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类的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必然传递基因于后人,传播模因于他人.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交流日显重要,而人们经常出现语用失误.模因论为审视语用失误提出了全新视角:语言模因表达上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弱势模因误用作强势模因,模因域的层级性、顺序性和动态开放性被破坏都会导致语用失误.解决语用失误可以从模因论、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寻求答案.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感受、理解问题,考虑问题,充分了解彼此的交际意图,采用动态的开放的模因域对话方式,语用失误就会逐渐减少,即使出现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地化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言系统的基石,词汇和语法有其衍生过程,并且这个衍生过程和具体的语用操作关系非常密切.运用对比分析、历史考察的方法,以许嘉璐先生发现的“词义具有同步引申的规律”为具体研究对象,认为这种同步引申现象并不是联想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是将某个义项的引申方式作为模因,再泛化导致的.这说明模因不仅仅会引起一个短期的语言现象,也可以促进词汇系统的衍变,甚至是语式的形成.同步引申律就是对模因影响语式的有力诠释,引申形式模因的每一次发生都是认知概念的一次迁移,这种迁移固定下来就形成新的语义或语式.这一发现解释了语用是如何影响本体固化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结合社会心理环境来研究语言和言语。社会心理语言学家指出:言语模仿是人类个体实现语言社会化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由于人类对语言的不断模仿、复制和创新,使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发展。语言模因是模因主要的存在形式,语言模因不断被使用者模仿并传播的现象表明人类言语行为的背后是受某些心理动机的驱使,并隐藏着交际者的交际意图与目的。从社会心理因素探讨语言模因,了解话语含义、增强语用推理能力,可以进一步拓宽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阐释语言文化发展规律的一个新兴理论,也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中拥有巨大研究潜力的焦点之一,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当代艺术形式,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交际形式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白云黑土系列喜剧小品口语文本中的各种制笑语言模因变体以及其言语幽默机制生成的模因理据,在扩大模因语言研究范围并在喜剧语言欣赏及使用方面给予启发。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力"是2010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我们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复制、传播过程及其语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及公共话语交际中,语言模因和语言模因变体是宿主刻意选择和使用语言的结果,体现了宿主特定的语用意图。文章通过分析语言模因和模因变体在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指出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运用与传播满足了日常交往中的特定交际需求,是对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文章最后引出语言顺应论,对社会及公共话语交际中的语言模因及其变体展开顺应解读。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而提出的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何自然先生引入的语言模因论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用于语言的各方面研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模因推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复制与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成为成功模因的五大要素及其复制与传播的形式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并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X门”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表达,在新闻报道与网络论坛中不断“繁殖”与演化。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已有模因进行重复使用。对“X门”现象的来源、复制与传播、以及模因变异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赶时髦心理等因素都会引起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模因是一种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并作为其载体进行传播。标志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模因,其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章首先对翻译模因论进行阐释,然后介绍了汉语标志语语用功能及语言特征,最后从翻译模因论角度来探讨汉语标志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模因在相声和小品流行语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流行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和小品中的流行语现象,相声小品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和幽默机制,将流行语嫁接到相声小品上或将模因变异使弱势模因变强,旨在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幽默指数,从而在相声和小品中发挥出特殊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触发模因新生。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模因便成为强势模因。新闻作者通常采用恰当的模因传播策略对成语谚语、流行歌曲等进行语言变异,建构新闻标题中的强势模因。强势模因使新闻标题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更能吸引读者。模因论为新闻标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有力地解释了成功的新闻标题应当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淘宝体是近来流行的一种网络语体,最初只是出现在“淘宝网”的交易中,随后在朋友们的闲聊中也时有出现,最近甚至在教育、交通和政府部门的公文中也被采用.“淘宝体”的话语同其他任何话语一样,都是在话语主体的意识的意向性的统制下产生出来的.“淘宝体”的语言运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错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交际主体的错位、交际环境的错置和交际话语的错序.但这三个“错”都不会对“淘宝体”的使用造成全局性的制约,“淘宝体”语言运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错”与“不错”的糅合.“淘宝体”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个人意向性转换为集体意向性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淘宝体”作为一种语言范型,其规范性要求比较容易满足所致.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流行语可以捕捉一门语言的动态与发展趋势,模因论能够解释语言的模仿与传播。通过分析《咬文嚼字》杂志近五年评选出的5组"十大流行语"(合计50个)的来源与传播,可以总结当今流行语模因的类型与特点。在类型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流行语模因占据比例平分秋色、发展较为均衡;在特点上,总的来说流行语模因来源广泛,其中同义同形基因型、同形联想表现型流行语模因多为简单模因,使用时激活缺省语境,同义异形基因型、同构异义表现型流行语模因多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前者着重浮现意义,后者强调缺省语境,都产生不同的模因复合体,但语言较不规范,多根植传播于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模因的角度来阐释跨文化翻译的一些理论和现象。翻译的过程涉及到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用目标语模因重新编码。在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构筑的译化模因库中有着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异形近义、无等义等各种模因关系,它们互相作用推动文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学和模因理论视角,探讨模因策略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效果评价。运用解构——建构——重构的结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广告语篇中的模因价值、模因策略和传播效果,讨论弱势模因成为强势模因的途径和模因的生成选择。广告语篇中的模因策略和思维的合理利用可以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模因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复制单位,通过模仿、保留和进化在宿主内不断发展。茶叶从16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四百多年来由于其本身共生模因的特性,茶超越了西方原有的咖啡等饮料,在新宿主内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对西方茶著作、典籍和诗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中的基因型模因传递信息,表现型模因则体现为生活方式在西方传播文化和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模因地图。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了方言的发展和变体现象,对方言模因及其传播特点进行了分类;认为方言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进行传播和变体,模因论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因的特点是复制和传播。《围城》作为近代小说的典范,以其语言的魅力博得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喜爱。在《围城》中,一些成语,俗语等经典语句被直接套用,甚至有些语言通过变异成为语言模因,并通过重复和类推两种形式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