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型农垦企业最多的省份,也是垦荒建场最早的地区。全省共有县(处)级国营农牧场(包括劳改农场)120个,分布在全省40多个市、县的边沿地区,总人口约170万,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0亿斤左右,在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的农垦企业早在五十年代建场之初,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从生产到生活,从企业经营到政权和社会工作,都由企业承担和办理,没有相应建立政权组织。又因是省级业务部门管理的企业,县级政权则不便领导和管理。因此,如何解决好农场地区的政权体制,是多年来各方面极为关心的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营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兴办了家庭农场,因而解决国营农场的政权体制问题就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深入进行,黑龙江垦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地发展,垦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据统计,到1987年垦区累计生产粮豆1111.6亿斤,总共上交国家533.2亿斤,粮豆商品率为47.9%,目前一般年景垦区可生产粮豆约50—60亿斤,上交25—30亿斤,商品率达50%左右。但是,垦区在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如:在生产领域中的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的产品商品率提高缓慢;在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流通体制的滞后和市场机制的微弱;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弱化和过重的社会负担;在观念形态上的商品经济的意识淡薄以及上层建筑领域其他方面的不适应等等。  相似文献   

3.
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我国国营农场大都建立在荒无人烟的边疆和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建场伊始,就要办起一些为农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粮食也要自给有余才能上缴。因此,国营农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给性经济与商品性经济两种形式。这两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在一定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性经济的比重将愈来愈大,粮豆商品率也将日益提高。一九七八年,我省国营农场共上缴粮豆23亿斤,商品率达到44%。同年,工业总产值近六亿元,商品性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大量资料,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有关数据,结合一部分统计资料,试就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作几点分析。一、人口增长率高黑龙江省是一个地域辽阔和资源丰富的边疆省份。全省土地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将近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境内水绕山环,森林茂密,河流众多,沃野千里。1981年全省有耕地1.3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8%。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面积达70%以上。规模较大、机械装备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开拓拼搏 ,共为国家生产粮豆 332亿公斤 ,上交商品粮 189.6亿公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宝泉岭分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形成了以全国改革实验区绥滨农场为典范 ,坚持“三不两自一固定”和“绿色加特色加订单”职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的方式。 2 0 0 1年全局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 5 .6亿元 ,实现国有企业利润 30 0 0万元 ,粮豆总产 12 7.6万吨 ,种植业职工盈利面达 90 %以上 ,人均纯收入 4 5 11元。 2 0 0 2年 1月 ,宝泉岭分局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入新的世纪 ,宝泉岭分局与时…  相似文献   

