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2.
关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问题,近年来我和马凤教授在《人文杂志》发表一连串论争文章①②③④⑤。现在很荣幸获得邓晓芒和桂起权两位教授作了些总结⑥⑦。本文先略论他们的一些要点以就教于各同仁,余则有暇再论。1.“可此可彼”几近废话?邓晓芒说:黄在数篇文章中都提出要用“可此可被”修正“亦此亦被”,马已指出这是用“可能性”取代“事实性”,实际上否定了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律⑤。我想进一步指出,“可此可被”式的可能性是黑格尔所谓“抽象的可能性”,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在现实生活中几近于一句废…  相似文献   

3.
迟维东《普通逻辑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书的问世是逻辑学界的一大幸事,它标志着普通逻辑的教学与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概论》值得称道的精湛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或称之为“数理逻辑”)相互兼容或联系角度架起了二者沟通的桥梁。这是该书的突出贡献。80年代以来,围绕形式逻辑改革问题全国逻辑学界争论了许久,涌现出“替代论”与“吸收论”两派意见:替代论者认为,形式逻辑学科发展到现在已过于陈旧、不合时宜了,有必要由迅速崛起的数理逻辑取而代之。吸收论者认为,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毕竟是…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家对于社会大众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对于理论之外的日常生活,逻辑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本文从“鉴别是非好坏”这一广为接受的逻辑观念出发,试图表明:(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但道理看法存在是非好坏之分。(2)“鉴别道理之是非好坏”的推理,也经常因急于下结论而出错。(3)一切鉴别型推理都是有前提的,逻辑批判并非怀疑一切。(4)所谓鉴别是非好坏不等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它力图通过推理来“认清生活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5.
一元诗以延枯诗坛为极盛,以虞(集)、杨(载)、范(棉)、揭(j奚斯)这“元四家”为代表的诗人,形成了元诗的全盛时代。延信诗坛确实能够体现元诗的特征与成就,代表了元诗的审美范式。清人顾嗣立说:“先生(指虞集)与浦城杨仲弘(载)、清江范德机(棉)、富州揭曼硕(促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有元一代极盛。”(《元诗选·丁集·道园学古录》)这当然并非顾氏一人之见,而是他对延枯诗坛的客观评价。延相诗坛名家辈出,篇什众多。题材广泛,确乎展示了元诗之盛貌。但是,延枯诗风主要是以“雅正”观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清问题,应该先明确“文学批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据韦勒克考证,“在希腊文中,‘Krites’意为‘判断者’,‘Krinein’意为‘判断”’①。这是“批评”(Criticism)一词的词源学意义。判断有两种,一是判断真假,一是评价好坏。在以后的发展中,“批评”一词千变万化,但是这两种含义却延续下来。培根在《学术的进展》(1605)中指出,批评性的知识有五个特点:“(1)涉及对著者的正确校勘与编纂;(2)涉及对著者的解释和说明;(3)涉及作品的系年,在许多情况下,系年为作品的正确解释提供了重要线索;(4)涉及对著…  相似文献   

7.
试论先秦道家美学思维方式的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美学界普遍认为,先秦道家从问世伊始就自觉的服膺于美学的天命,道家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美学思维方式的典范,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道家的生命哲学就是生命美学。本人认为这种看法很是偏颇,因为道家美学思维方式存在着自身无以克服的失误。道家思维方式可以“为道”慨之,(这里所言的思维,是广义的,并非仅指逻辑理性思维)。老子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道”就是与“为学’油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为学”就是对“知”的追求,是人与具体事物发生关系,对其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8.
何为反腐败的治本之举、根本大计?理论界众说纷经。有一种观点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唯有通过制度(不是指国家的根本制度)建设,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腐败现象多了,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有私心的人多了,也不是‘法制不健全’,而在于‘公权’发挥作用的场合太多了。”“清除腐败,根本的办法不是”严打’,也不是宣传教育,而是改一改体制”①。对此,我们不敢苛同。反腐败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的确具有较好的反腐败效果,但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坚信“的确有不可说的东西”。但这种东西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本文试图说明,维特根斯坦所谓不可说的东西。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语言或世界之外的什么东西,恰恰相反,就是“当下”或“现在”的语言或世界本身。所谓逻辑形式等不可说,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只能是就当下的语言~世界而言的。这是合理解读维特根斯坦核心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试释“霍尔”一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尔”(Hor)是藏文古籍中时常出现的民族称谓。汉籍中被译为“霍尔”、“霍耳”、“互人”、“胡”等。任乃强先生在《西藏的游牧部落》一文中提出:Hor恰是汉语胡字元音①。苏职的学者罗列赫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伏尔’(Hor)一词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  相似文献   

