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间收入者的比例",更进一步促进了这个阶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强 《领导文萃》2007,(9):12-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间收入者的比例”,更进一步促进了这个阶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不同的阶层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抓住机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指出:社会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1978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快速扩张。从1978年到1999年,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的比重从零上升为0.6%,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阶层所占的比重也分别从0.03%和0.23%增加到4.2%和1.5%,商业服务业员工则从2.2%左右增加到12%左右,都翻了几倍。中产…  相似文献   

4.
《领导科学》2013,(26):1
中共浙江湖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在《社会阶层分化重构视角下党调整群众利益关系能力研究》一文中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仍处在分化裂变之中孕育着从"洋葱头形"结构向"橄榄形"结构演进的趋势即中间阶层的数量在稳步增长,而社会底层数量逐步减少。各阶层群众利益的表达方式、渠道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社会高等阶层群体由于掌握着较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反映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畅通;中间阶层群体向有关组织与部门反映的诉求得不到  相似文献   

5.
王寻 《领导文萃》2007,(9):26-30
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中间阶层大多出身于更低的社会阶层,通过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获得文化资本.继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6.
市场转型与中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从宏观结构角度,对市场转型影响下的两代中国人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市场转型重塑了中国两代人之间的利益结构:作为计划经济社会中间阶层的国营企业职工、即目前的这一代中老年人,在市场经济下出现了整体的衰落;而新崛起的一代年轻人,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大城市中,正在形成新的中间阶层。在对中国改革以前社会的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戴维丝曾提出中国城市代际结构的重要特点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年长一代人占据了地位较高的职业和职位,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一代人从事的是较低职位的工作’]。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转型后…  相似文献   

7.
唐钧 《决策探索》2010,(9):43-43
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亦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文萃     
中产阶层的“官本位”取向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一书,使得舆论界对于中产阶级的讨论再度升温。其中有一个观点值得注意:“中国的中间阶层有些‘官本位’取向”。本来,社会日益多元化,权力应该不再是社会的惟一中心,公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不再只有当官一途。但是,中间阶层出现了反常的“官本位”取向,这表明权力在资源分配中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既是权力退出不彻底、市场发育与公民自治不充分的体现,也意味着中产者可能失去了推动社会转型的理性力量。名牌战略应消除“政绩欲念”山东省有关负责人表示,200…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是综合性的,本文以阶层分析方法为主综合分析失地农民群体在城市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及其他们在城市中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并阐述了日益扩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对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认为政府应在呵护弱势群体和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双重思路下调整对于失地农民群体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因为沉重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包括公务员在内的7种职业成为当前中国人"过劳死"的高发区,其中公务员群体日渐成为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重要群体之一。相关数据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会感受到压力,31.2%的公务员时常会感觉到太过劳累,1.6%的公务员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等极端情况。部分公务员的体检结果还显示,约70%的公务员身体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领导干部作为公务员中的特殊群体,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相  相似文献   

11.
培育中间阶层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社会转型期。而正是这种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其中,新兴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和壮大,将会成为不可替代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它也必将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洁 《决策与信息》2013,(11):111-111
江泽民同志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职权的行使者,是公共行政的主体,对国家公务的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务员的具体行政实践过程中却涌现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而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本文主要从我国公务员道德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当今我国公务员道德方面的缺失,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务员道德水平切买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文彪 《领导文萃》2014,(21):124-125
正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人们对由改革实践推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公务员的素质养成表现出足够重视的同时,对于青年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包括如何引导青年公务员"建构起符合国家性质、时代发展和职业特殊要求的,更为积极的社会认同"却有所忽略。这反映了学术界对青年公务员的些许陌生与隔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欣喜地读到了福建省委党校孙秀艳副教授的《演进与形塑: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  相似文献   

14.
《决策探索》2008,(17):63-65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自法国的伏尔泰等人首先论述以来,似乎已成公论。其实,即使是为了形象表述,并非恰当地将专制社会的官员比附为法制社会的公务员,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等同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  相似文献   

15.
<正>公务员队伍是我国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其工作成效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运行效率和最终实现,其社会形象和组织归属感影响着政权和行政体制的稳定。当下,随着中央高压反腐治吏的深入推进,首当其冲的是700多万公务员群体。从"公务员不好当"的集体呼吁到辞职跳槽的个体行为,公务员群体五味杂陈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陈明 《决策与信息》2011,(11):113-114
社会中间组织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方的缺陷,在西方国家,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究较早,大多数学者肯定了它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究近几年才兴起,在我国,由于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近几年才兴起,对于社会中间组织的概念中,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等问题学术界并为形成统一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中间组织的概念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定位进行阐述,来说明社会中间组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独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家通常是以阶层的力量作用于社会的。企业家=资本家、“老板”已是过时的观念。他们中越来越多的是属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高薪“打工仔”。尽管有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尚不具备真正企业家的条件,譬如说,我们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的工资。但从发展的趋势上看,这个正在形成的阶层,它的社会作用和个性特征正日益突显。10年前的3月份,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政府发出对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这一行为本身客观上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主体意识形成的开始,是中国的厂长、经理们迈向真正企业家身份的第一步。为纪念这件事本身,也为了在舆论上为企业家更壮行色.我们在本期组织了这个“特别企划”。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学专家陆学艺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两个问题应解决好:一是构建合理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阶层;二是要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要继续深化改革,制定和创新社会政策,调整社会结构,通过引导、调控,逐步形成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呈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儒家文化与官场腐败费英秋认为,历史上的官场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处,也是功利主义最发达之处。事实表明,只要儒家秉承“学而优则仕”,倡导官本位,就必然会蜕化为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已基本结束了工业化的进程,表现出一种后工业化的迹象,即实现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而中国社会却面临双重压力,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压力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压力。再加上在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致使政府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公务员无论在主观上有多么好的愿望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因此笔者提出基于伦理观的公务员制度,以"德制"彰显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快捷、灵活而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0.
阶层固化在单位高管阶层、中间阶层和底部阶层存在不同的表现,对新任领导的引领能力、执政能力和协调能力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任领导要慎点"三把火",慢挥"三板斧",在公正平等理念植入的基础上推进渐进化改革,再通过全面有效的深化经济质量、组织结构和分配体制改革彻底消除单位阶层固化,从而实现单位的稳健过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