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片死寂的大泽,积年累月浮盖着枯枝败叶、有毒的藻类……腐烂了的熊的骨骸,猎人的枪,垦荒队员的拖拉机……在百里之外散发着死亡的气息。”这神奇的土地曾吞噬了多少神奇的征服者的生命!曾串演出多少幕壮烈的悲剧!死者长眠地下,而生者却魂牵梦绕。回顾那人生角斗场的“鬼沼”,那暴饮下多少青春血液的“满盖荒原”,留给生者的  相似文献   

2.
我发过誓     
那只是一个私人之间的诺言,他却把它当成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他像是一个生死厮守的志士,也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隐遁在北大荒那片白桦林中。我曾经在北大荒插过队,知道在那里出现过上海知青英雄金训华。那是1968年8月15日在北大荒发生的事情,为了抢救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金训华带领同样是上海知青的陈健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去抢救。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陈健抓住船身,却因精疲力尽手被洪水打松,离开了船身。就在这生命的关键时刻,是金训华在后面使劲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永远失去了最宝贵的…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革命老区,当年的红军及其领导者留下的后代,或居于城镇,或耕于乡间,他们犹如井冈山的一草一木,平常无奇,过着恬静而自然的生活。他们耳闻了太多关于过去年代的故事,平时他们之所以很少提及,是类为这样的传奇在老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俯拾即是。不过,话题一旦展开,自豪感总是溢于他们的言表。毕竟,自己的祖辈或父辈在脚下这块土地上,建立过不朽的功勋与业绩!血脉相连之间其实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因此,我们关心他们的生活,更关注他们的生活,更关注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那热切的话语,可以启迪我们更深刻地思索当今时代……  相似文献   

4.
北大荒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她呼唤着北大荒文学。"北大荒文学"也叫"拓荒文学",记录东北文学史或黑龙江文学史独特的文学现象。"北大荒文学"伴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茁壮成长。因此,北大荒文学对于那一代人开拓进取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展现了那时人们的心理追求,他们的那种精神风貌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良好精神向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几乎同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一样悠久。相对而言,如果可以把近代文学研究喻为新开垦的处女地,那么古代文学研究似可称为极其古老的土地了。可以引为自豪的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先贤披荆斩棘,树立了无数的里程碑;我们的前辈辛勤耕耘,结下了累累的硕果,这已是举世公认的无需赘述的事实。近些年来,一批生气勃勃的中青年学者,以崭新的姿态行进在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他们坚实的脚印、劳作的汗水,一朵朵鲜艳的学术之花竞相开放。对黄侃、闻一多、陈寅恪、郑振铎等人的辉煌学术成就,固然应该重视;对当今脱颖而出成绩卓著的中青年学者,亦不可轻视。当代莘莘学子是我们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最新一辈,他们成长得快慢、前进中的得失,与古代文学研究能否继往开来,能否实现黄侃、闻一多、陈寅恪等老一辈学者未竟的事业有直接关系。基于这样的理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中部,有一片红色的土地,那里恐龙化石可以堆成“山”;那里元谋人的“牙齿”号称“中国最早”;那里耸立的泥土成为了“森林”;那里生长的牡丹被誉做“中国最大”……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好客的彝族等25个民族,他们的文明如金子一般辉煌;他们的民俗似画卷一样绚丽;他们的文化象大海一般精深;他们的民风若火焰一样热情。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们崇尚阴阳和谐。山有公山母山、水有公水母水、树有公树母树;他们以歌为伴、以舞为魂,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的习俗,他们是火把照亮的民族。那是彩云之南,一个叫楚雄的地方……火的民族楚雄,…  相似文献   

7.
海洋 《百姓生活》2008,(2):56-56
他们在战争中相识,又在战争中分别,中间相隔整整62年。其间,现年80岁、来自英国伍尔弗汉普顿的二战老兵阿瑟·琼斯,从未忘记过自己当年的恋人、法国女孩玛丽·亨丽埃特·斯特芬,并从两年前开始苦苦打听她的下落。也许是上天眷顾琼斯的一片深情,这对当年的战地情人终于在离别62年后再度会面。  相似文献   

