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的描述,进而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从而使各企业能针对自身遭遇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应对,进而促进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的描述,进而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从而使各企业能针对自身遭遇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应对,进而促进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开始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且其数量呈上升趋势,双反措施取代了单反措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其分析贸易救济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倾销与反倾销法律措施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反倾销法律措施的实施给出口国和进口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剖析,对中国反倾销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政府部门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和干预,以及具体怎样应对反倾销诉讼。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提出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究了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1)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产生了贸易调查效应,课征反倾销税对美国该行业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贸易限制效应,实施反倾销措施引致了美国进口向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转移,并促使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出口发生国家间贸易转移,特别是家具产品间贸易转移。(2)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引致了价格上升效应。外国直接投资旨在跨越反倾销税壁垒,但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减少甚至逆转美国反倾销政策的保护作用。美国对中国WBF反倾销已导致部分外资家具企业开始向第三国转移投资。本文建议中国商务部可引导建立行业预警机制,鼓励WBF企业加强研发和设计创新,被控企业应积极应诉,谋求市场导向行业地位;鼓励和支持中国WBF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殷醒民 《经理人》2009,(11):34-34
中国已被推到了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上,必须进一步提高应对能力。今年前9个月,欧盟共对中国产品新发起5项反倾销调查,并采取了3项临时和4项正式反倾销措施。再加上美国、印度等国的相关反倾销措施,对于中国的反倾销密集度之高,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回应反倾销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仕辉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74-278
回应反倾销指的是对某出口国的相同商品在不同的进口国先后遭到反倾销申诉的现象,它是国际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对回应反倾销条件、决定因素、对被回应国国内的影响、持续回应反倾销效应等进行分析,我国作为反倾销的"新使用者",要重点研究回应反倾销.  相似文献   

10.
现今在我国经济实力与出口产品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仍然遭受着日益增多的反倾销事件,严重挫伤了对外贸易发展的进度,本文从企业遭遇反倾销现状的分析着手,梳理了反倾销对象及手段,并针对反倾销原因及对策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朱颐 《经营管理者》2013,(20):216-216
世界贸易的救济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反倾销,其二是反补贴,其三是保障措施的制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是通过这3种措施来进行贸易制裁的。随着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内一些生产商的目的了。所以,美国将要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反补贴法的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全球对华反倾销诉讼在宏观经济因素、报复性因素和制度因素方面的动因进行了整体检验,试图通过与其他出口国遭遇反倾销动因的对比,判断中国出口是否遭遇了歧视性反倾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检验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歧视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国通常基于不利的经济形势或者对贸易伙伴国的报复,提出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但是全球对华反倾销增长并未表现出和其他出口国类似的规律性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几乎不考虑各类经济因素,也并非对中国之前反倾销行为的直接报复,均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和歧视性。从影响国际反倾销的制度性因素来看,发达国家倾向于在贸易伙伴国报复能力较弱的时候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诉讼,其对华反倾销相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歧视性。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效遏制针对中国出口歧视性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起至今,世界上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案已达600多起。从1995年起,我国已经连续15年位列遭遇反倾销最多国家之首。到底缘何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本文将从现状出发,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提出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报道我国反倾销的立案已达300多宗,有4000多种产品涉及倾销问题,一年损失的出口销售额估计在100—200亿美元。在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反倾销问题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应全球贸易规则 倾销是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到另一国商业内的行为,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针对这种贸易做法,加拿大1940年的<海关关税法>首次规定了该措施,美国的<1930年税法>第七篇也规定了反倾销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张靓芝 《决策与信息》2005,(7):38-38,41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然而.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又开始注重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2005年4月以来.美国已对我国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特征,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遭受反倾销调查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在这些反倾销案件中,参与应诉的民营企业胜诉较少,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为会计方面的原因,会计是反倾销诉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计价、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方法选择等方面,不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新会计准则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范围扩大、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等方面.这些变化有利于减少民营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也使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反倾销应诉调查.  相似文献   

20.
反谓倾销是指一国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大量出口某种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或者实质性地阻碍了进口国新建国内工业的行为。因此倾销主要是个微观层次上的问题即企业个别的行为,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或竞争的需要,在出口贸易中实行价格歧视或低于成本销售。在遭遇反倾销时,企业才是积极应诉的主角。然而我国众多企业在遭遇国外反倾销时,态度消极,一味依靠国家和同业行会的作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不合逻辑。不可否认,如何企业在国外受到反倾销诉讼时,国家应该积极辅助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的工作。但是无论哪个阶段,国家和同业行会在倾销和反倾销中扮演的都是配角,不是主角。所以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强化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