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公平正义作为调节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利益关系的核心原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奋斗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抽象的公平正义观并阐释了共产主义公平正义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诉求。公平与正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聚焦点,是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诉求、社会各阶层的和谐性诉求的实践呈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机制变革的正向能量。  相似文献   

2.
林学俊 《探求》2018,(6):80-84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诉求。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还存在着大量既得利益团体,导致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只有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才能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严强  王心 《阅江学刊》2015,(2):5-12
社会体制是社会领域或社会空间中的一种"客观结构",是社会领域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在中国,社会体制是围绕社会领域中真正的活动主体即居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权利保护,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运用多种机制和相配套的社会政策等多种手段,以主动建构和自然演进同时并进,以培育充足的公共性和提供充裕的公共服务为前提,通过他治与自治相结合,规范社会行为、协调利益关系,形成在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享受上充足充裕又公平正义,在总体社会运行和状况上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体系。要构建现代社会体制,必须具备五个关键部件,即国家和社会分离的主线轴心;社会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社会状态既有秩序又兼具活力的目标靶心;积极参与、负责任和善于自治的居民和社会组织载体;配套而合法有效的规则体系。社会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就是要分层次地、渐进地将这些部件锻造出来,有机地组合起来。围绕社会体制构建的五大关键部件,分别形成社会体制中的五个次级体制:作为基元的社区体制;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载体的社会组织体制;作为保障的社会立体安全体制;作为动力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曾德盛 《创新》2007,1(6):12-1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重视和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结果上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并有收入差距过大、差距快速拉开、社会心理冲击大等特点。保障收入分配公平,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冰 《学习与探索》2007,3(3):106-109
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由于法律始终以公平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并一直致力于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因此依靠法律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的。公平正义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执法、立法和司法得以保障。应该继续加快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法律实现公平正义。此外,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必须坚持法律与其他社会制度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6.
冯雪梅 《东西南北》2013,(19):20-21
我们总说这是“社会问题”,可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之所以如此,我们难道没有责任?社会的改良,需要公平正义,需要权力的规范,需要体制的变革,也需要社会中的我们心怀善良、诚实和正直。怎样的我们,造就怎样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儒楠 《学术交流》2006,(9):137-139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就必须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防止把公平正义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和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正义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杨明伟 《社会工作》2011,(22):61-62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公平正义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追求,因此,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李萍 《探求》2013,(5):21-25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它影响社会情绪的选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缺失,是社会极端情绪蔓延以致造成极端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要通过建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创造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社会极端情绪在公平正义中消除.  相似文献   

10.
陈慧 《探求》2013,(3):59-63,90
倡导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我国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要求,更是全面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本文研究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发生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时代浸润措施。研究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生逻辑及其时代浸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1977、1978两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设备和技术引进热潮,在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北京市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积极迅速地贯彻中央的调整方针,克服了盲目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局面;初步调整了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农轻重比例;在调整中深化了对改革的认识,为北京市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宝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彭  王伟 《创新》2007,2(2):86-91
政府绩效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作为“重塑政府”活动的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在英美等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政府绩效评估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的实施过程,从而为我国政府绩效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以期全面提高我国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能仅定位于压缩财政层级或县域政区财政脱困的权宜之计,必须将其提升至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高度。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文认为,应逐步通过解除市领导县的管理体制,重新整合县域行政辖区,以及必要的省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在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地地方行政管理层级架构之后,方能营造出构建相对合理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可能性,进而使得“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国有医院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即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本文对北京市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其保障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提醒北京市国有医院的管理者在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睿智操盘,使改革在政府的监管下健康有序地进行,最终实现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桎梏 ,因此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在研究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必须完善适应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 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 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 中形成的, 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 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 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 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 决策体制 改革的重点, 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 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 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 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 政治发展的角度看, 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 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 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 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 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 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关键词: 决策体制 集中决策 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依法决策

The decision-making system is the backbone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nd a crucial factor determining its development. The decision-making system with the CPC lying at the core results from the CPC’s long history of leading China’s revolu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refore it has historical rationality. Decision-making was centralized over the period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to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system had faults such as a low level of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low institutionalization, an undue emphasis on experience, a clos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 absence of any self-correcting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s. The reform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the post-reform period has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promoting democratic, scientific and law-based decision-making with regard to decision- making structures, modes and mechanisms. Practice proves that this reform has successfully met the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 involves an evolution from personal to democratic, from experience-based to scientific, from centralized to decentralized, from closed to ope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from non-institutionalized to institutionalized decision-making. A decision-making model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CPC domination, participation by multiple entities, scientific proof, open process, and law-based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以往的建立于进化论、阶级论和启蒙主义 的文学史观也是颇有价值的;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 目标的提出,也由于社会时空、文学功能和美学趣味的巨大变化,教材型的中国现代 文学史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社会和文学的发展需要,因此亟待重建和确立一个更为公 正、平等与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是以人道主义为最高原则,以真、 善、美为三个闪光点,其最大优势是具有普适性、超越性、公正性和人本性的功能特 点。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史?评估体系?价值重建?人道主义?真善美和谐统一

China is now in an era of multiple values. While there is some virtue in previous theor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class struggle and the enlightenment, when it come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histor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used in teaching are far from adequate for meeting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 times, society and literature. This is especially so in view of the putting forward of the goals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great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ime and space, the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 taste. Hen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restructure this history and establish a more fair, equal and reasonable system of evaluation. Such a system would have humanism as its highest principle, and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s its three virtues. Its great superiority would be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transcendence, fairness, and human‐centeredness.  相似文献   

18.
邹军 《阅江学刊》2010,(3):37-41
媒介融合对媒介分立格局的改变,使传统的传媒产业规制遭遇冲击和挑战,规制变革成为各国应对媒介融合的必然选择。在多数国家对传媒产业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变革也呈渐进式发展,但总体上仍未能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潮流和内在逻辑。正确的规制变革乃是媒介融合的必要前提,未来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应体现下列趋势:抑制垄断和放松管制同步;内容监管与传输经营分开;规制机构由分立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9.
曹炜  刘薇 《阅江学刊》2014,(5):114-122
在汉语史上,第二人称代词曾经是个庞大的家族,鼎盛时期家族成员多达10多个,而1750年至1850年的这个一百年间便处于这个鼎盛时段的末期,自1850年至1950年间的这个一百年,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系统就规模而言便开始式微,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锐减,由之前的10多个减缩为三四个。这在分处于三个时点的典型北京话文本《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等中也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反映。《红楼梦》中第二人称代词有“你”、“你们”、“你等”等10个;创作于1850年前后的《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则有“你”、“你们”、“汝”、“尔”等11个;《正红旗下》中第二人称代词竟只有“你”、“你们”、“您”等3个。较之这种系统的演变更为细腻深刻因而也更需要关注的是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个体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符号学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妇女》、《家庭》、《女友》、《时尚·Cosmopolitan》四本中国女性杂志刊载的五个当代中国女性人物故事,得出铁姑娘、贤内助、时尚女三种女性形象类型。检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可以发现它们事实上蕴含了传统父权社会对女性片面价值观的社会迷思;同时,它们也在鼓励女性参与父权体制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 中国大陆传媒女性杂志女性形象

This study conducts a semiotic analysis of five stories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presented in four women's magazines, namely Women of China, Family, Girlfriend and Trends Cosmopolitan, and identifies three images of women: iron girl, understanding wife and stylish woman.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se three images will reveal that they actually contain prejudicial social myths of women held by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tha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couraging women to practice the consumerist ideology constructed by the patriarch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