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受个人本位观的影响,利益衡平理论在传统民事赔偿责任领域表现为个体利益的衡平,即以受害人利益为中心,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个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相关主体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利益衡平理论在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出现明显的发展变化,即从个体利益的衡平走向多元利益的衡平,具体表现为以社会利益为中心,受害人利益、加害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市场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和驱动因子偏向性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政策及法律,而内部驱动力则主要来自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着手,厘清公司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其中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而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的关键在于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由法律约束通向道德规制的径路.现阶段,可以从法律对"社会契约"的维护和法律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两方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桥梁.而未来,则应构建具有光谱化特点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4.
法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近十多年来,法国政府利用法律工具、经济工具、信息工具、合作工具积极推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呈现出至上而下、以法律规制为主、公私合作为辅为特点的政策发展模式,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发展。解析法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背景和发展实践过程,对于理解和发展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应尽责任与社会对企业行为规制的总和。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创造有利媒体舆论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大于收益,或者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较低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劳资矛盾和信用缺失等负外部性问题,作为规制企业行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应对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和管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自律性组织三个层面稳步推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倡议日益健全,但在机构设置、奖惩机制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存在不足,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平衡奖惩机制、制定广泛认可的标准及其支撑制度。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的法律规制、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期货市场是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市场自律、政府监管和法律规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借鉴监管与规制的相关理论方法,可以建立一个市场自律、政府监管与法律规制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以便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期货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国家和政府基础以及法律规制;同时,参与市场的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利益建立行业自律。由于行业自律的特殊利益主体保护、法律规制的时滞性以及法律不完备性普遍存在,政府作为监管者必须实时监控、适时阻止影响公共秩序的利益行为,以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及其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有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原因。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世界潮流,民营企业不该是看客.但随心所欲地将社会责任压到民营企业头上,令其失去效率,同样有害于社会。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包括从提高赢利水平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主要内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企业的自我规制,还需要市场、法律、政府、行业和社会舆论的规制。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中的利益衡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律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法律则是调整利益关系和分配利益的重要手段,由于利益冲突的普遍性,利益衡平便成为法律中的一个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法律实质上就是对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理性权衡,以及对权利人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综合协调,在衡平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和权衡安排。  相似文献   

9.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意识淡薄的西部地区企业而言,从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要求这些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完善的法治需要法律衡平 ,法律衡平的理论及制度实践是人类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衡平理论改变了我们对司法功能的传统认识 ,并推动了司法独立的历史进程 ;法律衡平使我们重新认识法官的角色、活动及其对法官裁判的价值评判标准及结论。文章认为 ,更高素质、更重大的责任、更重要的社会地位的法官队伍的培育 ,是法律衡平从而法治化成功的必要保证。文章还强调 ,衡平观念、理论的认同及制度化程度 ,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社会法治化走势及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捐赠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 ,捐赠作为一种以公益事业和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多。对捐赠法律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决定对捐赠问题的法律适用。笔者就实践中两种主要的捐赠行为予以了分析 ,并得出结论 :以不特定多数人为受益人的捐赠应被定性为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而为取得这种捐赠所进行的募集行为是一种委托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法治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只有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依赖于行政法所调整的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要积极推进政府法治建设。政府要树立为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行政权力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政党的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行为主体的单向理性,而是要实践政治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的理性,即政党的公共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公共性建构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主体性建设和法治建设,同时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推进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拓展,提升公共责任意识,实现公共目标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我国确立了土地征收制度。但实践中,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土地征收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及农民集体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使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既能确保适度管制,又能促进农地流转的农地制度体系,以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之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条件。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在法律中系统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成为我国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度其实现的逻辑前提出发,尝试从法学理论层面和法学技术层面探索如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确定公共利益的评价标准,构建公共利益实现的正当程序系统,架构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采用与美日等国家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制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严重地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政府建设、慎重准确地办理涉企经济案件和处理企业债务纠纷、强化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措施,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专项物业维修资金归集和使用上的权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物业维修资金制度是我国物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专项物业维修资金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资金的归集和使用等,既涉及业主之间的复杂的权益平衡问题,又涉及政府在社会公共问题上的治理以及与私人自治权益协调平衡的问题。因此,专项物业维修资金制度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以引导规范和平衡协调各方的权益关系等。同时,专项物业维修资金制度需要充分考虑风险社会的各种特殊情形,建立相应的风险预防和应对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对于构建一套合理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儿童,首先是独立的人,是独立的权利主体,是家庭、社会中的平等成员,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对儿童而言,父母、家庭、国家和社会承担的最重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能使其成长为具有自决自治能力的负责任的公民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各方主体行使权利、承担责任,应以优先保护儿童利益为原则,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不损害儿童权益为底线.家庭,是人类迄今为止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最普遍的成功经验.在近现代社会,父母权利的基础和依据就是他们是最适合照顾自己孩子之人;或者可以说,父母是一种“公益岗位”,赋予资格就是为了抚养教育子女成年.国家立法不仅确认父母、家庭承担抚养教育儿童的责任,而且监督父母履行义务.儿童享有获得政府保护、要求政府履行义务的权利.基于父母能力的局限性和家庭功能的弱化,国家应当更积极地承担起其“家长”责任,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扶助,必要时直接替代父母承担责任,而且尽可能提高儿童福利水平.为克服我国现行法律保障儿童权益之明显不足,我国立法应当细化监护人的选任和改定,完善监护制度;增设儿童抚养费给付垫付制;尽快制定儿童福利法,使所有儿童均享有适当抚养和教育,优先照护;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开放保护儿童利益的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正当性根植于其所属社会的普遍伦理、基本价值体系和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理念、与道德协和运行的法传统、集体主义精神、传统的法正义思想以及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赋予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机制以正当性。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立足于国情,在立法目的、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调解、协调和解、判决方式与诉讼奖励制度等方面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