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矛盾性思维,指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领导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从正视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度、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协调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动因三个方面,论述了领导者在正视矛盾与化解矛盾的联结中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申永华 《南都学坛》2009,29(5):100-103
构建和谐社会,寻求社会结合的最佳方式,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因而也是构成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矛盾即和谐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模式、政策上保证以人为本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质法治化,运用法律制度手段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契合和谐社会的本质,企业文化的功能凸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企业内部整体和谐的动力和保障,也是推进企业与外部广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所谓和谐社会或者社会和谐,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前提和基础,必须根据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变革与创新陈旧的思维方式,从封闭落后的、不合时宜的、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确立谋和谐、促和谐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内涵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自身的内在和谐是根本、前提。美育尤其是社会美育对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及大众审美教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从大众审美教育的体制、施与者、手段和方式以及接受主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普及大众审美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催生和谐创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的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此,必须围绕设定价值目标,创新价值实现方式,拓展价值来源来构建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和谐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构建“和谐意识”,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增强十二种意识,即:差异意识、包容意识、共生意识、合作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民主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改革意识、学习意识、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想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和谐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其基本模式是“文明、健康、节约、合作、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语言纯洁观"一直是我国语言工作和语言生活的重要指针,在我国的语言工作和语言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纯洁观"的片面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党中央"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和谐语言观"的理念已悄然兴起."和谐语言观"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含义,但其核心精神是"和而不同".新形势下的语言生活,赋予了语言工作者全新而艰巨的使命,语言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观念,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着力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突破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个统筹"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但各个统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最终动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应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建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意义与特征,努力建构科学文明的和谐校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中国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构建培养和谐发展人才的目标体系,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构建德智融洽、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宽松和谐、鼓励成才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保障的和谐;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现教育环境的和谐,进而实现高校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作用,和谐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理论应该帮助人们树立全面建小康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发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命线作用,使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的无穷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去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更深刻地明确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20.
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强势和弱势两种状态;管理的强弱,不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所需时间的长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只有强势管理才能真正打击、制止和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