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晋西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认为生态农业是晋西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进而提出晋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遭到日军严重破坏。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晋西北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各种奖励生产的政策法令,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改造“二流子”,鼓励其从事生产劳动,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合理调剂劳动力。这些措施的实行对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西省发展杂粮产业的意义、优势、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西杂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杂粮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好,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对山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杂粮在山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山西杂粮要以质量为中心,优化品质结构,建立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发精深加工,完善市场体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4.
晋西北农村在近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边缘地区",尽管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始终构成了农村社会的主体,但雇农作为该地区农民社会中一个比例极小的阶层却难以获得摆脱极度贫困的机会,甚至在抗战初期出现了明显的反向发展走势,兴县杨家坡雇工刘老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不过,刘老蛇生活的经历绝非其个人经历,而是一幅晋西北农村整个农工生活的素描,大量档案和时人丰富的调查资料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临县道情戏     
舒雅 《山西老年》2014,(7):52-52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戏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在晋西北的临县以及吕梁山沿黄河一带。  相似文献   

6.
晋西北师范学校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行署领导下,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党政干部的一所学校,1941年由原晋西北抗战学院改建而成。校长杜若牧、韩凌云,教导主任杨林。校址就在兴县的姚家会、裴家湾、裴家川口等村。学生主要是晋绥边区各分区选送的具有高小、初中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晋西北土壤侵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了这一地区土壤侵蚀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绿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杂粮,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方法,结合麻城市绿豆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地绿豆产业的开发前景,借鉴国内小杂粮产业发展模式与一般经验,提出了绿豆产业开发的可选择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与西北财经委员会领导下,负责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的办事机构,它对贯彻党中央的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边区经济,克服当时的严重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洒管涔     
既不是回归故里,也不是探亲访友,更不是游山玩水,80高龄的原山西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霍泛同志,自1989年以来,连续五年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深入晋西北高原腹地的管涔山地区调查研究,为发展我  相似文献   

11.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非常严重 ,沙漠已向我们逼近 ,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加剧了这一进程。沙漠化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了解沙漠化 ,战胜沙漠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2.
民俗 《山西老年》2013,(1):50-50
在晋西北的岢岚县农村,人们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都要捏油灯、点油灯。乡村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既是抗日的基础,也是生产的主力。为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利用民力,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政策,排除了农民所受的超经济剥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利。此外,各级政府给农民以资金和粮食的直接援助,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动变工互助,克服人力畜力的不足;针对农民思想上散漫与懒惰的特性,重视培养英雄模范,教育改造懒汉懒婆。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有效地利用了乡村劳动力资源,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山西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农业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发挥地区主导产业、开创特色经济道路,培育区域龙头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确保资金运行畅通,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等五个方面作了对策研究,以此为促进中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土地有序流转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要环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晋西北不发达地区右玉县土地流转状况的实际调查分析,认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水平,土地类型和农民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当地的土地流转进程;完善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职责,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土地流转中的关系,引导土地流转双方以合理的期限和规模流转土地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的合理、有序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牛荫冠(1912—1992),山西省兴县蔡家崖人。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底接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回山西参加牺牲救国同盟总会(简称牺盟会)的领导工作。“十二月事变”后,离开第二战区转赴晋西北根据地,先后担任过晋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党组书记、晋中行署主任、党组书记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省政府副主席,湖南株洲三三一厂厂长、党委书记,沈阳一一二厂厂长,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是党的八大、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用阎锡山的命…  相似文献   

17.
<正> 晋西北地区多属山地、丘陵,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多实行一年一作轮作制。耕作土壤以栗褐土(当地俗名黄土)居多,褐土(当地俗名黑垆土)次之。土壤严重冲刷,土体干旱,肥力低劣,长期只用不养或用养不当,忽视了磷肥施用,土壤磷素供应极度短缺(速磷含量平均为2.9ppm),已成为发挥土壤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为此,笔者就该地区磷肥施用问题进行了专访调查、田间观察和测定分析,拟对晋西北地区磷肥肥效和施用问题有一明确的认识,为推广合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探究不同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以及精准脱贫的实现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荞麦种植户微观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杂粮生产技术效率,并在界定和划分不同贫困维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劳动力和化肥投入有较高依赖性,对良种、机械和新技术的采纳明显不足;农户技术效率均值为0.814,有近1/3的农户低于该值,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均是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且尤以能力贫困更为突出。据此建议: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装备,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范围;提高杂粮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制定差别化、高质量扶贫政策,挖掘杂粮产业"后发优势"潜力,积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注重物质、经济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脱贫质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1.实行抗战的"立足点"。针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在华北正面战场的溃败局势,依据已经形成的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局面及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毛主席按照党的"洛川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于1937年9月中下旬,首先发动与开展山西和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抗日游击战争。他还特别强调了在山西应划分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个战略区,由此实行分散配置的重大战略部署。创造了抗日游击战争赖以实行和坚持的初步基础和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
二人台是一种源于山西河曲县,流行于晋西北、陕北、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因其剧情取材于民间,曲调地方风味十足,演唱形式丰富多彩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也因其有一定艺术品位而受到非流行地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