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结构体系与层次体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尚不完善,结构体系不合理,层次体系不协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必须将实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内容体系,并加快推进制度层次体系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正>丁建定教授等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基础上撰写并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一书,从独特的分析框架、全新的研究思路和全面的制度领域等方面,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书最大的亮点是把丁建定教授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三体系"作为全书的基本分析框架,就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在内容、结构与层次体系方面的核心问题与完善对策予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三体系"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社会保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社会保障思想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基本内容和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众多,如何完善其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难题,美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颇多值得借鉴之处。与国外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过窄、社会保障程度不高、法律制度体系尚待完善等问题。未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完善要注重以下几个维度的制度建设: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资金的额度,实行老年人医疗全报销制度,提高农民收入等。中国可在斟酌国情基础上,适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两个较成功的典型。英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体系以全体国民为对象,提供综合型社会保障。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自由保障型。本文通过研究英美社会保障制度,为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地区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中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很薄弱.本文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市场机制得以顺畅运行所要求的外部环境。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稳定、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将更丰富,并将进一步成熟起来。然而,在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否则,易于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失败,使其难担保障之责。经济运行的领域和场所是市场…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依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单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无法应对各种频发的社会风险,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被提上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建立真正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议题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框架体系。但是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框架还不够成型和完善,区域差别较大,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较低,还存在制度上需要加以系统设计和完善,体系上需要加以科学健全与规划等问题。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形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以适应由土地和社区保障为主的传统保障模式向现代市场体制保障模式的适时转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状况作基本评估基础上,对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定位问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问题作了规范性的探讨,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厘清了未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框架性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6,27(4):87-93
风骨根植于刚健的生命意识,在作品中体现为理想人格精神与世俗社会的矛盾冲突,是一种愈挫愈愤的悲情体验。唐代风骨论是六朝风骨论的实践和发展,融合了儒释道仙各家的思想。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中唐重气力、晚唐重格调,构成唐代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家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家训文献发展史上的成熟期。在唐代由于帝王高度重视儒家思想,积极推进与完善科举制度,大力提高妇女地位等多重合力与原因,使得唐代家训文献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这一时期的唐代家训文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社会不同人员从多角度对家训的内涵给予了深刻诠释,尤其是存在于普通百姓之中的民间家训更是由于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喜闻乐见而受到广泛推崇与关注。本文对唐代民间家训文献进行考证,包括作者生平、家训内容、流传、影响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在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方面,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唐宋时期,茶道大行,究其原因,社会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茶之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及养生理念促进了茶道嬗变,唐宋文人的品格特征引导茶道发展,饮食文化的贵族化特征使茶道趋于精致。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唐宋大行茶道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盛唐之音"是时代的强音、唐诗的骄傲,高棅在<唐诗正声>里标举的"声律纯完",是对盛唐诗歌美学特质的提炼,确立了有明一代"诗必盛唐"的审美理想.明人以体格声调论唐诗,试图将盛唐诗妙不可言的声韵落实为有章可循的诗法,造成得其皮毛而失其精神的流弊.若专就诗的兴象风神而言,盛唐之音所表现的高蹈流走的生命情韵,能直接呈现于读者的感觉与想像里,宛若空中之音、镜中之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外之致,也就是神韵.  相似文献   

16.
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生 《河北学刊》2001,21(4):79-83
唐代百姓通婚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倾向,即等级观念和择婿、选妇各有标准。唐代社会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阶层——贱民阶层、百姓阶层和官员阶层基本都以阶层内婚为主;唐代百姓择婿重才和重未来发展,娶妇则重德、重财。唐代百姓的通婚对唐代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唐代后期的贫女难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山东旧族高门的身份特征,加速了旧士族的消亡;贫女难嫁的观念还对宋代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社会政治体制较之前代更加完备,其君臣关系也更具有典范性,这是经过唐代小说家的审美心理中介,艺术化地升华为唐人小说中鲜活生动的君臣关系理想图景.这主要由三个层面建构而成:从理想国度层面虚构的"杂于千官"的最高境界;从社会政治层面着眼的君明臣良的理想范型;从道德与人性层面观照的君宽臣安的良性形态.这是唐人小说丰厚文化意蕴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超时空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程喜霖 《西域研究》2006,8(3):22-29
吐鲁番阿拉沟新出唐代鸜鹆镇烽铺文书,揭示了唐烽铺的建制,填补了唐兵制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人园林既具有私人空间的独立性,又受到公众世界的政治牵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统治阶层凭借政治权利以赏赐与没收的形式对文人园林进行政治介入与干预,士大夫文人则发挥了园林在进仕与退隐中的政治功用,文人园林在统治层的政治掌控下、士人的政治权威认同及政治理想表达中蕴含了政治文化意蕴。这种政治解读,揭示了文人园林长期被遮蔽的政治性,这是当前唐代园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汉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汉代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粗放,具有保障水平低、只起辅助作用以及等级化、人治化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