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畲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一直是一个比较纠葛的问题,什么是原生态民族文化,怎么界定原生态文化,一直没有确定的标准,笔者在民族文化复原和保护中,尝试提出一个“原生态文化”的标准,即:一是距今最近,其文化核心基本被现代族群所认同和接受,;二是有较为完整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存在载体;三是有丰富可信的文献资料记载和佐证。因此,建议畲族文化原生态可以以清末民初的文化样态为基点,开展畲族文化的复原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和呈现出来的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界定,原生态文化就是发生在农业发生时期,人类为适应自然而创造的相对自然的文化形态,是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原生态民歌问题研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原生态民歌问题引起了音乐界的热烈讨论。在对原生态民歌界定基本认同的前提下,业界对于原生态民歌比赛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尤其是对于比赛能否有效保护原生态民歌,音乐界存在着赞同、肯定与保留、怀疑两种相反意见。围绕原生态民歌保护的理念、方式、手段等,又提出了原生态民歌主体的保护问题。这场研讨也暴露出学界在原生态民歌及相关理论认知上的诸多问题,一是正名工作不够,对一些最为基本的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二是一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民间音乐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原生态民间音乐,由于具有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流失.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零散性、边缘性和脆弱性,使保护和传承更加艰巨,也更为迫切.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必须构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传承体系、专家咨询体系、公众体系以及监测体系,以此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进行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态”一词在当前民间音乐研究中使用率颇高,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但“原生态民间音乐”的界定,只能看做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当前,认识和理解“原生态民间音乐”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容回避,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原生态音乐生态的加速退化,我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形式也正逐渐加速衰落乃至消亡。正确认清我国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主动积极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是理性且务实的。从原生态音乐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艺术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立"原生态唱法"以来,"原生态民歌"在全国大受欢迎,并同时引发了关于"原生态民歌"的热烈讨论.无论是根据语言发生学、音乐社会学的原理,还是分析"原生态民歌"提法的发生过程、厘定"原生态民歌"概念及其定义,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对"原生态民歌"的真正文化内涵和当代经济意义的理性深入的思考,以及对"原生态民歌"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生态博物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保护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保护和展示,并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时,须正确认识这一理念,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以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文化事实上是将文化与自然相互嵌入从而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当原生态被用来界定某一群体的文化时,这一文化便会丧失其变通、流动、多元、偶然和过程的所有特质,这样一个物化或者本质化之后的文化镜像如果被虚拟地投射到某一群体上,则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借用“社会诗学”这一概念审视原生态文化,意在说明,人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感知和呈现物质观念的“诗学”策略和手段能够合理解释人与生态、人与自然异质杂陈的关系,也能够说明文化流通、包容、多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的最初含义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所具有的智慧文化,启蒙思想家将它同理想社会构想相联系,用以表示人类历史进步,而政治文明的现代含义是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族群的原生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先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然后有地区的国家的甚至全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孕育着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是指族群最初创造的文化事项经过了漫长历史演进仍然能够保持其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的文化现象。它具备原创时的本真意义,保留着诞生时的基本状态,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自成体系而独立,又被世界所接纳。“本真”是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的显著特征。对它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知识。“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的理论构建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3.
西口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口”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近年来被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西口现象何以被称作文化,目前没有学者做出过明确的界定。文章通过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比较,确定了西口作为文化现象的各种因素,即西口现象符合作为一种文化所应具备的条件,并给予西口文化以确切的定义。文章作者认为西口文化是以山西右玉杀虎口为核心,军事文化为基础的,明清时期与南方主流文化相对应的、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俗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西口文化的特征,阐述了这一文化现象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异化现象,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交通文化及其城市形象整合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交通文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交通文化的定义、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交通文化对城市形象建设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界定鄂南文化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从方言的视角对鄂南文化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鄂南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浓郁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多元性。鄂南文化的研究大有可为,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引领,必须以大学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为支撑。大学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有效引领的基础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引领为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外延界定、目标定位、总体着力等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精神实质进行界定,再简论在文化失衡状态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研究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边界、形态与特性、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就目前文化产业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修订前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对比 ,在债务重组的定义 ,范围界定 ,会计处理原则、方法及其体现的会计原则、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