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是全球治理很重要的内容,随着大国竞争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而国际格局变迁会改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大国力量对比,进而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际格局是一个描述国际关系行为体力量结构的概念,由于国力的变化是较为长期的过程,因而国际格局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如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超多强格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东升西降,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快速崛起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美欧的实力对比来说相对下降.虽然近几年关于世界已经进入两极格局的声音有所抬头,但总的来看,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稳居第一,中美实力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从国际格局来看,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毫无疑问正处于结构性的量变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而中美在科技和网络空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态势正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已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即美、中、苏与日本的军事对抗,让位于两极体制,两极体制又让位于美、中、苏三大角.时下面临第三次重大转变,即美、中、苏大三角又让位于美、中、日三角.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亚太地区对话取代了对抗,缓和取代了紧张,和平取代了战争,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中国应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加速发展经济,争取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新技术革命与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生于 70年代中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高科技成为发展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有力武器 ,促使世界科技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而美国在新技术革命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 ,增强了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苏联则由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造成科技和经济的落后 ,在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被摧垮。苏联在内外因素合力作用下的解体 ,最终导致了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亚洲,对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中国和日本发生了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从两国内部产生作用,进而推动着两国的关系的走向。在各国对外关系的基本依据从意识形态变为国家利益、竞争重点从制度竞争变为实力竞争、国际行为主体从国家集团变为国家单元的条件下,中日关系的发展应该确定新的格局,找到坚固的发展的基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情感、国际互动和亚太整体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战后几十年国际政治格局基本上是两极格局。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样式与规模有所变化,其趋势是国际舞台越来越大,权力中心——极越来越多,日益呈现出多力量、多层次的多极化组合。国际政治力量的集结也出现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影响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导致当代国际政治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对其发展趋势,本文持乐观态度,但又非盲目乐观。尤其对南北关系的前景不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南北关系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紧张关系有所缓和,双方逐渐由对抗走向对话;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融合迅速发展。南北关系发生变化尤其是南北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使谋求和平与稳定,促进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第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推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日见成效。第四,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由战前的英法美与德意日两大集团对抗,转变为战后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战后40多年来,两极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和左右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在两极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进行对抗和争夺。九十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完全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新时代。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特点,体现了现实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8.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彻底崩溃,形成了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的两极世界格局。战后四十多年里,两极的对立与争夺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经济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领域里出现的新事物。经过50年代—70年代的发展,特别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国际“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国际经济向多极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性集团化正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当前,各种层次不同、内容各异、大小不一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已有几十个之多,遍及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地。这些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史表明,每次国际格局变动都会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新格局形成中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旧秩序既不合理,又不公正,并给世界人民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因此否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各国根据其国家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需要,纷纷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主宰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故其斗争的实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故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丁乐超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经济竞争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势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解决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大结构失衡问...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 ,世界由美苏“两极”军事对抗变成了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时代。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科技和经济贸易的竞争更剧烈。各国都企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领主动地位。 2 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由北美和西欧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日本、中国和东盟等国家在参与新的国际竞争中将成为经济发展“极”,历史给予我们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在剧烈的竞争中我们要有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中,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性、紧迫性、持续性,日益成为所有大学发展战略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美苏之间所以形成制约世界时局的特殊关系,这是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巨变产生新的斗争格局的必然结果。美苏特殊关系的形成,首先是战后美苏实力急剧发展、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并日益尖锐化的产物。由于大战主要是在欧亚进行,处于西半球的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和平发展环境。别国横遭战争破坏,美国却大发横财。到1945年  相似文献   

16.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具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的解体,美国的相对衰落使多极化迅猛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国关系调整是多极化的重要步骤;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新发展,使新兴强国不断出现,如何重新分配国际利益成为困扰多极格局的关键问题;多极格局并不稳定,多极化的过程充满斗争,只有建立合理的新秩序,才能确保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世界在战后迅速崛起和发展,世界和平与地区冲突并存,发展经济和军事安全在国际事务中的综合作用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长足发展,区域经济日益集团化,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科学技术对世界政治经济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两种制度在世界上将长期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主义的兴起与政治主义的衰落,是国际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取得进展的表现,同时也是时代要求的自然延伸.国际社会由政治主导向经济主导转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隐性作用正在转化为显性作用.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内容;经济实力成为更具威胁性的权力资源.但是,经济主义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大同世界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是翻天复地的时代,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中两极对峙格局的塌陷,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进入了一个难以逆转的衰落时期,西欧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日本则呈紧逼美国之势,世界经济在向一体化发展同时.经济圈的组建趋势增强。东北亚的经济态势将如何演变,辽宁需取何种对外开放战略迎接挑战,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地缘经济”理论与“东北亚经济圈”(一)“地缘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影响。“地缘经济”理论的出现.是八十年代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客观反映与总结。美国的基辛格在1992年春季分析世界经济、贸…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沧桑巨变中,20世纪将给历史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两次世界大战的热战浩劫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磨难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惨痛而深刻的创伤,如今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生活的人们无法想象在当时战火纷飞或超级大国对峙的年代,人们对持久和平的急切渴望。冷战结束,美苏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主要大国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这些无疑给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表明,尽管世界总体局势继续趋于缓和,爆发大规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