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蕃族"赋役制度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赋役令中对“蕃胡”征收货币税并非因为“商胡”的经营性质 ,税银羊的对象主要也不是“商胡”。内附“蕃胡”或诸国内附“蕃胡”主要指居于北方境内从事畜牧业的各少数民族 ;赋役令规定的税额是隶于正州县与羁縻州的“蕃族”普遍遵循的原则 ,剑南地区“夷獠户”也按半输的税额纳税 ,但并非所有羁縻州都承担赋役 ,仅限于与唐有较强依附关系的已“同编户”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对不同形式附唐或内迁的少数民族在起征赋税时间上给予优惠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是依靠赋役制度。清朝人关后,正处在向封建农耕制的转折时期,国家主要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制,其经济方面的赋役制也是如此。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赋役制度较为混乱。经过康熙6O余年的休养生息和雍正10余年的奋力改革,到乾隆时期,赋役制度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本文试就请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完善作一简单论述。清朝人主中原后,赋役制度是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的。“国初,赋役之法,悉沿万历条鞭旧制。”Q赋役征收分为田赋和丁役两部分,田赋就是土地所有者依地向政府纳税,丁役就是16岁到60…  相似文献   

4.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5.
福建是一个有32个少数民族杂、散居的省,主要是畲族,有29万人,且多在老革命根据地。山多田少,自然条件差,文化素质低,经济基础薄弱,穷困面大,特别是商品经济观念淡薄,普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了改变畲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各级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采取“宏观提建议,微观抓措施”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措施,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闽北畲族区,地处福建内陆腹部,林海竹乡,资源丰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4万畲族人民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人均收入达500元.但发展也不平衡,有的还没有脱贫.要使闽北畲族人民尽快与汉族人民一道走上共富路,必须依据畲族地区的实际,开拓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到畲族地区调查。亲身的体验,使我深感畲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又不能不提出疑问,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畲族这个少数民族是怎样在汉族千百年来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一、盘瓠传说及其与畲族文化的关系凡是想要了解畲族及她的历史和文的化,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盘瓠传说。盘瓠传说在我国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现流传的较完整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传》。从东汉到现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盘瓠传  相似文献   

8.
由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次畲族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至十七日在广东省潮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民委、有关省区民族干部和中央民族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学者、专家及法国、日本、香港的研究人员共六十三人。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五篇,大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就畲族族源和畲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大家到潮州凤南畲乡  相似文献   

9.
畲族图腾祭祀盛典——"招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著名土著——畲族,因历史上长时期来跟当地汉族错处杂居,频繁联婚,致使畲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严重淡化;这种状况几乎是全国畲族的普遍现象."招兵"仪式曾是畲族历史上盛大的图腾崇拜的准宗教活动,但据《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截止解放初,该宗教活动在全国畲族中已基本绝迹,只是在粵东凤凰山区的个别村寨,(潮州市的凤南区李坑村、凤凰区石鼓坪村、丰顺县凤坪村等)尚有部分残存,许多地区的畲  相似文献   

10.
钟晋兰 《民族论坛》2004,(11):53-54
历史上的畲族是个只有本族语言、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欲了解畲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只能依靠外族的文字记录以及畲族内部的口传历史。在客家先民大量南迁之前,闽西是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在闽西客家八县中,现在仍有许多居住着蓝、雷、钟等畲族姓氏的村落。在这些村落及其邻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畲族风俗,流传着不少与畲族有关的传说。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对此进行研究的更是廖若晨星。本文试对闽西流传的两则畲族传说进行解读。传说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客家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  相似文献   

11.
两个人的碰撞:《畲族网》诞生 2004年的一天,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高级工程师雷先土在浏览网页时偶然看到了福建省福鼎市佳阳乡畲族青年钟敏贤制作的《畲族自救工程策划书》。其中写道:作者计划在三年内深入畲族聚居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等省100多个县市及乡村,借助各县市图书馆、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方志办等渠道,收集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如宗谱、族谱、祖图、地方志、调查报告、年报年表及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建立畲族档案与联络网,编修《畲族总谱》、《畲族史》。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1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为指导,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丽水学院、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丽水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学院举行。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印度、捷克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主要围绕畲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畲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浙江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主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畲族研究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 茎、雷、钟姓是畲族的大姓,其中蓝姓人口众多,分布面宽,是畲族的主要姓氏。在广东七市十二县的畲族中,蓝姓人口占全省畲族人口的70%以上。畲族蓝姓的民族宗教信仰中,除拜祭“附马王”(龙犬盘瓠)外,尚有盛大的拜祭“篮大将军”的传统活动。近年来,我们在粤赣交境的九连山各畲族地区调查中发现,篮大将军是畲族历史上塑造的祖先崇拜的偶像。据民间传诵:篮大将军学名“篮光辉”,民间多称呼其为“阿公”。篮大将军是畲族蓝姓的直裔始祖,驸马王的二儿子,因其本领超群,才智过人,被高辛帝封为护国将军,附马王亡逝后,篮大将军承袭父业,辅佐江山,以及履行庇阴后辈子孙康福、兴旺之职。  相似文献   

14.
浙江景宁畲族食俗的变迁主要是指景宁畲族食物、食物烹饪方法和食物烹饪理念等情况的变化。 景宁畲族食物的变化 由“稻米弥足珍贵,杂粮充当主食”变为“杂粮弥足珍贵,稻谷充当主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田东坂畲族村为例,通过对福建畲族特色村寨的深入研究发现,特色村寨建设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乡村治理实践探索、重视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续谈畲族与汉族客家民系的文化互动关系朱洪随着畲族研究和客家学研究的深入,一批学者陆续发表有关这一课题的论述。有的在舍族研究时提出,有的则从客家研究时提出,有的则在研究汉族方言时提出。最早是客家学开拓者罗香林于1933年著《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客家先...  相似文献   

17.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80年代以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大大地优于我国内陆或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相同的时期内,东南部沿海地区所经历的社会经济变革要比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竹山畲乡行     
竹山,是福建省畲族地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当年,叶飞副委员长在这里打过胜仗,养过伤。如今这里的情况如何呢?不久前,笔者趁征集革命文物的机会,到这里采了一次风。竹山地处闽东僻壤,云峰锁着一条流水湍急的梨溪,人们进村只有一个渡口可过。当年反动派一来,山客(畲族自称)们就把竹排收起,配合红军作战。眼下,溪水被用来发电,渡口上架起了天桥。那天,我一下汽车,便见两位身穿凤凰妆(畲族妇女服装)的畲族少  相似文献   

19.
畲族的凤凰崇拜及其渊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畲族的图腾崇拜中,盘瓠与凤凰是共存的。凤凰图腾崇拜在畲族的服饰、礼仪、神话传说等文化事象中有诸多表现。畲族的凤凰崇拜可以在东夷的鸟图腾崇拜中找到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畲族的图腾崇拜——凤凰,是一只美丽、吉祥如意、传说中的幸福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领路人的崇敬。兰念瑛,女,畲族,江西省资溪县新月畲族村委会主任,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江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她和她所在的新月畲族村一起成长的历程,就是一段美丽凤凰羽化舞,就是一首幸福神鸟鸣啼曲。2007年元月底,在兰念瑛参加省政协第九届五次会议时,我采访到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