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抽油泵泵效因素,并探讨后续水驱抽油机井影响泵效因素,确定合理沉没度和下泵深度。分析表明,含水、泵深、沉没度对泵效影响较大。该方法对后续水驱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机泵杆参数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某油田某区某块沉没度低对抽油机井杆、管断脱的影响因素,结合抽油机井的生产实际,对低沉没度井进行合理调整后可有效延长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提高单井泵效和系统效率,降低单井日耗电量,减少生产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统计表明,不同含水级别、不同泵深的抽油井保持较高的泵效所需要的最小沉没度和合理沉没度是不同的。推荐了萨中油田合理沉没度范围和合理下泵深度。分析结果对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机泵杆参数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抽油机井故障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冲程、冲次、泵径相对较大且泵的沉没度较低的井,纵向载荷变化及径向摆动较剧烈,易发生油管断脱。沉没度愈大,油管受到的浮力越大,越有利于减小油管的载荷,使油管的弹性形变变小,越有利于减小油管的疲劳强度,可延长油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抽油机井调小参数原理,分析了含水率、沉没度、井网、冲程和冲次对调整参数的影响,找出了调整参数对油井产量、含水率等影响规律及对策,对下多杯等流型气锚效果变差的井采用调小参数效果最佳;并应用经济评价理论,提出了调小参数的合理经济界限为含水率≥85%。合理的经济界限为抽油机的技术管理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偏磨井理论和现场测试数据,探讨抽油机井的偏磨规律,推导出抽油杆柱受力情况,并提出了偏磨并优化治理措施,为提供有效途径。统计表明,冲次越快检泵比例越高、泵径越大检泵比例越高、含水越高检泵比例越高、沉没度过低检泵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7.
阐述热洗清防蜡机理,并对热洗周期和热洗时间进行试验。试验表明,抽油机井最佳洗井时间应定为载荷和电流同时上升到结蜡一定程度的有效时间。确定不同热洗方式,提高热洗效果,保持合理泵况,可减少热洗时对水气电等耗能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抽油机井检泵率上升的原因,并采取了串联式凡尔罩、油管柱锚定、接箍扶正器和防砂技术等措施,治理偏磨井,降低了油井检泵率和综合返工率,可延长检泵周期。应用表明,推广四项技术措施后,检泵率年度同期对比下降2.4个百分点,综合返工率年度同期对比下降0.8个百分点,抽油机井检泵综合返工率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到15.4%,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冯存章 《经营管理者》2011,(3X):394-394
注聚驱抽油机井由于产出液含聚合物,导致地层供液能力相对变差,举升过程中的受力状况也与水驱油井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胜利油田注聚驱抽油机井的生产特点,研究见聚油井的IPR曲线,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有杆抽油数学模拟方法开发注聚驱抽油机井参数优化软件,指导现场生产。通过使用该软件,对见聚油井的生产参数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类分析检泵井状况,低沉没度是导致检泵井的主要原因,开展了沉没度、载荷之间关系变化试验。试验表明,沉没度最低时悬点载荷达到最大值,悬点最小载荷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沉没度对悬点最大载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油田抽油机井普遍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综合治理调整的方法改善系统运行,优化参数,可达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降低油田开发成本的目的。应用表明,采取长冲程,低冲次和大泵径可以使能耗较低,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管理科学文摘》2009,(14):234-235
分析了两口产气量较高,泵受气体较为严重、泵效低的井套压对产液沉没度平衡比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控制套压,减少油套管环形空间内自由气量的方法,即有效提高了泵吸入口的深度,减少进泵的气体量,降低油层表面回压,使抽油泵的沉没度增加,动液面上升,可改善泵吸入口状况,提高了泵效,达到了增油增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抽油机井产液与结蜡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热洗周期和热洗方法,确定抽油机井结蜡部位、结蜡程度与抽油机井产液、含水、液面的关系,并进行延长热洗周期试验。试验表明,液面深度反映了结蜡部位,液面对井温影响较大,液面越深,温降越大,井温梯度越大,井温梯度大,有利于蜡的结晶和析出,低液面井比高液面井更容易结蜡。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油田三元复合驱的动态反映特征,分析抽油机设备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结垢及供、排不连续造成的机采设备运行不平稳的问题,从中找出日常生产管理中影响抽油机井平衡率的各种因素,总结提高平衡率的有效方法,为今后管理三元复合驱试验区抽油机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分析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及偏磨特点,采取“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整筒抽油泵比衬套抽油泵在降低泵筒与柱塞配合间隙所产生的半干摩擦力方面要好,换整筒泵,相同并摩擦力下降129~238N,可减少杆柱的纵向弯曲载荷。  相似文献   

16.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和管理水平是当前经济条件下油田生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国抽油系统效率较低通过优化设计抽油机井生产系统的工作制度、选择合理的生产设备、提高油井的管理水平来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以节约大量能源,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是油田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影响,探讨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抽汲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很大,优化抽汲参数,可提高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高雁 《管理科学文摘》2010,(17):160-160
阐述了抽油机井现场异常情况的判断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快速做出合理的方案,增加油井的产量,方便技术人员及采油工进行现场判断,缩短异常井处理时间。该方法是及早发现抽油机井故障、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雁 《管理科学文摘》2010,(12):163-163
阐述了抽油机井现场异常情况的判断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快速做出合理的方案,增加油井的产量,方便技术人员及采油工进行现场判断,缩短异常井处理时间。该方法是及早发现抽油机井故障、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确定了采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给出了高含水期水驱不同层系不同含水级别最低允许沉没度的值,拓宽了换泵提液井的选井范围,同时分析了换泵措施效果及变化趋势,为油田保持稳产挖潜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