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态城市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建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指标呈波动式可持续发展态势,社会指标呈可持续发展态势;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令人担忧,成为海口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用障碍度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阻碍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对2005-2016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系统进行综合可持续发展评价。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大系统综合评价值;其次,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发展度、协调度以及持续发展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对其进行历时性演变和共时性对比分析;最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4大系统综合评价值波动上升,但市际差异依然明显;(2)长三角发展度较低,而协调度较高,提升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的综合发展水平是下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可持续发展度首位特征明显,多数城市属于第III、IV、V类,类别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上海、苏南和浙东北地区;(4)可持续发展度呈现空间集聚趋势,存在明显空间极化区域,上海、苏南以及浙北区域属于持续发展高值集聚区,而苏北区域属于持续发展低值集聚区。  相似文献   

3.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其核心就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环境污染最小化,使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与信息得到高效利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成经济、社会、环境和支撑四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镇江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镇江正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向强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各子系统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使城市发展取得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从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六原则,应包含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设立四个指标层次,41个指标。而各项指标的权重当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确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运用肯达尔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性检验,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事后一致性检验。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关于评价低碳经济发展及我国建立的相关低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尝试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技术子系统、能耗排放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五个方面出发,选取了若干指标构成评价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熵值法选择各指标的权重,以期对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提出由贸易升级指数、贸易稳定指数和贸易环保指数构成的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再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浙江省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浙江省2002-2004年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该时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和评价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与评价,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其他等四大类指标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2.
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科学评价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体系和方法,对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着手,构建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指标的评价值及其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以后,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求得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分值,既可对产业集群某一时期生态化发展水平及三个维度间的关系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质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与社会制度等的优劣程度,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评价,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愿景引导。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应综合区域发展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涵,区域是发展的地域载体,区域发展既要合乎生态规律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合乎社会伦理道德以实现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区域社会发展质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南,其评价应建立在对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判断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间发展的均衡性等是其重要涵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状态。它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和熵权法得出了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当前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综合评价结果为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辨别优势和不足、实施针对性政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以绩效为导向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必须进行高校绩效的综合评价。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校财政拨款绩效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权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2006-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了TOPSIS法对我国72所部属高校财政拨款绩效进行评价,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评价结果与中国校友会网排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公共交通是走出城市交通困境的必由之路。依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系统分析技术对系统环境、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及其内在机理,从而得出了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对策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潮流,两者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冲突,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论述实现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协调的主导思想,并对两者的协调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WTO框架下制定类似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协定”,使WTO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共同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首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可持续性;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相协调,在时问和空间上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动态适应;从行业结构、行业资源、行业抉择三个维度上构建首都现代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