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80后青年员工工作时间的增长,各种问题也不断浮现,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80后青年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后青年员工职业倦怠比较严重,经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工作压力、工作自主性、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及薪酬6个因素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它们能较好的预测职业倦怠的产生.我们据此提出公共政策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
毕向阳 《社会》2016,36(4):103-132
本文以社会认知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量化方法研究了体制内法治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群体总体上存在较高水平的职业倦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法治理念水平、对法治建设前景的信心、实际工作法治化程度等因素均对该群体的职业倦怠影响显著。尤其是三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项偏回归系数在统计上的显著更值得关注,表明理念、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导致的认知失调和心理落差是引发体制内法治工作者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科层体制内部为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5):77-82
基于云南省安宁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问卷调查的结果,即"在‘付出大于回报’的情况下,被测者的职业倦怠程度会更为严重",以心理工作环境"失衡"为切入点,探析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在主观"失衡"方面,个人对于"回报"期望过高而不知如何"付出";在客观"失衡"方面,一是组织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保健因素"不高,"激励因素"不足;二是偏低的社会公众信赖度削弱了基层公务员的个人成就感。因此,有效预防和纾解职业倦怠需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近来,社工流失的问题引起了深圳社工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2008年上岗且有经验的社工选择离职,给很多机构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职业倦怠这一话题在社工群体中迅速展开.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感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在这种状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工作者流失问题已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职业认同是影响社会工作者离职的重要内生变量.探讨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对构建稳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9"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数据,以互惠理论为指导,从职业倦怠和机构组织环境两个不同角度对深圳市410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总体均分为4.04分,职业认同水平较高.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机构组织环境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和机构组织环境两个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27%的变异量.研究表明,在工作过程中,付出与回报情感失衡导致的职业倦怠、机构硬件与软件支持机制的缺乏影响着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据此,提出加强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关注和机构组织环境的建设是必要之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数据,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基础,探讨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发现: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不会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而是分别通过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对后者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工作要求会使社会工作者产生消极应对心理,降低工作资源对工作投入的激发效应;工作资源可以发挥缓冲效应,降低工作要求给社会工作者带来的职业倦怠风险.社会工作机构应当从制订模式化的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尊重并满足机构工作者的工作理念与需求;提供充足且优质的工作资源三方面出发,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平 《社科纵横》2008,23(7):162-163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职业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酱遍现象.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和危害,进而提出解决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10):161-163
高校辅导员是沟通高校与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与学生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可以说高校的辅导员基本上类似于中学里的班主任。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班主任的工作并没有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那样繁琐和复杂,辅导员担任的角色比班主任还要多。目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之间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思政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对工作和自身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不强。本文基于这个背景,探讨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层扶贫干部的职业倦怠受公共服务动机(PSM)与领导力(Leadership)行为影响,特别是心理动机与行为选择这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决策吸引力动机(ATP)、自我牺牲精神动机(SS)显著地负向影响职业倦怠,同情心动机(COMP)显著地正向影响职业倦怠;变革型领导力(TFL)、整合型领导力(IPL)显著地负向影响职业倦怠,交易型领导力(TCL)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研究结果一方面为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加强和提升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筑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车金良 《社科纵横》2012,(3):134-137
根据图书馆员工作岗位的特殊职业要求,努力探索服务读者和自身发展的规律。对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完善规范的职业行为、防范潜在的职业倦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激励图书馆员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高度,本着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并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优势的目的,对职业生涯进行严格科学的设计规划与切实有效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1.
石亚  史天琪 《社科纵横》2013,(1):150-152
我国社会工作先行城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情况近些年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深度访谈职业社会工作者,探究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从而丰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者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2.
马海良  吴庆平 《社科纵横》2009,24(4):37-38,58
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高校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大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和学生的因素,而每个具体的因素又有很多方面,缓解或减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个系统综合的工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应归因于大众、媒体、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对于教师职业的过高期望,当这种期望难以实现时,教师就会遭遇压力,产生紧张情绪,久而久之,陷入职业倦怠。所以,应以平常心直面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何桦 《社科纵横》2005,20(2):186-187
本文概述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新特征,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挑战,认为图书馆信息工作应进行全面的创新,它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13名社工,从社会性别视角下审视其职业倦怠状况,在Maslach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情感衰竭、去个人化、低个人成就)下进行分析.父权制文化的全面规训,使得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深深的无力感;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下对性别气质的筛查,使工作者采取去个人化手法,并贬损其工作价值感;工作者自身的社会性别身份也使其承受来自性别制度的压迫,阻碍工作者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取补给力量,而裹挟进情绪耗竭的更深泥沼.  相似文献   

16.
应对社会服务机构中“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未能有效、恰当地应对来自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害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行为,是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包括社会福利、教育  相似文献   

17.
周素华 《社会工作》2008,(16):54-55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本文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益、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实践证明,关键在于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学术研究功能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下面,笔者就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历史的职业倦怠观认为,职业倦怠并不是某一阶段单一个体的突发状况,而是社会结构在个体身上的投影。现代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形成,与我们中的每一个体息息相关,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世俗化与精神危机、社会分层及流动与职业追求、转型期的职业声望、科层制与现代企业组织理性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等这些现代性的具体表征都对现代人的职业倦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昱汐 《社科纵横》2012,(3):138-139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图书馆馆员的核心价值及其工作内容的变化,探讨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的特性及职业声望,并根据近年来研究数据的结论,提出大学图书馆馆员未来的工作前景。期望政府机关能给予当代大学图书馆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