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慧琳音义》各版本用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刻写等因素的影响,或为异体字的不同,或为通假字之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对《慧琳音义》原本错讹之字的考辨而疏于审校。基于上面原因,选取《慧琳音义》的部分各版本用字差异现象加以考辨,一方面尽可能还原《慧琳音义》原貌,同时也可以为楷字形体演变提供更多资料。  相似文献   

2.
《慧琳音义》为唐慧琳法师所著,该书是佛经音义之集大成著作.琳法师耗时二十余年,“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究”,同时采录玄应、慧苑、云公、大乘基等各家音义,著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之书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通》、《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形义,此十书若不备,则取诸经史百家、参合佛意以定之.其价值非他书所能比者,“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就文字学研究来看,对《慧琳音义》的开掘还相当不充分,与之作为一部专释汉魏至唐五代佛经用字的“小学”工具书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从《慧琳音义》一书的性质来看,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作为一部“小学”专书,具有专书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慧琳音义》的文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取出佛经中的文字现象.其次,可以推进近代汉字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汉字学体系.再次,有助于楷字形体流变研究.第四,有助于文献整理及大型字书编纂.第五,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字料库等理论.第六,是汉字国际编码的现实需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辨慧琳所沟通的文字现象:考证疑难未识、考定字际关系、考探文字来源、考求字形流变、考查文献使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姓氏读音和写法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读音方面主要包括:一字多姓,古今音不同,工具书、姓氏主人、老百姓三者之间出现矛盾,各工具书注音不同,同一本字典的姓氏注音体例不一致等.写法方面主要包括:某些姓氏的繁简体、正异体等是不同的姓氏,由于某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写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姓氏规范应注意习惯性、同一性、简易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慧琳音义》作为一部解释佛经疑难字词的工具书,在语言文字、民俗典籍、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杨守敬、丁福保、陈垣、周法高、徐时仪、姚永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慧琳的个人生平以及《慧琳音义》的成书、流传和版本勘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归纳并提取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释的文字信息,结合慧琳一书以外的相关文献,考辨了九组文字关系.一方面辨析、疏通了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疑难俗字,同时也为相关字词关系的考察提供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7.
徐时仪先生的《<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是当前对《一切经音义》文本的最新研究成果,徐先生的研究在校正字词讹误、辨析版本异文以及断句、标点等方面均多有凿空之见.然由于《一切经音义》批阅佛经甚夥,引证文献颇丰,徐先生之作亦难免有疏漏.本文就徐先生所校《慧琳音义》部份经卷中出现的断句、标点疑误14则加以按断,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助《经典释文》及慧琳《一切经音义》等著作,探讨“差”字的音义之别:论证了“差”用在人名、官名,借作嗟叹的“嗟”,训为磨搓义,原数的一半义,用在联绵字“参差”“差池”中的读音;讨论了“差”变调构词情况,对它们的变调构词的词义发展源流作了分析;研究了字书对“差”字音义的不同反映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也附带得出诸字书收字收音方面的若干特点;探讨了“差”字几个读音的上古来源,从而初步清理出了“差”字从上古到中古的韵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慧琳《一切经音义》转注、假借作了考释后认为:慧琳在《音义》中对假借义的解释开后代辞书立通假义项之先河。他对经文中“假借”现象的研究既承前贤又开启后代。后代学者对于假借规律的探讨,所示的同音假借的规律,基本上不外于此。这一问题的研究成就蕴含着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慧琳是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0.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语言材料"老耄"、"衰耄"、"惛耄"、"昏耄"、"西耄"、"应耄"、"耄耋"中的"耄"字,是"毛"音加注意符"老"而成的转注字.以此为前提,研究了"考"老"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考"是"丂"的转注字,"考"转注"于"老".故慧琳所谓转注,就是在表义声符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音"叫字"的方法和规则:南音"叫字"有文读、白读、混读、官话、外地方言、古语、外来语、变化音、交替读音等读音方法,并约定俗成一定的读音规则。在长期传承和发展中受到方言、师承等方面影响,泉厦两地南音的"叫字"形成了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音差异、读音法不同、用韵不同等方面。"叫字"的差异进一步影响两地南音演唱的咬字吐音及旋律唱腔,使两地南音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之美。南音艺术和语言都是不断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南音的"叫字"。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方言语音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全面考察得知 :江西赣方言语音有“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等 17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其对外的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要联系周边方言来看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赣方言与徽方言既有较大的相似性 ,也有普遍的差异。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徽方言分立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零声母w音v读现象普遍。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北方方言区有38%左右的人w音v读,其他方言区为10%左右。可见,北方方言区w音v读现象比其他方言区普遍。分析其特征及形成原因,我们发现v这种唇齿擦音其实是半元音w的一种变体。它的形成受前后音素不同音位上的口形变化的影响,也与个人的发音习惯及发音的不稳定性密不可分。北方方言区之所以v读现象普遍,与其发音时口腔与面部运动较强有关,而其他方言区口腔运动相对较弱则减少了v读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衡阳方言中假摄字的主要元音作分类整理,并与中古读音、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论中古假摄字在衡阳话中的语音遗留情况,并尝试追溯语音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性变体,具有特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有着地方性特征.本文以上海方言词汇为语料,阐释上海话中部分常用词缀的构词现状和语法功能,并展示了上海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泰方言的吴语底层及历史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泰方言历史上属吴语区,至今还蕴藏着丰富的吴语底层。文章论述了通泰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明初大批苏州移民迁移江淮之间给通泰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指出了两种方言在声、韵、调方面跟北方话相区别的现象,通过对通泰方言文白异读字的分析,勾稽出吴语底层音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7.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杭嘉湖方言的声母系统与英语辅音系统对比,找出两种音系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杭嘉湖方言在英语音素发音过程中的负迁移作用,并为杭嘉湖方言区的学生学好英语辅音发音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内英语语音教学大多根据标准语(社会母语)--普通话设计教学,而实际语音教学中许多偏误原因则来自学生的母语方言(自然母语).本文从英语语音教学中常见偏误的分析入手,指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许多偏误均与学生母语方言相关.因而,只有针对学生母方言背景的分析,才能为英语语音教学设计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