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表演和宗教仪式、酬神醮鬼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目前,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藏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正是如此,尽管在旧社会,藏族劳动人民处于三大领主的统治之下,使劳动人民处于痛苦的深渊。但是,越是这样,他们越想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爱情故事便是他们这种理想和愿望的自然流露,也是藏族人民的重要精神营养之一。它深深植根于藏族劳动人民之中,生动地表现了过去藏族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及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虽然它表现的是藏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但也表达了广大藏族人民共同的意愿,为广大藏族人民所深深喜爱和广为流传;它形象地启示人们,不知道藏族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苦难深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间巴塘"谐"体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刻的人民思想和浓郁的大众人文精神。巴塘"谐"的特征表现在作品上,更多的是反映在文化审美上。而其中的歌词是其重要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已经成为藏族民间口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藏族人生仪礼中的头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仪礼民俗。其中 ,有许多民俗事象是与头发有关或通过头饰表现出来的。具体说来 ,在婴儿的诞生礼中 ,与头发有关的庆祝仪式成了藏族人关爱婴儿的直接表现 ;在成年礼中 ,头饰及头发的改变充当了藏族女子成年的主要标志 ;在婚礼中 ,头饰成为识别藏族女子婚否的主要标准以及陪嫁、迎亲的必备之物 ;头发的改换既是死者进入阴世的需要 ,也是生者表达对死者哀悼、怀念的手段之一。总之 ,头饰是藏族人生仪礼中诸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旅游进入东道主社会,"主—客"间的互动成为可能。作为旅游场景中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表演者的个人经历在这种互动中受到深刻影响,包括生存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宗教信仰等。本文以九寨沟旅游表演《藏谜》中的藏族表演者为例,探讨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与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变化,指出这些改变其实质是对"自我"和"他者"表述的完成,其新的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少数族群在理解自我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  相似文献   

6.
藏族“赔命价”与国家法的漏洞补充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赔命价"民间规则是藏族从长期的部落对立、割据和部落战争以及调整部落内外部关系的血的教训中换来的生存理性选择.当下藏族赔"命价"民间规则与国家法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根源于我国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法律漏洞.最高法院于2004年对该项法律漏洞进行的修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和沟通,为在藏区解决"赔命价"问题的回燃适用,提供了较为确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钢琴演奏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体验和实践过程,而钢琴表演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是展现钢琴作品内涵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及审美享受。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自身的情感内涵,巧妙把握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在此基础上全面诠释和还原审美意象,不断提升钢琴表演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给广大受众以良好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白马)藏族信仰习俗中至今存在的自然崇拜、苯教信仰、中国道教信仰以及"朝格(sprul rgan)"、"杨氏爷"、行业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状况做了如实清理和描述,并对(白马)藏族的丧葬、民间禁忌以及种种信仰习俗的特点和它们与(白马)藏族整体生活的关系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钢琴演奏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体验和实践过程,而钢琴表演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是展现钢琴作品内涵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及审美享受。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自身的情感内涵,巧妙把握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在此基础上全面诠释和还原审美意象,不断提升钢琴表演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给广大受众以良好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文献材料及实地调研,对西藏的"藏回"及流动回族作一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藏族和回族关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本文认为,最早进入西藏的穆斯林人发展成为今天的"藏回",融入了当地社会,与藏族和睦共处,这是经由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支持,回族和藏族之间在社会分工中形成互补、文化上借鉴、宗教上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结果;而当前大批流动的回族在西藏的融入程度较小,这同样有客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朝圣是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极其重要的活动之一,它不仅是藏族群众神圣的宗教活动,也是藏族民间独特的习俗,已成为宗教与习俗的结合体。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藏区朝圣主要是从八世纪墀松德赞时期,修筑了桑耶寺,藏族“七觉士”出家,建立藏族历史上第一个僧伽集团以后形成的朝拜佛教神佛的活动,它的目的是超脱生命轮回而达  相似文献   

12.
度母(sgrol ma)是藏民族信奉的重要女神或女菩萨之一,作为藏传佛教崇拜的对象和内容,度母有属于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或者说有她存在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表现。正如藏传佛教典籍所释:“度母”为救度之母,“度”喻示:救拔、度脱、度化或救度六道轮回中之苦难众生。自度而度人,利已而利众,自化而化人;“母:喻义:母源、生源,本源具足,能化现万千,对待众有情无偏无袒,平等一如。度母展示的这种文化形态,构成了度母信仰延续至今的内在动力,亦构成了度母的文化原型。本文主要就度母信仰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流变略做论述,以引起对藏族女性神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夏敏 《西藏研究》2002,(1):77-82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10年,回族穆斯林民间报刊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十分醒目的文化现象,其中以兰州市回族穆斯林民间创办的<开拓>杂志持续办刊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民间社会影响最深,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突兀的"符号".本文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透视,认为这一凸现在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上的文化现象是回族穆斯林之文化自觉与精神渴望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作为应合大社会变迁的滥觞于民间的文化自觉运动,又成为20世纪末回族穆斯林文化振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物质美和精神美,是提升美学修养的渠道之一。认识茶之美要求理解茶可俗可雅、自由活泼的多样性,融合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兼顾美的规则性与风格差异;喜爱茶之美要求多渠道体验茶的本体美,多角度领悟品茗意境,多层次理解茶道思想;创造茶之美要求掌握泡好茶的基本功夫,促成茶道精神的体悟与传播,借由茶境四妙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山东淄博周村的民间艺人们从蜡烛灯台和高跷中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周村芯子",其内容丰富壮观,每年的正月十三、十四和十五连续三日会在周村街头上演。芯子的历史久远,也是人们在元宵节驱除邪祟、祈福求祥的一种精神寄托,其艺术形式中融有工艺、装饰、杂技、音乐、舞蹈等。本文将从芯子中的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去研究这种民间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8.
藏族音乐艺术的自然传承是与民间宗教活动、寺院密切相关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播媒体对日常生活的不断介入以及民族融合的加剧,促使藏族人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悄然蜕变.在此背景下,就藏族民间音乐艺术保护与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条约、方法,结合目前已经实施的措施,就其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新思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老庄的著作中有着先秦民俗的丰富表达,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民间信仰等等。与其他先秦诸子相比,老庄的民俗思想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自然淳朴之民俗观与人性之民俗观,而其哲学根源则是"道"。老庄民俗观对于我国后世民俗的影响不能低估,它对于我国乡村长期淳朴民风的形成与传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老庄有些思想虽然不直接涉及民俗,却是后世民俗重要的思想根源,在中国民俗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格萨尔》作为一部曲折表现藏族人民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英雄史诗,承载了藏族民间的信仰文化,藏族人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在其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使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也正是这种统一性,使得历史与现实的“真”和文学的“真”,通过以表现史诗主人公格萨尔金戈铁马一生所获得的现实的“利”与幻想的“利”的故事为载体,以善、美、圣为意义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文章从探讨存在于《格萨尔》中藏民族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及其相互支持、相互诠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入手,企图从整体上考察藏族文化何以形成被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同的凝聚力,何以有延续千年而不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