构的这一主动性凸现出来。而中国的国家推进型制度变革能否走向彻底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改革进程中制度建构的良性社会基础的孕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质上是前后承接的和开放的。文化的封闭政策,只能导致贫困和愚昧。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然而,社会主义又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从文化继承的意义而言,它和这个“母体”之间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往往对资本主义的一切绝对否定,单纯地谈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区别,而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却很少思考,甚至成为禁区。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两种社会制度在广义的文化方面,有着继承关系,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点。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社会制度创新过程的逻辑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逻辑规律;读者将会看到政治家是怎样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的。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社会制度创新过程的逻辑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逻辑规律;读者将会看到政治家是怎样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的.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而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是历史的结论.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否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规律?没有.实践说明了这一点:1953年到195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这充分说明新的社会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理论也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赖以产生的生产力水平,与这种新的社会形态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形态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概念.只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基础,加上其它社会条件的成熟,新的社会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严格的生产力水平的量的界限.而新的社会形态最终战胜  相似文献   

13.
论纪律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纪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其纪律分别反映了社会制度不同的质,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总比旧的社会形式的纪律增加了文明程度。纪律与自由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意义上讲,纪律会产生美。秩序和规则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制度创新的原则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时候,社会制度就会发生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存在合理与否之分;社会制度的合理变革就是社会制度创新。那么,什么样的制度变革才具有合理性,才是一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通常又有哪些方式呢?本文...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和较量仍在继续之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我党反对帝因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历史和经验,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斗争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本质对立、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但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两种社会制度间的斗争和较量就从未停止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提出了“遏制”和“和平演变”两手交替并用的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战略,与此同时,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成为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艰巨的历史任务。战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点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以求得社会的安全.在市场经济主宰人类社会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已将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主体包括国家、集体及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约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从制度的角度考察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不难看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认真地研究中国现行的养老制度,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经验,对发展中国老年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中国现行养老制度的性质与特色作一初步探讨。老有所养是自古以来各个国家和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各异,养老制度的性质也截然不同。中国现行的养老制度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主要是由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法律依据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个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提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是两个永无止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① 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是对近一百多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的发展实践的深刻概括 ,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框架 ,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高度体现。应该说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个人至上”或“社会至上”的两极对立之中 ,既产生了“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这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和方法体系 ,也产生了“个人主义”与“极权主义”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唯名论”认为 ,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