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缺少民主法治传统的国家里,仅依靠少数贤臣名将或个人领袖的英明睿智是不可能保持长盛不衰的。近年来,“盛世”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无…  相似文献   

2.
“盛世”的标准时下流行“盛世”之谈,电视节目里天天热播着歌颂大清盛世的闹剧。读了贵刊(2006·7上)刊登的《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一文,觉得作者陈勤将“盛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民主法治,果然不错,然而作者将历史进步的“盛世”偏向于理解为经济发展、军力国势强盛等  相似文献   

3.
漠北 《老人天地》2013,(3):45-45
时下,收藏已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队伍中来。盛世收藏,这本是件好事,但有很多人却只注重“收”,而忽视了“藏”,结果在收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心疼的场景,给收藏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4.
少林寺的真谛乃“佛、武、忠”,佛就是“心念慈悲,行大道仗大义”;“武”即武功盖世,独成一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功名远扬。“忠”乃隋朝末期少林寺助秦王得天下,而成就唐太宗之大唐盛世,而得历史“忠”之美名。靠这三字立传1515年之美名美誉,响彻神舟,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市在充满争议中又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房市运行从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年终岁尾,不断传来深圳、广州等一些中心城市房价下跌的消息,多年一路上扬的房价“拐点”似乎就在眼前,“欣欣向荣”的房地产市场正遭遇“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6.
家有“妻管严”吴用我过去被“管制”过,个中滋味,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太平盛世,荡荡乾坤,心想该解脱了,自由了,没想到“劫数”未满,又碰上了新花样。过去嘛,最严也不过是门外站个岗,放个哨,现在呢,身贴着身,大有终身管制之虞。她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乃区区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朝代——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宗教、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卓绝超群的朝代;任继愈说:“中国历史号称‘盛世’的时代,首推汉唐。唐朝的成就比汉朝更为辉煌。”  相似文献   

8.
梦想是一个变量,它属于个人,也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社会的走向,以及一个国家的未来。一提到“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的历史岁月,人们的想象中总会有:天朝上国的四海臣服、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还有诗词曲赋的风流沧桑。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不仅定格在历史的隧道上,而且也永远地印刻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并早已化为了中国人永恒的家国梦想。然而,历史上的盛世王朝都没有摆脱“盛极而衰”的宿命。传统的接力棒夹带着悲伤与欢乐从中华先民一路传来,到了我们的手中,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9.
引吭歌盛世 舞墨乐黄昏陶杰去年末,长沙诗友在烈士公园聚会。百来位诗友中,大多是花甲老人,年龄最大的已至耄耋。鹤发童颜的书法家曾钰衡,第一个登台吟咏:“今日春风吹大地,中华崛起庆干杯”。王俨思一首《七十书怀》,道出“为霞已是桑榆晚,且喜明时雨露多”的胸...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张亭 《现代交际》2013,(9):61-62
韩愈《答李翊书》提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对于“蔼如”一词,王力和郭锡良这两大家解释却不一致。王力将其解释为“茂盛的样子”,郭锡良解释为“和顺”。通过对古代字典和词书的查阅以及《答李翊书》的文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更为贴近韩愈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中外古今的学者对“史”一字的解释颇多,形成了诸多流派。“史”字从手持,这基本无异议,其中讨论的关键往往集中于“史”一字“中”的解释。作者在对现今流行的几个主要观点流派就行简要评述,并综合各主流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史”字应为“口”与“|”的结合,“口”意为君王的言行,“|”为“刀笔”之意,是手执笔记录君王言行。  相似文献   

13.
说“同志”     
两三个月前,在“茶烟一缕”栏目读到了邵建先生的《“群众”这个口头禅》一文。当时心中一动,联想到“同志”这个称呼,抚今追昔,不由产生了万千感慨。何谓“同志”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所知道的“唯一”解释——而且当时认为也是“天经地义”的唯一解释——就是“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14.
“走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本指猎狗;现比喻受坏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在古代“走狗”一词,是中性词。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里“走狗”是指一般的狗或猎狗,不存在贬褒意义。但是,古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走狗”一词解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从一种称谓、一种现象说起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有官位的领导者常自称也被称为人民公仆。叫卜”作为名词,在《辞海》中有四种解释:①指姓,②指周代的官名,这两种解释显然与“公仆”中叫h”的含义不相符合。③是我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④是一种自称谦词,“仆”作为自称谦词只能在自我称谓时使用,而我们现在不仅官员、干部自称“公仆”,也同时被称为“公仆”,可见“公仆”之称并不完全是一种自称谦词。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奴隶或差役这一种解释了,即所谓官员、干部是“公仆”,就是说他们是公众的差役,…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因为“成功”往往与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所以,具有不同的人生理想的人会用不同的意思来解释成功。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家长、教师喜欢将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具有一定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等视为“成功”。认为只有获得这样的成功,孩子将来才能有人生幸福。那么,  相似文献   

17.
海燕 《当代老年》2014,(6):28-29
2013年6月1日,我在上海红房子医院被确诊患有癌症时,一个人很平静地走出医院大门,去豫园逛起了上海老街。我漫不经心的走着逛着,无意间在一家小摊上发现了一对特别精致的钥匙链——银白色的心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条用玫瑰红色烙着“天长”二字;另一条用翡翠绿色烙着“地久”二字,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般来说,这样匙链的买主都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他们要的是爱情“天长地久”。可是我——一个年过六句的癌症患者,梦想的是生命和爱情都能“天长地久”,在如此美好的中国盛世享受晚年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杨眉 《金色年华》2009,(7):14-15
单纯从理论上解释“创伤事件不等于心理创伤”不太容易。昨天看到电视上一个故事,是真人真事,发现可以很形象地解释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个心软嘴硬的人,对待我们姐弟四个有关“待遇不公”的抱怨,她从来不做什么“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长”“手心手背都是肉”之类的解释,总是一句话:“我一碗水端平!”  相似文献   

20.
傑理 《老年世界》2014,(20):45-45
汉朝建立后,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