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朱熹及其理学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中地位和影响的重要,鉴于历史上对朱熹文学和美学观的误解以及对朱熹理学美学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朱子理学美学。这对于填补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应有之环节,揭示中国传统文论中相对见弱而理学美学中相对见长的理性思辨,消除断言中国传统美学不具备思辨品格的偏见,宏扬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理论精华,在辩证地分析理学美学二重性影响中,吸取有利于建设中国有民族特色现代美学体系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内 ,关于宋代文化(包括宋代的理学、文学、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 ,乃至形成了所谓“宋学”。最近 ,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为“哥伦布学术文库”丛书压轴之作的潘立勇教授46万字的新著《朱子理学美学》 ,可以说是“宋学”研究中难得的一部力作。学术研究 ,既要尊重传统 ,又贵在创新。《朱子理学美学》一书最大的特色或曰其最突出的贡献 ,正在于首次提出了“理学美学”这一概念 ,并对这一概念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和特征分析。著者指出理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客观环节 ;中国古典美学的伦理本体化与…  相似文献   

3.
张晶教授的《审美之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是一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力作 ,其中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之处。《审美之思》的第一部分全新观照中国古典美学 ,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或诗歌美学中的“偶然论”、“理”、“感物”、“体物”、“审美感兴论”、“透彻之悟”、“神理”、“势”、“现量说”等诸多概念 ,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放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广阔背景上进行考察 ,予以新观照。第二部分从绘画论的角度出发对“墨戏”、“远”、“逸”、“韵”以及宗炳绘画美学的审美范畴做出理性省思。作者竭力发掘更为丰富的意…  相似文献   

4.
一2 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美学呈现了多元、多变的发展轨迹 ,出现了种种“转向” ,如“非理性转向”、“心理学转向”、“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转向”等。但迄今为止 ,人们却忽视了其中另一种重要的转向即“美育转向”———在由古典形态的对美的抽象思考转为对美与人生关系的探索、由哲学美学转到人生美学的过程中 ,美育在西方现代美学、特别是现代人文主义美学中成了一个前沿话题。这一转向并非偶然 ,而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 :整个 2 0世纪 ,科技经历了由机械化到电子化再到信息化的发展 ,经济活动由工业时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  相似文献   

5.
先秦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关于先秦美学的哲学前提和基本特性问题,我们已经载文论及(见《试论先秦美学的逻辑起点》,《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二辑)。在继续研讨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中国古典美学的“联系”和“思辩”的特性,不仅在先秦美学中已具刍型,而且先秦的美学方法论,对于以后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开创性意义。笔者认为,先秦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和审美学方法三方面予以把握。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先秦美学已经看到了美的社会性,初步地运用了社会学的方法去研究美,从而形成了我国古典美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公元前六世纪以前的春秋时期,还没有完整的美学概念,在文献古籍中,还只是偶尔用来表述人体的生理形态。但  相似文献   

6.
远:超然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能体现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意识之一。“超越有限 ,追求无限”是它的核心内涵。“远”观念自萌芽、形成、发展直至成熟 ,几乎经历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全部。在这漫长的嬗变过程中 ,“远”以其独特的“超然之美”行迹于各种审美领域 ,显示出极高的美学价值。然而 ,目前对“远”的研究存在着许多局限 ,论家往往将“远”归结为山水画的意境之一 ,这显然没有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出“远”的审美精神及哲学底蕴。因此 ,打破这一理论局限 ,重新阐释“远”的深广内涵 ,重新树立“远”的美学地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远”…  相似文献   

7.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姚文放1从总体上说,中国戏剧美学主要是以反理学的姿态出现的。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则是宋明理学极端发展了儒学的伦理主义倾向,宣扬“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禁锢和灭绝人的情感欲望.这恰恰与戏...  相似文献   

