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人民政协政治协商面临协商制度不健全、协商意识不强、协商过程不够民主等多种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协商制度、增强主动协商、推动民主协商等路径,促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框架内,凡是关系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来体现民主,各种民主类型都可以纳入协商民主的范畴。就我们党来说,协商民主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民主协商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政协里,各个党派、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各个民族、各个宗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体系至少应当包含三个基本层次:(1)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过程;(2)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过程;(3)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过程.可以把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称之为“政治协商”,而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统称为“社会协商”.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具有间接民主的性质,而社会协商具有直接民主的性质.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是优化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人民政协中进行协商,能够强化政协功能,整合不同群体利益诉求;能够坚持求同存异,推动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能够依托群策群力,促进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民主政治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发挥党际协商的独特优势,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兼顾少数人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发挥面临着制度化水平低、程序不健全、沟通衔接不畅通等问题。为更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推进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钟世红 《东岳论丛》2023,(2):152-157
百年来,政党协商理论与实践经历了“思想萌芽与早期探索”“惯例形成与初步发展”“制度建构与稳步发展”“成熟定型与创新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政党协商的百年发展充分彰显了其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新时代,坚持增强制度认同与完善机制供给有机统一、推进咨询式协商与对话式协商有机统一、推进政党协商与民主监督有机统一,是完善与发展政党协商,不断提升政党协商效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我国先发内生的民主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遵循着协商建国、协商建制、协商治国的历史逻辑,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商主体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业已拥有了相当的实践存量和良态的制度惯性。基于此,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应当走一条稳健、有序、有机、增量的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明确定位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性质和职能,在经济领域、司法领域和外交领域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实践,并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法律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加强理论研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课题为内容,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体系,是当前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协制度是以人民政协为主体而形成的政治制度,它在我国政治制度框架中的地位、特别是与政党制度的关系一直没有明确。历史上,政协一直是包括党派成员在内的社会精英参政的制度化渠道;现实中,人民政协在性质、职能和作用上都已经体现出独有的、不同于一般统一战线组织的制度特点和属性;而从推动社会利益有序表达、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角度,确立政协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形成两种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两个机构(人大、政协)——两种制度(人大制度、政协制度)的相互对应,更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政协的作用体现出协商民主所蕴涵的政治价值,因此,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但人民政协中的协商民主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中的程序化、法制化、平等化和专门化还有待完善,有效地发挥协商民主的政治蕴涵必须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晓莉 《中州学刊》2023,(11):20-25
人民政协协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以专门协商机构特定的平台路径、独特的功能优势和作用机理,在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产生了强大效能。然而,政协协商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的实践过程,政协协商的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民主的载体与方式发展不平衡、覆盖不全面的状况亟待改善,政协协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力量与作用还需不断强化,人民政协组织自身的协商能力和水平也要不断提升。为了持续优化政协协商,提升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严格遵循政协协商的客观规律,切实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主协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原则的民主协商。三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2.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成果相统一的民主。在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中,协商民主具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和显著的制度优势,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针,开辟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新的形式,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来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此建构起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是指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话、讨论和审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进行公共决策,它为我们构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行政协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和培育农民工社团组织等国家制度和政策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需要重视对人民团体民主协商功能的研究。我国的人民团体从一般意义上可归于群众团体或社会团体,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或社会团体,它具有政治性、群众性、组织性和统一战线的功能与属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是党的统一战线政治实践发展的结晶,主要是一种实体性民主,具有人民性。当前,发挥好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功能,应当明确人民团体的政治功能;加强人民团体的社会服务性建设;丰富人民团体进行民主协商的内容,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二者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目标,以多元平等为共同原则,以协商合作为共同方式,存在内在的紧密关联.同时,国家治理的完善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发展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关键路径.推动国家治理进程与发展协商民主制度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包括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利益框架下实现利益表达、通过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广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历史上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和”的思想,以及民主革命时期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与实践,都蕴涵着丰富的协商民主因素.当前我国深刻的社会转型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社会基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容的同时,也对协商民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稳定性特点的协商民主,是当前推动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途径,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一种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化,民主协商可以与公共决策相勾连.从民主协商的本真性旨趣与工具性价值来看,在公共决策过程安置民主协商可以提升决策质量,增加决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政治过程来看,协商与决策之间存在着填补的空白地带,需要通过协商范围的厘定、协商规模的设计,以及建立偏好转换、协商终止与意见聚合等协商机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讲,调整人民政协制度的有关政协规范属于软法,其实施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而是凭借某些软约束力,诸如协商民主在当代世界的普遍兴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政协规范制定主体所隐含的约束力、政协规范实施过程中的开放协调机制、政协规范本身的吸引力、党和政府的自律性以及国内外社会舆论的监督等加以实现.如果政协规范不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人民政协制度也就成了一种摆设,协商民主更是无从谈起.这与当代世界民主化的大势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必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孤立甚至制裁.因此,国际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制约也是我国政协规范得以实施、政协制度有效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政治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由主要依赖自上而下的方式变为更加注重平行的以及各社会主体平等而充分参与的共治方式,这也对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政协必须进一步顺应这些要求进行角色建构,赋予其自身角色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