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轰轰烈烈地重估大潮,在2007年仍然会上演在毛泽东主席的诞生日,中国股市创下了历史新高:2505点。此前一年的今日,上证综指为1156点。一年涨了117%。同日,中国人寿申购日,中国 A 股市场出现第一只保险股。中国股市这一年的变化,不仅是指数涨了一倍还挂零,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也已出现革命式的变革。中国人寿的发行价18.88元,在以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本突然袭击了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十日双方宣战,由此开始了以中国东北境内为战场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经美国斡旋,签定了《扑次茅斯和约》方告结束。从日俄双方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后果上看,都充分暴露了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领土,侵略我国东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杭州设立租界,是浙江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了解日租界设立以后的情况,以及它给近代杭州社会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认清租界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了杭州这一通商口岸,1896年9月27日,又取得了杭州拱宸桥建立租界的非法权益,并在次年的5月13日,将日租界变为日本人专管的租界。  相似文献   

4.
中谷鹿二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是一个中国语造诣颇为深厚、谙熟中国文化风俗的日本人。1925年,他在满铁机关报《满洲日日新闻》上,分34回连载了《正确的支那语》一文,后又集结成书。这是一篇主张打倒协和语的檄文,认为协和语是一种国籍不明、伤害日本人自尊、有违中日语言规律、无法实现无障碍交流的语言怪胎。中谷的文本,已然成为现今协和语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春夏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讲义。题名是鲁迅最后确定下来的。这一讲义,是鲁迅于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开手之前鲁迅初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见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致许广平信:“如果再没有什么麻烦事,我想开手编《中国文学史略》了”)。鲁迅在这以前,已有编写一本中国文学史的打算,他在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四日致许广平信中,说自己在厦门大学担任的课程之一“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鲁迅  相似文献   

6.
在外界流传的中国新型武器清单中,“东风-41”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无疑是最神秘和最具威慑力的战略撒手锏。据美国媒体2013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防务官员披露,中国于12月13日第二次试射了这种号称能突破反导系统拦截、可打到美国的重型导弹。一名中国军事专家122118日表示,中国官方从未证实过所谓“东风-41”的存在,一直都是西方媒体在借机炒作。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宣告成立。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筹备组、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华南师院联合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从事中国逻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由于大家对“逻辑”一词的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8.
荣郁 《21世纪》2009,(10):12-13
2009年8月7日,两名来自中国的交换学生在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失踪,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七日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据悉,两名失踪学生分别是11岁的邓南和15岁的杜卓,两人是从中国上海出境的,但出生地都是安徽。他们最后被人见到是5日中午在密西沙加市居住的寄宿家庭。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10)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中国发展航向以来,中国在外交领域亮点闪烁、好戏连台,给世人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气势恢弘的外交新画卷。高瞻远瞩实施外交新方略8月27日—29日,朝鲜半岛核问题首次六方会谈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过会谈,各方坐在谈判桌旁,走上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法西斯侵略战争,最早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者首先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等地的驻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吞并东北、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是中国的黑龙江军队,1931年11月4日,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南部的嫩江哈尔葛江桥奋起抗击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中国黑龙江军队江桥抗战始末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爆发,11月19日结束,战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南部嫩江哈尔葛至昂昂溪一带,是由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大规模战役。 1931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向沈阳、长春等地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1930年代集中出现了诸多中国叙事,折射出有关中国出路、民族复兴的不同思考路径。其中,在所谓“一九三六年危机”时刻,受到苏联《世界的一日》启发而编辑的《中国的一日》,以左翼视野下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经验,有力地回应了其他政治与文化力量规划的中国阐释。茅盾等人以“一日史”方式书写充满危机的“当下”,通过将“极平常的一日”同步为“革命的一日”,打破了同质的、空洞的线性历史观,为“中国的一日”创造了必要的叙事时间和空间,并将左翼革命进一步渗透进有关日常生活的书写之中。通过《中国的一日》,左翼文化人不仅在危机时刻捕捉到新的历史动力,继而打造出有关中国叙事的有效方式,而且为实现国族建构和现实认同进行了一次广泛性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向日本派警务联络官以打击当地华人犯罪行为。今后还会有更多此类官员被派至国外。 近几个月来,一些海外华文媒体以《中国留学生犯罪引发形象危机》为题报道了中国留学生涉嫌在日本福冈杀害日本人一案。目前,此事有了最新进展:为应对中国人在日本犯罪增加这一问题,中国方面已经派遣出两位警务人员常驻东京,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日本派驻警务联络官。而在此前,中国向美国、泰国、意大利、土耳其等5个国家共派驻了7名警务联络官。 2003年12月20日,中国首任驻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9月15日-16日,国际私法全球论坛暨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年会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的一次盛典.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武汉国际商事仲裁论坛以及学会成立20周年的庆典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齐彪 《中华魂》2020,(2):12-16
1949年,是一个彻底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年份。这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一、人民的抉择为了这一年这一天,中国人民已经在黑夜中等待的太久太久,终于盼来了新中国诞生的黎明。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7日,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纪念日。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中国人民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整整打了14年。这期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勇反抗日  相似文献   

16.
灰车,指的是通过走私或非正规渠道进口的汽车。近年来,灰车如一黑色幽灵,在神州大地四处游荡。它的大量出现,无疑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效应。有人说,灰车好比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蝗虫”,其存在一日,中国汽车市场就不安宁一日。 高速公路使走私车露馅烈日下的高速公路,一辆挂着冀字号的奥迪车风  相似文献   

17.
面对来自欧盟内成员国和中国的一片强烈反对声,欧盟委员会还是在3月23日批准了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祢,这是一个“离奇”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如果中欧问没有达成新的共识, 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从4.8%过渡到19.4%,并实行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内在的社会经济渐进的自发过程,而是在来自西方冲击和现代国际环境影响下导致的社会激变,从而也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带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运动,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无功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勃兴,深刻地反映了处于严重民族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向日本学习,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这一运动的发展,又真切地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之后,日台关系的国家化倾向一直存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在中日建交之前,开创了日台关系国家化的先河。中日建交后,尽管中日建交公报重新确定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台湾地位未定论"并未明确地从日本官方语言中消失。日台关系依然存在某种国家间关系的特征。近年来,日本鼓励台湾加入WHO,推动日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行为,都代表了日本对日台关系国家化的某种企图。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是不变的,任何时候都要堵塞日台关系跨入国家化或准国家化的任何企图。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家战略与中日能源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目前在能源领域,两国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日本的国家战略决定的。在日本看来,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的相对获益较大,不利于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与此同时,中日能源合作将会对目前的日美同盟造成一定影响,不符合日本外交中“日美基轴”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