9.
<正> 当我们着眼于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并进行考察的时候,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他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述,即使是人们经常提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主要是哲学和经济学著作,当然其中表述了一些天才的美学思想;而且,马克思在涉及有关美学问题的时候也往往不是集中笔墨论述,而是信笔所至的发挥。但是这并不影响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及睿智深刻。而其深刻的根源正在于他不是局限于艺术和审美的范围纯思辨或纯经验地谈论美学问题,而是在他整个人的学说中,在建立和阐述他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开掘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成为历史赋予当代美学的重要使命,成为当代美学研究深化、发展的显著标志。然而这里所说的“现代意义”似应理解为在现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古典美学的参照意义,或者说用现代意识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参照所得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史撰述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学术活动。从1907年到1936年的三十年时间里,出现了近百种文学史著作。文学史著述的热潮恰值中国古代文学从观念到体式开始走向新调整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蓬勃发展之际。固守古典者试图以撰写文学史的方式建立起古典文体的经典性、合理性及其合法性地位;新文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要为“新文学”定位,极力证明中国新文学的合法合理地位,证明“新文学”就是文学,着力于创造新的美学原则。“文学”与“新文学”的文体之争,显示了两种不同文学观念在文学史撰述中的立场。早期中国文学史的撰述从两个方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历史基础。一方面,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通过各种中国文学史获得了文学史的认同,不仅古典诗词成为现代各派作家共同使用的文体,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精神,辞赋文章的文体风格与文体类型也被文学史承认,并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运用的文体。另一方面,新文学的现代文体经过艰难抗争,取得了文学史的合理合法地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文体,从概念厘定到内涵确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同时,现代文学的文体创造又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些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著述,只注重梁实秋以新人文主义或古典主义批评五四文学或“普罗文学”,忽视了梁实秋在建构文学批评学科上的贡献,而梁实秋在这方面的努力才是他作为现代重要的批评家的主要方面。梁实秋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严格的界说,并且对西方批评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反省,这是现代其他批评家所没有做到的。  相似文献   

13.
“教化”与“美育”,是两个意蕴不同的审美范畴。它们凝聚着不同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中国美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教育思想,在世界美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它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化解为人们内心情感的自觉要求,变“绝对命令”的他律为“习成而性与成”的自律,让人们象“好色”那样去“好德”。而要作到这一点,就要提倡“教化”。通过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作用,去“道(导)乐”,去“制欲”。毋庸置疑,过去人们往往过多地指责“教化”,  相似文献   

14.
从学理上说,把美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需要美学的批判,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现代美学问题作系统的思考,在具有现代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作深入的开拓。在建立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背景下,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正逐渐深入,这表明中国当代美学已经从简单的“拿来”走向创造。中国的古典美学重视审美直观,努力把握审美现象的流动性,这些理论特质在现代美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又是非逻辑性的模糊的,给理解和研究都造成一定的困难,这  相似文献   

15.
宋代理学的兴起,提升了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直接改造了中国美学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思维在美学领域逐步取得了主流地位,以往那种感悟、直觉式的方式作为一种美学思维方式正在逐步退出美学领域;二是理论思维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的诞生;三是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美学形成了将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统一的美学体系。同时,美学自身发生了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首先表现在对审美心胸的研究上;其次表现在对审美创造过程的深入研究上;再次表现在对艺术思维的特点有了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宋代美学的理论性较之以往大大地加强,这除了受理学的影响外,同时也是受宋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学与美学     
一红学与美学,是两个多少有点儿令人尴尬的学科。红学赫赫扬扬,被视为或自视为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显学”,同时又有人对它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和研究别的文学作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怎么就称起专学来了呢?美学的情形也与此相似,自从现代分析哲学将传统美学宣判为只是面对一些“假问题”而浪费智力的“形而上学”之后,美学家们便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是否确实有些什么是需要美学来研究的?前些年美学曾在我国很红火了一阵,几乎也算得是一门“红学”了;即使除去那些因美学这名字悦耳迷人而把它作为装饰品使用的东西,也还有数量可观的美学著述、译作让我  相似文献   

17.
作为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要摆脱两个观念上的混乱和误区:一是在既定学科分类中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二是忽视对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将文艺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混淆.本文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献,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以声音性形象的表征机制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韵"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自然本体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内容。然而自然观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美学史还是西方美学史上,都是一个既绕道不开又是令人棘手的问题。过去,我们多从艺术品中自然美的表现方面,或从“自然”品格的风格学角度去讨论它,而较少对古典美学自然本体理论  相似文献   

19.
粟世来  田泥 《云梦学刊》2006,27(5):48-51
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实质上是文化民族主义的一体两面。尽管这种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许并不像人们所讨论的那般深重和浓烈,但它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它的存在妨碍着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中的创造。在我们无法规避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今天,超越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和倾向,以更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共生互补的策略,打破各执一端的“中国化”或“西化”的单线进化论的思维框架,建立一种诠释学的方式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在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视界融合”中创造性地转化,并在这种累积转化中积极地回应现时代的现实问题和现代性的挑战,或许是中国美学完成现代转型无法规避的一个建设性向度。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美学》一卷中几乎是开门见山地宣布:“自然美排除在美学范围”之外,但他又同时在《美学》一卷中将自然美作为单独一章加以考察。这似乎是矛盾的作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呢?看来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发掘一下黑格尔哲学和美学中的自然观。我们首先从黑格尔哲学与谢林哲学的比较开始论起。谢林和黑格尔都将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作为哲学逻辑纯思的最高设置。但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两人则有重大区别。谢林认为:“绝对者的本质或内在本质只能被设想为绝对的、纯粹无庇的同一性。”“它的本质内排除了一切差别。”在概念与实在、主体与客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