6.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国策.黑龙江省作为粮食核心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8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资源、环境、粮种、区位、市场、农垦集群和农机与农业科研优势,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强大优势和社会基础,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大有可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根主线,坚持耕地稳粮、生产增粮、科技兴粮、政策扶粮、流通活粮的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黑龙江省省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粮食战略基地建设长效机制,采取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龙省东北边陲,行政区域包括5个省辖市和16个县(市),区内有51个国营农场和8个森工局,土地总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的23.9%,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三江平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展国民经济的许多有利条件。 1.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1.3亿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4亩,比全国平均每人1.5亩,多1.7倍;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6.3亩,比全国每一农业人口1.8亩,多2.5倍2每一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24亩,比全国每一农业劳动力5亩,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1.我国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不强,粮食亩产及总量提高慢且不稳定。黑龙江省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仍然是单产不高、总产不稳。这几年全省耕地成灾面积由4000多万亩,上升到8000万亩,低洼易涝地5000多万亩,雨水一大就容易成灾,旱灾面积5000多万亩。旱田水浇地面积也由500多万亩,下降到200多万亩,土壤耕层变薄、板结、含水量降低,养分入不抵出,氮磷钾归还率降低50%,土壤有机质每年以千分之一速度下降。号称北大荒虽然还有可垦荒地,但开的没有占的多。近五年开荒312万亩,各方面却占地430万亩。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     
中国耕地面积7年减少1亿亩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市,不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3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人均耕地低于0.8亩警戒线的已有6个,与此并存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大最使用化肥和污染等原因,现有耕地的质量在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也不足(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如下特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封闭性。因此,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我国以占世界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一成就是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从3亿吨跃增到乙5亿吨,人均占有量375公斤,人均消费量300公斤。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一事实被誉为世界奇迹和创举。但在成绩背后也存在着隐忧。17年来,全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而耕地却从1984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94年16.5亿亩。在1994年全国减少的250万亩耕地中,最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三省,约占总量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五省,占22%。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调,而且全国又有30多个城市重新使用了粮食卡。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     
五分之一耕地旱灾六成城市缺水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北京已连续5年干旱少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供水形势。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和措施,大大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可以说,以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还要在生产力的范畴里解放思想,以便更好地掌握和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确定农业以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走良性循环路子势在必行农业生态失调,“三料”(燃料、肥料、饲料)循环脱节,是绥化地区农业长远发展最大的潜在威胁。绥化地区是黑龙江省农业人口密度最大的杂粮产区,“两山一水七分田”,耕地面积2,5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年交售商品粮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草原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低平原区,计有富锦、汤原、桦川、集贤、宝清、绥滨、同江、萝北、饶河、抚远、密山、虎林、佳木斯、鹤岗14县市以及这个范围内的46个国营农场。面积为81,46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10%,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人,是我国人口最稀少的农业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多以渔猎为主,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直到解放后工农业生产才有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国营农场群的逐步形成,农业开发进展很快。198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为274,354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10倍。尽管如此,目前垦殖率仅为36.4%,尚有各类荒地3,319.3万亩。具备建设以生产商品粮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的优越条件。如果能够合理的开发治理,可以成为我国近期或中期就能够大量提供商品粮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连续获得大丰收,全国随之出现了大范围卖粮难。今年,不少地方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和病虫灾害,粮食减产、成本上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灾后卖粮难问题仍不得解决:仓容不足,粮价低,付现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受挫。有鉴于此,为了有针对性地解除粮农的心理障碍,解决粮农共同关心的问题,最近,我们在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湖北省松滋县的主产粮乡镇随机抽样1000户进行了粮农心态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从文化程度看,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从政治面貌看:村组干部占11%,一般群众占89%。千户家庭人均耕地1.035亩,户均产粮6204斤,人均产粮1394斤。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综合分析,当前粮农普遍具有如下三种心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1.三江平原开发宜选择“外向吸资”为主的综合立体开放与开发投资道路。到本世纪末,拥有12.5亿人口的中国最大难题之一是:谷物供需矛盾。为此,国务院已决定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以生产商品粮豆为主的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综合经营,长期稳定地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从土地资源角度来看,我国人多地少,在占全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着占世界1/5以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又是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创汇的主要部门。我国现有机械工业企业11万多个,职工约200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550亿元,拥有机床320万台。机械工业的企业数、职工人数、固定资产、总产值、利税总额均占全国工业的四分之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战后世界经济大舞台上,机械工业是发展最快,在制造业中产值比重最大的一个部门。1963至1979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机械工业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制造业的1.17,1.37和1.32倍,机械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从36.7%、30.6%和15.0%提高到40.2%、43.6%和24.0%。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机电产品在国际商品贸易中的比重,已从五十年代约五分之一,上升到八十年代的三分之一。1984年世界机电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现有人口4720万,陆 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 占70.4%,平原盆地占23.2%,河 流湖泊占6.4%,“七山一水二分 田”是浙江地貌的总体特征,全省 人均耕地不足0.55亩。在一些山 区,耕地仅占辖区总面积的0.5%。 1996年,浙江省掀起了以全面推行 遗体火化、整治滥建坟墓为主题的 殡葬改革热潮。全省基本实现了县 县都有火化殡仪馆的目标,火化率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苏联交界。共辖六县代管一市(绥芬河市),有93个乡镇。全市总人口为273.4万、其中市区63万。全市总面积46916.5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6458.9平方公里,占59%,丘陵12008.7平方公里,占24.1%、平原8448.9平方公里,占16.9%。水域面积1297596亩,未利用土地16(?)0859亩,可垦荒地75.8万亩。 1988年5月已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定为“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六月制定了“牡丹江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这已经指导和推动着试验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达到“在全省率先实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和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的目的,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的观点为指  相似文献   

20.
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形式。由于我国国营农场大都建立在荒无人烟的边疆和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建场伊始,就要办起一些为农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粮食也要自给有余才能上交,因此,一开始就形成了自给性经济与商品性经济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同时并存,一定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性经济的比重愈来愈大,粮豆商品率也日益提高。黑龙江省垦区由于目前自给性经济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在向现代化进军中,开始暴露出自给性经济与商品经济矛盾的一面。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影响我省农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