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变过程中,单凭政府的力量,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众多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而只能实行"社会事业社会办"的社会化政策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将第三部门的理论和运行机制引入社会福利领域,藉此诞生的福利性第三部门,其发展现状以及自律与他律机制的构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和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第三部门研究正成为一个热点和前沿课题。在社会福利领域,西方的新右派和福利多元主义也重新对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重视和关注,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和功能健全也符合中国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取向,因此,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功能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第三部门引入社会福利领域,提出了福利性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也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在我国,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福利多元主义背景下第三部门的出现,为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出现的弱势群体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但由于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组织(机构)价值缺失和自身筹措资源能力不足,使其在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必须与政府保持经常性互动。本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为例对第三部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第三部门福利提供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造成了其社会福利服务的行政化取向,“价值代入”和“资源依赖”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福利性家务助理服务的特点 1、服务机构网络化 社会福利署是政府负责全港社会福利管理的机构,而家务助理服务是社会福利中的一项内容,由一名助理署长分管(社会福利署有9位助理署长,各分管一方面工作)。下辖各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每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由一名主任助理负责家务助理服务队(每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有5~7名  相似文献   

6.
张娴 《社区》2005,(11):21-23
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为了履行社区服务的职能,在社区投资兴建的专门从事社区服务的机构。该机构身为非营利组织,却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兼有福利性、事业性和商业性等多种属性。如今,“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尽快剥离社区服务中心的事业职能和商业职能,恢复社会福利性的根本属性,或许是帮助社区服务中心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社区服务从“出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体制的缺陷一、官办色彩太浓社区服务始于1987年7月在武汉召开的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当时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并倡导依托区、街道、居委会三…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光  李峰 《东方论坛》2004,(5):107-111
国际社会第三部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转型,迫切需要第三部门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基于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政策建议,指出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经济结构区分为三大部门,即政府为第一部门,企业为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为第三部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中也出现了第三部门,它们迅速发展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活动。但是目前中国第三部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由社区、家庭、福利机构三者相结合,逐步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席卷全球。如今,第三部门不仅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增多,而且在活动范围上也日益国际化。本文从界定"第三部门"的涵义入手,在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现状。第二部分评析了区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几个理论。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三部门"法突破传统公法与私法之分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法在我国的困境,包括立法层次低、门槛过高、法律内容的缺陷、法律技术的缺陷等,最后提出几个建议,如制定《民间组织法》、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第三部门的内部管理、明确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社会责任的承担、公益诉讼等。  相似文献   

12.
授权理论和公务法人说不足以合理界定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第三部门作为现代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性因素,能够弥补传统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不足,实现教育产品配置的最优化.从公立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以及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角度看,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应当作为第三部门存在.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对全球兴起的结社革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第三部门的理论研究才刚开始,就被学者们奉为拯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良方,关于第三部门组织的神话由此传开。本文从独立性、纯洁性、志愿永恒等三个方面对第三部门组织发展神话进行评析,认为要发展第三部门组织,不仅要抓住组织的外部效应,还应从组织的内部效应入手,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福利主体的结构转型与福利治理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民福利领域,工业化、城市化所引致的社会转型不仅使农民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更使既有的福利主体经历了结构转型,进而加剧了滞后的农民福利体制的改革难度。从福利主体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在农民福利的供给上表现出显著的职能回归,但因受制于既定的功能限度,国家不可能一肩挑起农民福利的治理责任,而以家庭为基础的土地福利功能亦呈现式微趋势。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全面而理性地把握农民福利的本质问题,并致力于探寻传统福利主体之外的力量组合就成为农民福利治理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呼唤福利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变革。我国行政法学者普遍认为福利行政的表述源于英美法,但缺乏对美国法中福利概念与福利行政概念的深入分析,从而出现了一些对福利行政概念的误解。从《布莱克法律词典》、美国成文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等资料来看,美国法中的福利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福利通常指公共救助,针对经济上的贫困者。广义福利除包括公共救助外,还包括社会保险与其他福利。不同类型的福利,有可能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切不可忽视福利与福利行政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理论框架建立在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提出的以“性别为基础的职业区隔”的概念基础上,以此为工具从福利国家的历史特性、福利政策背后的理念以及国家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关系方面,分析它们对女性就业模式及女性获得收入、休闲和尊重等方面平等状况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欧洲社会党"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欧洲社会党为回应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新问题而提出的一套治国理念和对策。其内容主要是 :以积极的福利政策改革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危机 ;通过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之间的中间性政策 ,寻求新形势下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新平衡 ;超越传统“左”、“右”政治分野 ,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以适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政治式微的现实 ;界定新的民主国家范式 ,以求解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困境 ;提出国际关系新准则 ,企图在全球化和后冷战时代变化了的国际背景下维持西方大国的强势地位与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社团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关于第三部门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来自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力量,第三部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全面革新,它在制约政府权力、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但第三部门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也会失灵,治理的对策是在第三部门自身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完备的培育机制以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福利依赖一直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福利国家面临并竭力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大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福利依赖问题,并开始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文章分析福利依赖的成因,探讨和研究社会政策介入反福利依赖、帮助福利依赖者提高自助能力,努力促进提高社会福利的使用效果,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经济得到了发展,政治走向进步,文化出现繁荣,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阶层多样化,社会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整个社会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