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特色。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形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歙砚装饰艺术语言的探索,使更多人对其予以关注,并希望对歙砚的创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砚台的出现可以溯源到上古时期,那时的研磨器可称为中国砚台的雏形.随着文字的演变与发展,书写活动的日益频繁,出现了专门用于书写的书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其发展是一个从追求实用功能到追求审美情趣的过程.文章阐述了砚的起源以及歙砚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游德富 《老友》2014,(12):55-55
正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必备的文房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的实用性越来越被艺术观赏性所取代,成为人们的观赏品、收藏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注意。时下,人们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这四大名砚分别是: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产自安徽歙县的歙砚,产自山西绛县或江苏宝山的澄泥  相似文献   

4.
“孔砚”辨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孔砚宽顽何足云”,“孔砚”究为何物,注家说法不一.姚文燮谓“孔方平歙砚也”.王琦辨其非,以为“歙砚后五代李后主时方见珍于世,前此安有所谓孔方平之歙砚哉”!他据《初学记》引伍辑之《从征记》曰:“孔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古朴,盖孔子平生时物.”以为诗即指此,并谓李贺“太无忌惮”.“四人帮”搞所谓评法批儒”时,曾据王注大做文章,以为找到了李贺是反孔的法家诗人的力证.目前出版的书刊中,解此句,亦仍用王注.  相似文献   

5.
宋代出土石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所见宋代石砚多为长方形,其中又以抄手砚为大宗。端砚、歙砚占有相当数量。以东南地区出土最为集中。使用者一般为官宦或殷实之家,绝大多数出自男性墓室,也有女性墓出土者。上述特点是和史载情况相一致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经济文化的兴盛和时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合肥参加会议,安徽省委赠送一方“三百砚斋”歙砚,当时我被砚额上浮雕若一幅水墨画的山水人物舟船所倾动,从此与砚台结缘,开始广泛集藏产于华夏大地的历代砚台。  相似文献   

7.
杜以会 《山西老年》2008,(11):43-43
砚台简称"砚",亦称"墨海"。古以瓦为砚叫"瓦砚",后常以石为主,称"石砚"。砚台在我国历史悠久,产地很多,甘肃省临潭县的洮砚、山西省绛县的澄泥砚、河北省易县的易水砚、山东省的鲁砚、安徽省的歙砚等,都是比较有名的,然而著名的砚台,  相似文献   

8.
古时,文人非常重视砚,有“文人之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砚中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最为有名,被称之为四大名砚,其中有的或为名人所使用,或造型独特,质量上乘,巧夺天工,稀世罕见,为历代文人所乐于收藏,有的已成为砚中之宝,甚至列为国宝。这些宝物有的  相似文献   

9.
澄泥砚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和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古代生产澄泥砚的地方很多,以山西绛州(现为新绛县)生产的较为有名。绛州澄泥砚作为贡品在唐代被誉为“唐砚”,之后,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使用。惜乎烧制澄泥砚的技术在明末清初失传。后乾隆皇帝因喜好澄泥砚,特派砚工取泥于绛州,制作于江苏,然未能如其所愿。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打破艺术之间的等级制,使曾受歧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艺术的视野,因此,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哲学和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和艺术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它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土壤,但我们应吸收其追求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艺术的概念和历史。  相似文献   

11.
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具有密切的师承关系.通过对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艺术演进动态过程及其书法艺术精神的铸就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笔者发现他们的艺术师承关系竟然是书法艺术时代精神发展变化的缩影,他们分别是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及20世纪跨入21世纪这三个时代的书法艺术表征.对他们三位杰出艺术家的书法师承关系及其共性和个性等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足以看到推进中国书法艺术史良性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徐渭和凡·高是中西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画家,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时空的障碍,对他们的艺术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具有不同的国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但是他们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精神的实质以及对传统美学的突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是指在民间文学艺术流传过程中继承其精华并加以传播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后继乏人,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此,必须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既可以是公民,又可以是单位,其认定应当体现意思自治与国家公力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既要界定各类传承人的权利,又要明确其权利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包装设计离传统工艺美术越来越遥远的时代,我们在新的文化视野中如何认知传统漆艺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关系,并使其转化为现代包装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母体参照,是现代包装设计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后现代艺术设计思潮中,强调对历史传统风格、民族工艺与装饰艺术的借鉴,也正契合了这一思路。传统漆艺中对功能美、色彩美、装饰美的追求可以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走出一条民族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对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入手,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艺术生涯作为一个时代标尺来衡量抽象艺术产生初期这一阶段性面貌。同时通过对美学思想即观念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代表作品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艺术本体出发挖掘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对于抽象艺术形式整体意义及对西方绘画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对于绘画转型的意义以及抽象绘画形式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大的历史时空中的地位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形式的追求在艺术由重"再现"转向重"表现"的今天,成为体现艺术探索和表现新观念的重要标志.艺术的主体意识、意味、思想感情的表达,具体实现的手段就是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在艺术教育中,鼓励学生探索、追求表现形式,能够开启学生内心的艺术灵性和表现意识,促进学生探求艺术真谛,丰富艺术语汇,加强艺术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 术教 育不 仅 仅单 纯属 于 审美 范畴 、而 是 对德 育 、智 育、体育 、劳动 教育 、心理 健康 教 育等 范 畴都 有着 广泛 的 涉及 、渗 透和深 入,具 有 “跨越 性 ”、“综 合性 ”、“多 层 面”特点 的 、不 可或 缺 的素 质教 育 形式 ,能在 愉 悦中 促进 人的 全 面发 展 。我 国高 校的 非专业 艺术 教 育,面 对 着与 中 小学 艺术 教育 的 衔接 断 裂、面 对 着艺 术水 平 参差 不齐 的 大学 生群 体 ,必须 坚 持以 人 为本 ,探 索分 类分级、针 对性 强 的非 专业 艺 术教 学 体系 ,在艺 术教 育 中注 重 民族 性的 融入 ,以 提升 学 生的 艺术 素 养,促 进学 生 的整 体 素质 发展 ,推动社 会主 义 社会 文明 的 进步 。  相似文献   

18.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象征、变形、自由联想等手法 ,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但理想与关怀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而第三代诗歌尽管继承了朦胧诗的叛逆精神 ,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大多走向了游戏与虚无  相似文献   

19.
在歌德的文学创作中,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歌德认为艺术教育和人生教育是个体教育的两个方面,个人通过艺术培养他的全部天性,现实生活是理想教育的前提。歌德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不断加深的体验过程,从维特时代对艺术无保留的青春颂歌,到塔索时期在艺术的迷途中四顾茫然,到威廉.迈斯特从艺术之路走向人生之路的艰难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贯穿歌德一生的对于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时尚与永恒     
当前 ,在文学艺术界 ,追求时尚已经泛滥成灾 ,成为浮躁社会心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尚所关联的是公众审美心理的表层 ,它不但与媒体和商业炒作紧相伴随 ,而且 ,归根结蒂是与功利及金钱、与拜金主义互为表里的。文学艺术领域中追求时尚的极端表现便是“新奇崇拜” ,这种东西与我们所珍视的“创新”完全不能划等号。文学艺术从本体上来说 ,需要的是对永恒的执着追求。“时代精神”就是一种“永恒”。文艺所要追求的“永恒” ,就是公众的深层心理。追求永恒必然与浮躁无缘 ,倒是与“沉潜”有关。它要求不去迎合时尚 ,只有这样才更能贴近生活 ,更能与自己“时代中不断发酵着的”时代精神“有着许多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