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嘉业堂藏书逻迩闻名,所刻各种丛书,世亦多加好评,不数十年间,风流云散,识者为惜。其藏书总目及善本目录,因系稿本,知者甚寥。本文简述《嘉业堂藏书志》稿本经缪荃孙、吴昌绶、董康等赓续编纂之原委,并对此次所作整理情形略加说明。《嘉业堂藏书志》(附刊王欣夫所辑《嘉业堂群书序跋》)即将出版,适值嘉业藏书楼建成七十周年,想此为海内外同道所乐闻。  相似文献   

2.
旧藏丁丙的一把折扇,因此对此君特别留意。丁氏在中国数千年藏书史上是享有盛名的,其"八千卷楼"与"嘉业堂"、"铁琴铜剑楼"、"海源阁"等合称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得以保存,也赖丁丙与其兄长丁中的功劳。丁丙(1832—1899)是杭州人,在清末的杭州,他是很有威望的。他既是文人,刻书,藏书,从事地方文化的保护工作;他同时又是商人,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胡雪岩等人同道,在江浙办了不少企业。  相似文献   

3.
结一庐藏书崛起于清中期,经过朱学勤、朱澄父子的悉心经营,藏书规模不断扩大,其数量巨大,价值极高。朱氏父子通过编制目录、刊刻丛书的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结一庐藏书,彰显其价值。结一庐之藏虽历尽波折,最终转归上海图书馆,亦实现了典籍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申报馆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在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刊刻了大量的旧小说。在小说禁令森严的情况下,申报馆大量刊刻旧小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利益的驱使,还有很多其他主客观因素。申报馆旧小说刊刻的成功,与其进步的小说出版理念和对刊刻书稿的慎重选择有很大关系。申报馆的旧小说刊刻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当时其他出版机构的小说刊刻、小说家的创作、新式稿酬制度和出版制度的创立、规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申报馆旧小说的刊刻,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转型及出版制度的规范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院的藏书、刻书活动是地方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书院藏书、刻书事业的发展,增加了该地区文化的总量,表征着地方文化的发展.书院藏书活动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藏书活动,不仅服务于书院师生,还面向当地不同阶层的民众.书院刻书在满足自身教学、研究之需外,还刊刻地方文献,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7.
陆心源《仪顾堂集》有四个版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二十卷本四个版本,各个版本在收录文章的写作下限、编修与刊刻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收录文章的总数和部分文章增删修改的情况,不仅反映了陆心源由热衷试举到关心史籍文献的学术变化轨迹,而且也显示了他作为藏书大家收藏群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黄丕烈的藏书、读书治学及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嗜书痴绝 ,收藏宏富 ;博览深究 ,成果丰硕 ;勤于刊刻 ,流布有功三个方面写出了清代乾嘉间的黄丕烈在藏书、读书治学及刻书上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9,(8):13-13
“通行本”价格适中 传统意义上的藏书以收藏善本古籍为宗旨,善本的概念因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取舍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仍是指刊刻精美、流传较少、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高等几个方面。除善本以外,藏书界还将流传较广、年代较晚或者存世量较大的古籍习惯上称为“通行本”。不同的时代对通行本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明清时期的通行本,今日已成为了善本。  相似文献   

10.
浙江宁波天一阁藏姚宗文《闲居诗》是目前已知唯一存世的姚宗文诗作集成,堪称孤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通过《闲居诗》文本内容分析其刻本的性质及刊刻后在宁波藏书界的流传轨迹,认为《闲居诗》刊刻时代为清顺治年间,而非天一阁著录的明万历年间。《闲居诗》中大量有关晚明党争和明清易代诗作反映了姚宗文厌恶党争、坚持原则、更关心国事民瘼,同时也表达了姚宗文亲近佛道的思想旨趣。以《闲居诗》为代表的晚明阉党成员集部文献,因负面的历史评价,阉党成员著作大多得不到后世妥善保存,甚至被有意毁弃,导致存世情况不甚乐观。而《闲居诗》作为晚明文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晚明文史研究更趋全面客观。阉党成员集部文献的价值不容忽视,亟待给予更多关注、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东方图书馆,发端于商务印书馆附设之涵芬楼,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焚毁。以张元济为代表的文化界人士为复兴东方图书馆,作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成立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设立编审委员会图书室,募集图书,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由于时局动荡、经济困难,东方图书馆复兴未果,成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刘逢禄的《春秋》学书目,历来说法各异,表面上是因为各家简单采信刘氏行述,而根源在于刘氏《春秋》学著述的刊行与成稿情况较多变化。通过清理刘氏《春秋》学著述的四种刊本,可以确定刘氏已刊《春秋》学著述有14种。通过搜检相关资料,排查出刘氏拟作《春秋》学书目8种,对其中《胡母生春秋条例》、《春秋通义》、《解诂笺释》、《答难》和《申何难郑》重加探究,更可窥见刘氏《春秋》学研究的变化,从而深化对刘氏《春秋》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编天一阁书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其创建者明代范钦主要致力于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形成了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主的特色.天一阁藏书目录的编制,从范钦时代开始,其后不断有新编出现.这些书目,记载着天一阁盛衰变化的历史.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是建国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天一阁藏书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天一阁藏书的现状和历史,著录谨严精到,信实可靠,具有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罗振玉访求佚书重视古钞本,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于其他版本佚书访求所获亦甚大,特别是从日本和刻本中发现许多中国佚书和善本,并为使这些佚书重新流布作出了贡献。同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所得一些佚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弥补了中国文化的损失。他又开访求中国亡佚古本通俗小说之先河,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立兰州大学时期,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藏书总量较前增加近4倍,修缮能容纳30万册之巨的馆舍,采用最新图书分类法成果"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建立了严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校长辛树帜亲力亲为,著名学者何日章、顾颉刚、张舜徽等共襄图书馆事业,同时馆藏图书资源对诸位学者学术思想成长和学术著作的撰写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是兰州大学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1995-2001年我馆中文图书流通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 ,它对全馆各项业务工作起着带动和制约作用。文章以原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和并校后的江南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并校前 1 995 - 1 999年中文图书外借人次和外借册次及并校前后 1 995 - 2 0 0 1年各类中文图书流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了解我校读者对各类中文图书需求的变化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中文图书馆藏工作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村时彦(1865-1924),日本明治大正间汉学家,尤精于楚辞.他对楚辞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集收藏《楚辞》类典籍一百余种,其中有善本(明刻本、清初刻本)二十余部,日本刻印本十二种,西村手抄本二十七种,多为中国学者所未见;(2)西村藏书多有批校、考证,并完成研究性著作四种:《楚辞王注考异》一卷、《楚辞纂说》四卷、《屈原赋说》二卷、《楚辞集释》不分卷.  相似文献   

18.
简策同帛书、写本抄本刻版同活字印刷图书,相互共存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数字图书要一统天下,仍需同印刷型图书共存很长时间。数字图书馆会把因特网和传统图书馆的优点扩展到最大限度,把两者的缺点缩减到最低限度。做到:文献信息量最大,使用又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新发现的柳亚子辑《分湖诗钞》手稿的内容和编排,并考证了柳亚子编辑这部手稿的时间及未能定稿印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