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精神病康复者日间训练日心,顾名思义,是以精和病康复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日间的训练服务。该模式不同于中国大陆以往惯用的工疗站的运作方式,它主要是提供一个日间活动的环境,让精神病康复者有机会参加不同种类的活动,以满足其社交、康乐、康复及其他发展的需要。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下面简称“利康中心”)就是一家能够提供这种专业服务的机构,除此之外,机构的家属资源中心服务及社区精神健康支援服务也是两块重要的服务内容。在成立之始,在香港利民会的技术支援下,利康中心就已经开始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指导意见》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与监督管理,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制度架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专业社会工作只有很好地嵌入本国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制度,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应有的专业作用。在现行体制下,如何更好地培育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我国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中西部地区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发展初期,面临领导干部、从业人员对社会工作认知度低,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欠缺等困难,只能依靠行政力量主导推进,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体制内。通过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提升转化,在事业单位、社区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在街道、社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所)等方式进行内部培育、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假肢中心是民政部第一批社会工作试点,当时,我们发现国内尚没有在假肢中心开展社工服务的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在假肢中心领导和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秉承社会工作基本理念,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把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来中心装配康复辅具的肢体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经过积极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适合在假肢中心开展的各项服务。  相似文献   

5.
“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行了授牌仪式。该基地将以社区社会工作为主要特色,进一步探索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工作重点及服务方式,积累本土化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全国社区社会工作领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是社会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的过程,特别需要社会工作者掌握不同的服务领域、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会工作在不同服务领域面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冬青)作为重庆市成立的第一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2010年开始将服务焦点集中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和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探索.探索过程中,冬青依托重庆市精神病院,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街道、虎溪街道和南岸区海棠溪街道,为辖区内的21个社区近2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个案管理、慈善救助、居家照料、扶助就医、社区康复、社区融入等专业社工服务,初步构建了“患者-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传递整合型社会服务,我国社会工作大有作为。这里的“整合型”有两个层面:社工传统三大方法的综合运用;整合利用社区内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资源。华东理工大学张昱老师的一段话曾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社工服务对象沉积在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汇聚于社区,使我逐渐意识到社区这么一种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存在,这既是我国的一种特色,更是一种优势。我想结合成都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爱有戏),谈谈从事社区服务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工作中,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方法还是宏观社会工作策略,其载体都是由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人员(参与)推动的,旨在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场境适应的工作项目。 任何社会工作项目都应该进行评估,用科学方法对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等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做司法社工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一年多的实践中,通过走访社区了解情况、与服务对象面谈、开展宣传活动等,我深深体会到司法社工是多种角色(司法所工作人员、服务提供者、支持者、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等)的重叠。同时,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但这些难题让我对司法社会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社会组织与民间机构奔赴灾区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作为华南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同年即在四川建立了4个社会工作站(彭州县龙门山镇、平武县南坝镇、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县水磨镇)。这四个工作站各有定位,但又互相补充,围绕着灾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文化、经济与教育的专项服务与社区发展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广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开始,广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并充分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手法,为区域内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服务平台. "家综"虽然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而成立,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为支撑,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工作在居民中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不高,在刚进入社区时面临着不被居民信任、不熟悉社区环境、服务资源难以整合等困境,客观上要求借助街道中原有的、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的政府组织的力量,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在政府组织体系中,群体性社团组织与"家综"的部分服务对象与内容重合,如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其中妇联作为一个具有行政性的群团组织,一直都做着本土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个案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个案工作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及情感方面的支持,目的在于帮助其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利他的助人服务。本文以学校社会工作为例,探究了个案工作与社区工作结合的内容、方法与意义。阐述了两种工作方法有机结合为各自领域带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社会工作以学生为本,工作路径是自下而上,工作重点是学生的成长,工作方法突出由内而外,工作内容为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改善行为及提高学习能力、协助个人成长、改善人际关系及其家庭生活,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适当地进行社会化教育,工作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由此可见,高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有着本质区别,而且高校社会工作目前在高校中还不具备独立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4,(10):11-13
社会转型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社区工作者对于行政类和自治类以外的公共服务事项往往心有余力不足。与此同时,带着专业技能和职业理想进入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却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专业的用武之地在哪里?面对在许多社区出现的社会工作行政化趋向以及社会工作者被视为辅助性人员的困惑,我们有必要思考,在这背后,究竟有哪些角色厘定与观念认知上的错位?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服务目标,他们之间应该有理想的协作模式,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中国社工协会和都江堰社工协会的共同孵化下成立的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中心紧密结合都江堰灾后重建的实际,以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福利院老年社会工作和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三大板块为实践基础,努力探索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灾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下辖4个社区,分别为兴蓉社区、永丰社区、正街社区、联谊社区,都属于老旧院落。前两个社区主要以城市拆迁居民为主,后两个社区以农转非居民为主,各个社区又各具特色。因此,成都市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有戏)根据每个社区的特点,研发了适合每个社区(院落)的专属项目。  相似文献   

18.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指出,“坚持专业引领、融合发展”,“逐步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丰富社区工作理念,用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制度,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社区建设是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建设步伐,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动社会组织申报并实施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爱”)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山东省首家正式注册成立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基爱”便将服务定位于社区层面,以“助老扶弱、服务家庭、关怀社区、发展睦邻”作为发展使命,坚持“服务对象为本,联结社会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伸张社会公义,提升专业能力,巩固专业价值”,并确立了“引导创建关怀互助的社区,矢志成为服务弱势社群及倡导社区关怀的专业服务机构”的长期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4,(24):10-10
2013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组织领导等。各地在贯彻落实、探索实践过程中对政策的相关内容还有一些困惑和疑问。本刊将大家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邀请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相关人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