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全面理解“经济方面的政治”无产阶级政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表现。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任务和形式有所不同,因而无产阶级政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要内容。按照列宁的说法,无产阶级政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阶级斗争方面的政治(列宁称之为“狭义的政治”),即无产阶级为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而展开的阶级斗争;一是“经济方面的政治”,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或刚取得的政权受到国内外敌人武装反抗的威胁时,阶级斗争是主要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2010,(17):F0004-F0004
江西吉安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发祥地,毛泽东等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辟了农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块红色土地孕育了光荣的双拥传统。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法制思想及其实践孙健社会主义法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重视和关注社会主义法制。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象任何阶级一样,要通过改变所有制和实行新宪法来掌握和保护政权,巩固政权,这是我的第...  相似文献   

4.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实现马列主义关于资产阶级赎买的设想,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相似文献   

5.
1871年3月18日,在法国巴黎爆发了工人武装起义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具有历史首创精神的革命——巴黎公社。这是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这一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真正出现了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文学,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产物,它包括公社的参加者,在七十二天的轰轰烈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观华雷于云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所以能够代替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在于它更能促进经济发展。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只需打碎旧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 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来看,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恩格斯:《法兰西内战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6页)。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统治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第26页)。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阶级的政权,这个阶级要掌握全部新的国家机器”(《列宁全集》第29卷,第467页)。  相似文献   

8.
“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学习和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领导观,对搞好新时期党的领导工作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领导就是服务”,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上揭示了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新社会的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是“社会本身的负责勤务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6、439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要“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带头独立探索和率领全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闻基本职能的论述开始,追溯了新闻自由的产生以及它和舆论监督的密切关系。新闻既有自上而下的宣传教化功能,又有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功能,以此分析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前后对新闻自由运用上的变化。既阐明了它的阶级性,并指出了无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必要性。文章又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论证了新闻自由与舆论监督在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中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认为:新闻自由作为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课题,有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黄济福 《探求》2006,(Z1):94
一、科学发展观指明了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共产党执了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主义怎样巩固,怎样防止倒退,怎样前进.过去,我们更多地是从镇压敌对阶级,防范国际敌人,从政权的巩固角度,从改变生产所有制的角度考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相当长时间,则着重从经济角度,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当然或多或少也从政治的,文化的角度考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切,都有其真理性.但事实证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这些考虑都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许静波 《学术交流》2005,1(7):21-2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围绕行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行政领导思想。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紧密相连的,它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萌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发展、成熟的。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逐步扩大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十分重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并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国前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中,重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问题。因此,研究毛泽东这个时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合作制思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究竟如何引导小农走向社会主义,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曾经作过设想。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象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乐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人才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用人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他注重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培养运动骨干,在根据地创建中培养军事人才和建设人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各类人才。毛泽东“兼容并包,任人唯贤”的人才思想,为建国后全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11):115-119
在传统研究思维中,隋炀帝的暴政和他背离了儒学之道被视为隋朝国运短促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据现存史料可知,炀帝并不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儒学思想十分浓重的他也正是以此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事实证明,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后,他非但没有迅速镇守京师,与民休息,反而逃避现实,南下江都。而这一切都根源于他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和他未完成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不可避免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有其特指的含义。它是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但又不成熟、不完全的,既与过渡时期有本质区别又带有过渡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必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的优越性,必须借助于改革这个杠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科技观初探刘春杰,赵明全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了他的完整的科学技术观点。毛泽东的科技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弘扬延安精神杨美让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民族战争伟大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