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识,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自然观、“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2.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生态思想,西方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学科定性,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路径,生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以及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3.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概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生态学原则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思想资源。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存在与否的争论、生态思想的相关基础、生态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等方面。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要坚持实践思维方式,在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观点与整体视野提出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笔者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提出科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坚持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基本条件。并从四个方面概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生态学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探索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弘扬,是对我国古代思想家生态文明智慧的汲取和升华,是反思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自然、社会以及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美丽中国梦的践行及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科学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出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文章从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与生态危机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陈代谢关系断裂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共同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生态思想对今天生态哲学的产生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打开了哲学转向生态的大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看作一个系统,人类的自然观实现了向生态方向的转向。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态思想的历程是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了转折性作用,使人类的思维转向生态并产生了今天的生态哲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倡导关心自然、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道德伦理,使道德伦理转向生态,追求世界的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统一,达到人、自然界、社会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尽管"生态"这个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未明确使用过,也从未出现过,但在他的学说中却内在地包含有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期生产方式的内在缺陷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直接根源,他还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这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基于山西太谷玛钢厂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可以更直接形象地认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从而有利于人类得心应手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研究者们在研究内容、方向、角度以及层次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什么不能称之为“马克思的环境保护思想”,也不能称之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怎样?本文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加剧,西方社会对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秩序价值观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在生态问题上要不要和怎样“以人为本”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戴维·佩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诠释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生态秩序价值观。科学认识和评价戴维·佩珀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秩序价值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生态价值理念和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我们在反思以往的实践时,老子生态伦理观中蕴含的丰富智慧资源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老子的生态伦理观包含了生态实践观、生态平等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生活观等重要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做到尊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发展;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统筹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克制贪欲,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至少在西周时就有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规定,秦汉时将这些规定以法律形式予以颁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我国西夏王朝亦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涉及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在生态环保思想上,儒家以“仁”为出发点,主张善待自然万物。宋时程朱理学的“天人合一”主张对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发掘搜罗中国古代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法规定,探讨各家各阶段环保思想源流,对于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物质变换理论、物质循环理论及"裂缝"理论等。作为一门新兴的生态经济学科,工业生态学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发展动因、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工业生态经济思想,二者之间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基于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存在的不足,试图从马克思理论中发掘出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环境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的问题,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儒家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儒家生态思想是一个体系,其中精神生态、个人生态、社会历史生态、自然生态是四大要素,而以精神生态为核心;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而谈天,也不能离开天而言人。分析还认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应以每个社会成员的人性修养为基础;在人性修养中,爱物、格物、厚德载物、役物,知天、敬畏天和乐天、制天命构成儒家生态修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