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 文艺的真实性,一向是美学领域经常关注而又意见纷纭的一个问题。它的实质是怎样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文艺的特质出发来探讨文艺的真实性内容;而不能只一般地谈论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衡量文艺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生活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列宁:《哲学笔记》第49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并不是任何现实的真实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因素;而构成具体作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2.
一切进入文化的事物都被赋予意义。然而,小说的意义制造却并非易事,由于小说的虚构性、语言性的本质以及艺术化的规则和风格,它的意义制造成为一种无比复杂的意义悬置活动。被悬置的意义不但是未确定的,而且是未完全生成的,这样的意义由于其悬置的极限状态,很可能被认为是无法获得的而放弃承认它。 从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比较看,一部小说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表达了什么,而在于艺术家打算用它表示什么或做什么,以及由此得到的它与现实的关系。判定一部小说的意义不必具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也不在于小说所具备的现实性质,一种现实被纳入或放入一种虚构的环境里,便具有一种虚构性质的意义,因而失去了现实性意义的指导。我们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环绕我们的各个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意义,小说所做的,是把这样一些现实性事物转变为虚构性事物,把确定的、现实性意义转变为非确定的、虚构性意义。由于人类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3.
<黑王子>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在这部小说里,默多克运用了双重的框架结构、影射和戏拟等元小说的创作模式,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作品中多处表现了默多克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关系的思索,这就使得小说在具有深刻含义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通读者的欣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4.
小说艺术真实美的当代意义贾越所有的艺术都是一个"由幻想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韦勒克语),这当然也包括小说艺术。小说无疑是虚构的,可它偏偏要以真实为其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石.不过,对于艺术真实的内涵,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解释,对于真实美的获取,作...  相似文献   

5.
曾万泉  尚晓进 《社科纵横》2013,(1):259-260,269
作为第一本英语写的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一开始就受到各方的关注。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阿富汗真实历史为背景,将虚构与现实糅合为一体,笔者认为,小说以人物关系折射了阿富汗民族间的冲突以及不平等的社会阶级观念,而阿富汗社会的阶层关系又根植于不平等民族关系之上,小说的意义超越文学范畴,对阿富汗的重建进程具有独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7.
普遍语言构成了世界的实在性——日常现实,小说的虚构语言构造了世界的非实在性——虚构现实。不管它是使人忘记生活还是唤起对生活的渴望,不管它是面临生存还是走向死亡,抽象地看或从理论上审视虚构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差别不大,仿佛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然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唐宏 《学术交流》2004,(6):136-138
60年代的多元文化使美国文坛百花齐放。在此背景下,以诺曼·梅勒和沃尔夫为首的作家们尝试了一种文学新样式———新新闻写作。新新闻写作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虚构文学的艺术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它具有了真实的可靠性、小说的深刻性和诗歌的优美性。  相似文献   