11.
《高阳说诗》是高阳的诗学代表作,曾获学术界很高评价。高阳说诗师法陈寅恪,注重以诗证史,以史说诗,这是传统诗歌考据学在现代的新发展。本文试图揭示高阳说诗与陈寅恪说诗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通过两者之间貌同实异奇特关系的比较剖析,来探论诗歌考据学应有的学术方法、学术规范、学术性格及其现代型态。高阳私淑陈寅恪的直接证据,共有四条:(一)虽然,高阳写旧体诗的老师是“台湾首席诗人”周弃子(学藩)先生,在《高阳说诗》(增订本)序中,也说过“我在诗上的一点浅薄功夫,无论是‘作’还是‘话’,都颇得周弃子先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如何变成朱自清?方一偶翻《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词典》(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版),该书在鉴赏陶渊明《移居》(其一)时有一段话:朱自清先生认为“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说:“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检鲁迅《“题未定”...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两年来的审美文化讨论热中,“审美张力”问题提得比较多。但到底什么是审美张力,似乎又不甚了了,于是就产生了企图探测一下的妄想。张力(tension),据艾伦·泰特说,它是“拆去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和‘内涵’(inten-sion)的前缀”的结果。①这个说法,对于我们理解它的多义性,是有启发的。但张力到底是什么,还得我们去探索。我个人认为,张力的原初意义恐怕应该是物理学上的。比如初民们的“断竹续竹”的行为,就同张力有关,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物理学。从一些中外文辞书的解释看,张力的本义…  相似文献   

14.
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价值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物质(物质结构)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既想把信息(信息结构)从事物本体中剥离出来,但又难以剥离。时而说客体(物质)的本体无信息,信息在中介粒子场(信息场)里;时而说“所有的物体”的“物质体”与“信息体”两者同体;可谓先是后非。二是在解读信息价值时,貌似谈信息(信息结构),实则在谈物质(物质结构),将事物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中介粒子场(信息场),使信息成为“变相的物质”,传统哲学的“物质价值论”变成了“信息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辩证唯物论的逻辑起点。一、物质范畴的定义黑格尔认为:物的规定性在于它的特性。列宁就是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质下了经典的定义。他说:“物质是根据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这种客观...  相似文献   

16.
孟子“劳心、劳力”说的进步性张希平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文公上》)当成反动落后的思想或封建糟粕。例如:一、“孟子……他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政治观点显然是十分反动的。”(《历代文选》上册...  相似文献   

17.
学还需疑     
《论语·颜渊》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读了这段记载后,反问:“使治无食,民饿,弃礼仪;礼仪弃,信安立?” 在封建社会里,礼仪是什么东西,我们暂且不去管它,这里要指出的是:王充这种不以书上说的为是,非为非的大胆怀疑之精神,倒是很值得我们读书、学习时效法的,古人不是说“学则须疑”吗?这就是说,读书要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恩思特·卡西尔曾经说过:“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逻辑分析的了。神话乍一看似乎只是一团混饨——一大准不定型的语无伦次的概念。要寻找这些观念的‘理由’似乎是徒劳无益枉费心机的。如果说神话有什么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莫名其妙的’。”①的确,上古神话是人类蒙昧时代混饨初开之际的思维火花的迸射,对于文明时代的逻辑理性来说,它是荒诞的、缺乏理性的、无逻辑的。那么,在这“不可理喻”的背后是否有“理”可循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神话乃是人类心灵历程的特殊阶段的必…  相似文献   

19.
《论语·述而》:“于日:‘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人们对这一章的理解,历来存在分歧,而分歧的焦点又集中在对“文莫”的解释上。本文拟从“文莫”所在的具体语境来探讨其实际意义,并就《辞源》、《汉语大词典》中有关“文莫”的词条与释义提出商榷的建议。一、《论语》“文莫”歧义综述为便于比较起见,现列各家之说如下。邢是说(程树德说语集释/集解”引):“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言凡文告不胜于人也’心)朱党《论语集注》(下简称未注):“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  相似文献   

20.
“积淀说”:我的怀疑魏之郴李泽厚先生在谈到“积淀说”时讲,他在1956年提出的“美感两重性”(“社会功利性和个人直觉性”),“也正是指的这种积淀的审美心理结构”①。又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认为”要研究这种“心理结构”,“后来”他“造了‘积淀’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