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同伴互评在任务型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于同伴互评的写作模式研究较多,但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同伴互评写作模式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大学英语任务型写作过程中将同伴互评与传统的教师评改作文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过程,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与合作性,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信心和写作水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单纯的同伴互评带来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以建构主义和语篇人际功能分析为基础,对大学英语写作同伴互评过程中的同伴书面评语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探讨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评语语言选择的相关性、学生评语的内容及其人际功能的体现以及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接受度。此研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评改模式的改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伴互评法对写作焦虑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项英语写作教学对比实验,研究了同伴互评法对写作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评法,作为过程写作法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基于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对同伴互评法的作用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活动。同伴互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以及协商合作精神,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和肯定的作用。在开展同伴互评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学生作一些指导和培训,并且在课堂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同伴互评活动。  相似文献   

5.
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应用,作者引入同伴互评方式提出了一种大学英语合作写作模式,通过实验验证该写作模式的有效性。历时四个月的对照实验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合作写作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写作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态度。传统的写作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探索二语写作的多元评价模式,对基于博客的二语写作多元评价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教学实践探索,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内协作评价、教师评价、写作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模式,并利用SPSS11.0社科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在写作教学实验前后的英语写作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实验设计的大学英语写作多元评价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范文讲评—初稿—一次性评改”的英语写作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在修改作文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而且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工作量,使得教师费时费力的评改,却不能看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甚者有些学生会反复的犯相同的错误.在以同伴互评和教师发馈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下对教师反馈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基于教育领域现有的同伴互评态度调查工具, 研发了英语教学中用于调查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互评和网络教学互评态度的问卷. 通过该工具分别从积极态度、 网络在线互评态度、 理解与行为态度以及消极态度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大学生对这两种评价方式的态度. 研究发现, 大学生总体上对课堂教学互评和网络教学互评均持积极态度, 但对网络教学互评的态度稍显保守; 研究对象的专业类别对学生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男生对同伴互评耗时和不公平性等问题的认同度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教学中同学互评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同学互评在外语过程写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本文作者就他们两年来在写作教学研究课题中对同学互评研究成果做出总结与汇报。进一步阐述了英语写作评改是英语过程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有效的同学互评技能确实从多方面丰富了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而且写与改相结合的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也使他们的写作效果有了极大的改观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集21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互评作文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手段深入探讨过程写作教学背景下EFL同伴互评学生书面评语的相关特征以及学生对同伴书面评语的态度和看法.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的书面评语以“表扬十建议十鼓励”为主,评语方式以直接为主,主要针对知识;(2)学生的书面评语比较恰当,但具体度不够;(3)学生的书面评语新颖和灵活程度不够;(4)学生对同伴互评中的书面评语比较满意,认为对他们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此研究对同伴互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