9.
蒲艳晖 《社科纵横》2006,21(9):107-108
证据的真实性与可采性是两种证据属性理论中判断证据材料能否做为诉讼证据的重要依据,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有真实性的证据材料并非必然具有可采性而能被采纳为诉讼证据。证据的真实性不同于自然真实,往往体现为法律上的真实。真实不是诉讼证据追求的惟一目的,证据真实与诉讼公正有时候是不统一的。证据的真实性是可采性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但并不是证据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六朝以前人们对小说的虚构特点尚未自觉。唐宋出现了对小说虚构特点的初步自觉,但对真幻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尚缺少丰富深刻的认识。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真幻关系论的成熟时期,众多杰出的小说评点家结合当时流行的小说文本,将真幻相即的深刻剖析渗透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环节的分析中去,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分析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艺术真实与真实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勤毅 《学习与探索》2008,6(1):188-192
艺术真实,不仅仅是个定义和概念,更是个开放状态的母系统.其中不同艺术种类所构成的彼此区剐、相互交叉的横向子系统与不同层次艺术真实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纵向子系统,共同组成了纵横交织、不断运动的网状结构.从横向看,艺术真实分成五大侧面,作品类型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从纵向看,艺术真实应该是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可分生活的真实境、作家的真实情、作品的真实性、受众的真实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4):118-122
文本是虚构世界的物质载体,是实在有形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却并非如文本本身一样真实地存在,它是主观抽象的,是话语的表征和想象力的产物。读者只有在阅读文本之后才能感觉到虚构世界的存在,而虚构世界是模糊的、无形的,读者只有根据逻辑规律和可能世界的标准,依靠想象、推理来判断虚构世界的大小。虚构世界的大小与文本篇幅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文本篇幅并非判断虚构世界大小的金科玉律,更多的是要依靠文本信息"读出"虚构世界的大小。虚构世界可以分为同质世界与异质世界两种,对于同质的虚构世界而言,由于依据的参照系统是相对固定的,判断其中的虚构世界的大小比判断异质的虚构世界的大小要简单些。由于叙述中的虚构世界的有限性,读者"读出"的世界往往比文本呈现的世界要大。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不同点:(1)从内容构成关系看,历史真实要求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以有限反映无限;(2)从与外部现实关系看,历史真实不能和历史现象相抵牾,艺术真实却可以脱开历史真实的羁绊,享有极大的自主性;(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化方式运用不同,历史真实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艺术真实采取神形兼备的形象思维方式。(二)艺术真实的超历史性:(1)叙述上可以打破时空顺序的严格排列,按照思想和艺术的实际需要,对史实进行自行的剪辑和组合;(2)内容上可以将史实整体大块移入,也可以取其一点强化之,不必面面俱到,顾及全貌;(3)手法上可以严循史实,也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甚至可以以假当真;(4)评价上可以与历史的结论同步,也可以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但是,历史文学的超历史性不等于随意性,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和深层寓意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性:(1)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上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其统一的可行性;(2)从思维方式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也是可以成立的,(3)从思维活动的脑生理机制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向舟并鹜,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自然也是互为沟通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之中创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网络世界.真实世界中的虚拟,是人类理性的本质反映,是人类超越有限和暂时的生命冲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亦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表征,是人的存在样态的真实投射.真实世界中的虚拟与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的共同诉求,是人的存在样态的真实流露,是人对物与灵的本质依赖,是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永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王学谦  陈秋丽 《求是学刊》2014,41(6):112-119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作者与文本的对话游戏"三个层面解读王小波小说的这一特质:在茫茫黑夜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排遣现实的无奈酸涩,他传递出的是一种对生命自由和写作自由的坚守。在这份坚守中,他发现了虚构之美并以此为写作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文学作品,特别是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作品,要塑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充分发挥其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就必须真实地深刻地描写现实关系。一文学要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述,塑造典型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不朽著作中,特别是在那些光辉的文艺评论和文艺书简中,曾经反复强调这一问题。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法国作家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  相似文献   

18.
究竟什么是知识?我提议,把知识理解成一个双向的反馈过程。也就是说,把知识看成一个我们大脑的信息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信息之间的反馈过程,我们观察后者,并试图对它们加以操作。知识恰恰不只是知识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是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人的关系。凡是不能实现的东西,就是一种观点,而不是知识。当然,知识本身也有造成谬误的危险。在天文学中就有业已得以贯彻的理论,而它们后来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可现实性与现实主义绝不是一回事。但是,知识却又意味着,我们相信能够知道的东西,一方面必须接受在没有我们的干预下仍然存在着的外部世界的检验,另一方面还必须受到我们的同时代人、我们的同事和与我们在一起的科学家们的试验。没有这个双向的反馈过程,就没有知识。  相似文献   

19.
艺术真实性历来被称为艺术的生命或艺术的本质特征。随着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深入,对传统的文艺观发生了愈来愈烈的冲击。艺术真实性也受到了某些人的轻视,甚至遭到诘难。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对艺术真实性进行深入的审视和观照。 真实性作为艺术的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强调艺术真实性。关键在于我们的真实现,我们对真实性该如何理解和认识。诚然,我们过去对真实性的理解比较简单,并没有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多质多层次,既矛盾又统一的开放的运动系统。从纷繁复杂的文艺  相似文献   

20.
协同性还是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于思索的人类一直企图按照两种主要方式使生活与更广阔的领域联系起来,以便使其具有意义。第一种方式是描述他们对某一社会做出贡献的历史。这个社会可以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历史上真实的社会,可以是异时异地的其他真实的社会,也可以是纯粹想象的社会,这个社会或许包含着从历史中或小说中挑选出来的数十位男女人物。第二种方式是在他们和非人的现实的直接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