8.
这里曾是一片久被遗忘的“抛荒地”。老宁,一个年逾花甲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辛勤劳动者,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倾洒热血,浇注汗水,才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1933年7月,宁新杰出生于山西省猗氏县,1960年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便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教育、工会等工作岗位上,均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里。它有绿色的草原,它有褐色的戈壁,它的片片绿洲象荷叶般秀丽,  相似文献   

10.
赵本夫在江苏丰县生活了将近40年,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生活过的土地为创作背景,内容以四省交界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为主,时常把那片土地上的风俗文化作为写作对象,小说中大量方言词的运用,形象地展示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商业文化、精神文化及风俗文化,同时也有意识地将乡风民俗作为文学的审美对象,使其作品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543.9万公顷。这里夏季降水丰沛,草类茂盛,而冬季封冻,使土壤积累大量腐殖质。这片“一脚踩得出油”的黑土地。成了中国的“土中之王”。  相似文献   

12.
刚过而立之年的陈昌新,当年“名落孙山”离校回到射阳、建湖两县交界偏僻处新塘村一组时,曾因家乡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观念陈旧等诸多不利因素,萌发过“下江南,闯一闯”的念头。但当他看着那一片片随风摇拽的农作物,一汪汪水清鱼跃的水滩,以及朴实厚道的父老乡邻时,又产生了新的想法:“难道在家乡就真的搞不出名堂,走不上富路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元朝知识分子扈从皇上从而进入内蒙古大草原,他们开始以一种崭新的眼光欣赏这片土地上的山水自然,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及其生活,以一种赞赏的心情体味这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美好心灵,从而以诗歌为手段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有利于后人正确认识、理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9):57-59
相传,在古代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上,曾矗立着一尊丰姿绰约的大理石少女雕像。她那动人的倩影使过路人无不倾倒。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见了雕像更是心驰神往,生出一片恋情。他亲吻她,和她说悄悄话,求她嫁给他。结果,竟使石像返生,投入他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沁阳市城区南边一片不大的田地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那儿精心耕作。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位老人及这片不大的田地,这位名叫李成杰的老人,是离休干部、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辛勤耕耘下,这片五分多一点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了不起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满门忠烈     
拂去岁月的尘沙,我们依然被当年“南下干部”先辈们的那种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他们把一生的热血和智慧都浇灌在了江南那片炽热土地上,永存在共和国那部不朽的金色史册里。刘斌,就是这部浩瀚史册中一个闪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中国的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开始了第18次南极之旅。 南极,荒凉的大陆,曾是让中国人陌生的地方。如今人人皆知,中国已在那里建造起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那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地球上最遥远的“神秘大陆”,烙上“中国印”的呢?我们采访了当年曾参加过长城站建造的驱逐舰副舰长潘建新,也是南极建站攻坚中的“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向我们述说了亲身经历南极考察建站的全过程,把我们带回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片难忘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60年过去,苏联消失在了时间的轴线上,如今怎样去侦讯它与新中国之间彼此的映照,一次画展又荡漾起许多的往事记忆。1953年新中国第一批青年美术家来到了那片土地,虔诚治学耕耘理想,回国后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付出艰辛的努力,以至影响深远。为了纪念新中国公派青年美术家留学苏联60周年,中国美术馆推出"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美术作品展,这是留苏一代美术家群体第一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北京电视台国际部记者赵燕英是怀着正直、善良、深厚的感情采写这篇文章的.从中她也提出了一个厚重的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可以说;9亿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中国农村教育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了三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的身一上.而默默耕耘了十几年、几十年.承担了那么重的社会青任.可他们受到的社会关注太少.得到的回报大少.他们中的一部分.尢其是最能干的那一部分纷纷改行并非危言纵听.如果我们任其长久下去.中国的农村教育将是一片干枯的沙漠.中国的农村未来将是一片愚昧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他们没有远扬的名声,他们没有闪光的功绩,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在那一瞬间,他们的真情和人性的光辉以撼人的力量绽放,他们用生命的脊梁撑起了另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