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在西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促进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西藏经济上的扶持方式主要有几种:财政补贴.项目援藏(集中性的项目援藏共三次,还有经常性的项目),干部援藏(行政干部,科技卫生干部,教师等)。  相似文献   

2.
项目援助与西藏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援助西藏项目的成就与局限。作者通过个案调查和文献资料梳理发现,援助西藏的经济建设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表现得参差多态。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实施的项目援藏,强化了计划经济,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有可能带来援助依赖。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实行对口支援西藏战略决策以来, 武汉市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认真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各项工作,援藏方式实现了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支援转变,探索出了"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的"武汉援藏立体式跨越模式", 武汉援藏经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西藏其他地市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 湖南省教育援藏工作是从1974年开始的。当时,只是选派优秀教师赴西藏支教,主要担负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培训西藏教师。1985年后,遵照国务院指示精神,又在岳阳市一中开办了西藏初中班。1987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明确湖南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随着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援藏范围扩大,项目增多,目前已涉及到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教育战线主要有四个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2004年落户西藏山南,是藏鄂两地人民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援藏工作精神的典范项目,也是西藏单体援藏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作为湖北大型援藏企业,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的经营和发展,在支持受援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科学援藏注入了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7月进藏以来,湖北省黄石市第三批援藏干部在领队、西藏山南市曲松县委常务副书记陈荷泉的带领下,肩负着湖北黄石人民的重托,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谨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恪守“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西藏曲松县打造矿业大县、旅游名县、转型兴县的要求,坚持干部援藏、项目援藏、智力援藏和社会援藏相结合,突出产业援藏和技术援藏,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7.
正自1994年全国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湖北先后选派7批共306名援藏干部和近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投入援藏资金10.3亿元,建设大小各类项目401个。20年来,湖北不断加大援藏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援藏工作内涵,不断拓展援藏工作领域,探索出了企业援藏"华新模式""立体援藏武汉经验",树立了"民族团结楷模"武汉大学退休教师杨昌林典型等,均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2012年8月,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援藏办公室共同在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带着黄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黄石市第二批援藏工作队正式赴西藏山南曲松县,开始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自人藏以来,黄石市第二批援藏工作队在山南地委、行署和湖北省援藏总队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黄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秉持“快乐援藏、奉献援藏、科学援藏”的理念,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力衔接落实项目,加快曲松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曲松县各项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自2阳01市3年7月,湖北省襄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在市援藏领队、西藏琼结县委书记杨兴铭带领下,发扬“老西藏”精神,秉承“生活上融入、工作上融合、感情上融洽”的理念,坚持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两个根本”,注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三项原则”,积极发挥项目援藏、资金援藏、人才援藏、理念援藏“四个作用”,创建项目兴县、旅游富民、民生改善、平安和谐、基层基础“五大工程”,精诚团结全县各族人民和谐共事、恪尽职守,援藏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湖北省"十三五"援藏规划项目各项任务,2017年7月 18日,湖北省"十三五"援藏规划项目推进会在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市召开.  相似文献   

11.
杨明洪  刘建霞 《民族学刊》2019,10(1):1-11, 95-98
省市对口援藏是中国最重要、最规范的对口援助形式。省市对口援藏制度兴起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在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时代,其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初步实现了向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演化。从出现到逐渐制度化,省市对口援藏从援藏的形式、方式以及援藏资金转移方式等方面做出探索,最终演化成为省市对口援藏制度。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来讲,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省市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内地援藏资源源源不断地向西藏输送,不仅输入了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时,输入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观念,展示了中国各区域之间在发展上的连接,探索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同时,省市对口援藏制度及其演化趋势,既显示出与中央企业援藏、中央机关“系统援藏”的共同特性,同时也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后者表明,省市援藏已经成为整个对口援藏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自2016年7月11日进藏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市全局工作实际, 形成了以 "精准管理"促"精准援藏",以"精准援藏"推"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干部人才"精准管理"为主体,以招商项目援藏和医疗教育 "组团式"援藏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创造性地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为西藏山南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中央和鄂藏两省(区)各级领导以及山南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3.
《民族大家庭》2013,(6):29-31
2013年8月7日至21日,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斌、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率领省党政代表团一行54人,先后赴西藏自治区、山南考察调研新一轮援藏工作。代表团一行考察了湖北省援藏项目建设情况,看望慰问了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与西藏  相似文献   

14.
由西藏自治区三十周年大庆办和中国西藏杂志社联合编著,系全面反映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六十二项援藏工程建设情况的大型画册。 六十二项援藏工程分别由中央13个部委、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6个计划单列市承担,其中包括市政建设项目11项、文教卫生广电项目12项、农业牧业森林水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25日,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湖北省产业援藏典范"华新模式"受到俞正声点名表扬,三位援藏干部获中央组织部表彰。援藏20年来,湖北先后选派7批共321名党政援藏干部和50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藏工作,投入计划内援藏资金13.4亿元,援建各类项目410个,为受援地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近万人。湖北于2004年成功将国内500强企业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落户西藏山南,开创了全国大型企业援藏先河,被中央领导称赞为由"输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7月,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正式进藏开展新一轮援藏工作。自进藏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西藏山南地委、行署的大力推动下,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不断创新援藏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援藏领域,在系统援藏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受援双方和援藏干部的积极协调,争取省直各派出单位和武汉、襄阳、宜昌、黄石四个对口支援市的大力支持,除已在湖北省第七批援藏项目计划资金2.945亿元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度,湖北省援藏工作全面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积极拓展援藏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援藏工作方法,出色完成了全年援藏工作任务.2016年共援助资金16902万元(含计划外资金6352万元),涉及项目23个,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达86.4%.来鄂培训和赴藏考察慰问各类代表团51个380人次,培训各类人员35期525人次.  相似文献   

18.
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在西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不断探索与调整中,形成了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如何促进西藏发展的"援藏机制"。"援藏机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思想,也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实践形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如何支援帮助西藏,从理论、重要性、政策、途径、方法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为中央"援藏机制"的最终形成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柯东海作为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任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委书记。2013年7月,援藏3年如期完毕,组织又委派他继续援藏,留任西藏山南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2016年7月,第二次援藏期满。援藏6年来,柯东海始终牢记组织重托,讲政治、顾大局、弃小我,时刻不忘用“进藏为什么、援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鞭策自己,精准把握援藏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科学性,为打造湖北援藏的升级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创新援藏工作理念,深化援藏工作内涵,探索推进"科学援藏"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